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7-02-02王洪芳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成员探究家长

王洪芳

(河北省盐山县第三中学 河北 盐山 061300)

浅谈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王洪芳

(河北省盐山县第三中学 河北 盐山 061300)

我们用构建主义视角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将自身经验,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因此,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教学中,往往需要群体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不同信息的传递,以及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这种方式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笔者作为数学教师,就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小组组建、任务设置以及小组活动方式与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1 学习小组的组建

合理组建小组是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初中数学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愿的方式组建小组,同时结合差异性分组原则,根据全班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兴趣、个性特征等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在长期的合作、探究下,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度会提升,合作意识会增加,最终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2 小组任务设置

设置小组任务最好以团体性任务为主,个性化任务不利于小组成员的探究协作,也不利于优势互补。团体性任务能够将小组成员凝聚在一起,他们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一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得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也会收获得美好的友谊。教师分好小组之后,每个小组领取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的方式,搜集学习资料。通过PPT制作,展示仿制物品、话剧表演等方式,组织学生表演,以此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活跃小组成员的交流意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 小组活动方式

3.1 讨论。每个小组可以有一个研究的主题,以一道难题或者一个材料进行讨论,最后选择一名小组成员发言,总结结论,其他小组成员对此结论进行总结和质疑,教师进行点拨、分析和提升。

3.2 辩论。以给定的主题为中心,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小组之间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展开辩论,评选优胜小组以及优秀成员。采用辩论的方式,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精神与质疑精神。

3.3 主题探究。主题选择非常关键,可以将某一个数学人物、数学事件以及现象等进行研究,不同的题材,探究的方式也不同,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探究方法,比如银行利率的调整变化、学生迟到率百分比的波动变化等,主要是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 社会实践。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挖掘身边相关的素材,结合生活实践,探究数学问题。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设计探究活动方案,确保方案的可行性,最后落实方案的实施。通过开展数学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目的。

3.5 竞赛。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进行学习内容的分解。分解的学习内容,分配给不同的组员,以竞赛的方式,评出完成最好最快的组员。竞赛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以知识类内容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比如:数学速算、数学学具制作等等。

4 小组评价

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对小组整体评价以及个人表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一般来说,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三种方式。

4.1 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表现相结合。进行小组评价时,个人表现是重要的评价内容,并以结合小组集体表现为前提。不管是过程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应该以小组合作表现列入评价重要指标之中。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地调动了每一位同学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4.2 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我们坚决摒弃将教师作为唯一“裁判员”的做法,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组内自我评价和组际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评价,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修正,激发其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培养其合作意识。请家长参与评价,能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有利于教师从更广泛的渠道获得信息,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更好地扮演学生的学习伙伴、指导者、激励者和教学的调控者等角色。

猜你喜欢

成员探究家长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