新母鸡瘫痪、麻痹、死亡综合征的诊治和防控对策
2017-02-03吴宝顺
吴宝顺
(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瓦房店 116300)
新母鸡瘫痪、麻痹、死亡综合征的诊治和防控对策
吴宝顺
(瓦房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瓦房店 116300)
随着近年来我国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病也随之而来,给养鸡业带来很大损失。新母鸡病是其中最为突出的条件病,又称产蛋前期应激综合征,是指刚开产(一般在产蛋率超过20%时陆续暴发,产蛋率在30%~90%的高产鸡群发病率高)的119日龄左右的蛋鸡瘫痪或猝死,所以又俗称“月子病”。该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冬夏尤为严重。虽然此病死亡率不高,但由于此病的特点是越高产鸡群发病率越高,导致鸡群产蛋率和鸡蛋品质大幅下降,应引起足够重视。
1 发病原因
1.1 病原因素
根据多年研究,证实本病为C型肉毒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症。C型肉毒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其本身并不致病,但其在厌氧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毒力很强的外毒素,导致家禽发病中毒甚至死亡。
1.2 营养因素
营养不足或过剩;二氧化碳排出量过大,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光照不足导致骨骼中钙沉积过少而瘫痪。生物碱和胆碱缺乏导致脂肪肝和胫骨粗短症,鸡蛋体积变小;维生素A、D、E缺乏影响钙在骨骼中沉积和形成蛋壳,软壳蛋、薄壳蛋增多,部分鸡站立困难、瘫痪。
1.3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员不确定病因就乱用药,见蛋鸡腹泻就投用抗生素治疗,损害肝肾;或见初产母鸡瘫痪就补钙、磷,进而引发痛风。有的养殖户采用简易棚舍养蛋鸡,环境较差、密度大,造成鸡抵抗力差而发生本病。
2 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产蛋率大于20%的蛋鸡,产蛋率越高,越易死亡;发病率20%~40%,治愈后的产蛋率低于85%,严重者治愈后仅为60%~70%。由于温度高时利于肉毒杆菌繁殖,夏天及冬天供暖后较易发病;通风差的禽舍内已感染该病且在发病早期发现,将病禽放于通风处,症状可减弱甚至转好。开产后软蛋率明显升高且持续时间长,200日龄仍未进入产蛋高峰;开产后不断零星死亡,虽治疗但复发率高;采食、饮水、粪便、呼吸及精神状态正常,产蛋率忽高忽低。
3 剖检变化
肌肉淤血或苍白,嗉囊扩张、硬实;肝脏肿大淤血,有出血斑、瘀血斑;部分卵泡变性成不规则形状,输卵管充血、水肿,内部常有硬蛋壳存在;气管内出现黏液,个别轻微充血,管壁弹性变差、变脆,肺部不同程度充血;腺胃糜烂溃疡,腺胃壁变薄或穿孔,腺胃乳头出血或流出黄褐色液体。
4 防治措施
及时发现病鸡,置阴凉通风处,并查看肛道是否有鸡蛋,随时注意助产。控制鸡舍温湿度,加强通风,缓解应激。投喂“升蛋快乐”(益母生化散),每袋均匀拌于400公斤饲料中,并补充维生素A、D3、E和乳酸钙,连用5天。“肠得乐”(主要成分为新霉素)治疗肠炎,每袋兑水200公斤;若有病毒混合感染,可投喂黄芪多糖,每克兑水20公斤。上、下午2次饮水,每次3~4小时,连用4天。饲喂低能量全价蛋鸡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