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2-02李晓磊
李晓磊
(石家庄市新华区新星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李晓磊
(石家庄市新华区新星学校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研究,以数学教材为载体,尝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
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学习数学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论证要环环相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个技巧或者说是做题的经验是由扎实的基础知识来做铺垫的,是由熟练的做题技能来保证的,是学生能学好数学的根本。但是学生总会遇到没见过的题目,这时候,灵活的思路、举一反三的技巧和创新性的思维就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了第一要务,而且这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1 做为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为知识的引导者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为一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设计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应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是把学生当成了盛放知识的机器,教师一步一步的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只能照本宣科,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因此,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和发现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知识的内在本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和探索知识,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
中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的好奇心很大,可塑性非常强。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契机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心使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能引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有时候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还很肤浅,教师也要予以鼓励,不能因为问题浅显而不予理睬。能提出问题就是学生的一大进步,虽然问题简单但也说明学生思考了、分析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例如在讲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我并没有把内角和的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而是从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出发,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有没有一个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让学生去尝试、研究、探索,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地基础。
3 教师要创设具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创设不同的情境氛围,以达到逐渐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意识。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内接四边形一节内容时,笔者并没有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讲给学生,而是先让学生画出不同直径的圆,而后画出圆内四边形,在教师的点拨下来发现对边之和、对角之和、对角线之和、面积周长等之间有无关系,然后进一步找出对角之间及外角与对角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其实在这节课上完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变换不同直径的圆,圆内接四边形也要跟着变换等方法,采用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进而自己去发现结论,也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整堂课上教师并没有给学生什么现成的结论和定理,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得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推测、计算、筛选、决策等阶段,也符合在发现中学习的策略,并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现到了探索的乐趣,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教师在授课时要采取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趣味数学活动,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不同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