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六个节气常见鱼病虾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

2017-02-02魏志宇曲玉虎马和平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8期
关键词:鱼病霉病鱼种

魏志宇 曲玉虎 马和平

春季六个节气常见鱼病虾病及中草药防治措施

魏志宇 曲玉虎 马和平

众所周知,鱼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主要是因为节气的变化导致养殖水体光照、风向、温度发生了变化,而水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养殖水体中的藻类种类及丰度发生变化,寄生虫、菌类生长繁殖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养殖水产动物容易出现脱黏、浮头、狂游、贴边、食欲丧失等应激反应,进而发生免疫系统的功能性紊乱,导致鱼病的发生。防治鱼病要做到重预防、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

中草药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避免药物残留影响消费者健康,不破坏水生态环境的首选治疗鱼病的药物。本文根据春季六个节气中鱼病流行的特点,简要分析中草药的成分和功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供一些中草药替代常规西药来防治鱼病的方法,希望能给渔民朋友一点启发,同时希望与同行交流学习。

一、春季六个节气的特征及常见鱼病

春季是寄生虫、细菌、病毒的萌发期,春季鱼病防治的效果关系到一年养殖的成败。

1.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或5日。在立春过后,春季开始,这时隔年大规格鱼种已经大部分投放完毕。湖北西北部地区的养殖户投放时间一直延续到阳历3月,这时气温和水温低,鱼种在转运过程中,很容易因挤压、摩擦出现机体损伤,感染传染性真菌性鱼病——水霉病、鳃霉病。有的养殖户使用“二氧化氯”或 “强氯精”等氯制剂来杀灭水霉菌,反而导致鱼病加重,死亡增加。应该使用消毒剂,比如戊二醛和硫醚沙星,使用结果显示,并不比中草药治疗的综合效果好。

2.雨水在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这时气温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草木萌生,气温忽冷忽热,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雨水之前鱼类已有数月未摄食,掉秤较大,体质较差,又因为精养池塘和水库此前进行过鱼种转运投放,这时鱼类容易出现感冒和冻伤,感染水霉,出现水霉病。

3.惊蛰在每年的3月4日或7日。这时万物复苏,树木开始吐绿,气温陡然上升,最高气温升到15~19℃左右,精养池塘表层水温10~15℃左右,这时常见鱼病有气泡病、痘疮病、竖鳞病、水霉病。这几种病养殖户往往使用戊二醛、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但是消毒剂不治本,只缓解炎症,如果使用抗生素、消毒剂,效果不好,用药后导致鱼体脱黏,免疫力下降。针对痘疮病、竖鳞病的防治,还是应该以中草药为主,消毒剂为辅,中草药熬汁泼洒和拌饲料内服,才是治本所在。

4.春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这时严寒已经退去,阳气上升很快,地温逐步上升,昼夜平分,日均气温升到10℃以上,池塘内的上层鱼和中层鱼开始进食,饲料投食量已经开始逐步增加,湖北地区的稻虾共作已经开始投放虾苗。需要注意的是,春分之后应该抽排池塘底层水,补充新鲜水,投放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控,改善水环境,否则很容易导致病害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池塘底部淤泥中病菌因春分时节,地温上升较快,细菌大量滋生,寄生虫大量繁殖所导致。春分时节如果不抽排一次底层水,日后很容易出现水霉病、锚头鳋、竖鳞病、痘疮病、烂鳃、肠炎。

5.清明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这时天气晴朗温暖,草木返青,此时节精养池塘和水库水温逐步升高,养殖鱼类均已开始摄食,但此时热带鱼,比如梭边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等还不能在室外放养;湖北地区的稻虾共作已经进入投放虾苗中期。清明时节气象变化强烈,气温忽冷忽热,当北方冷空气来袭,气温大幅下降,池塘上层水温快速降低,导致上下层水分层。北方寒潮来临导致的池塘水温变化剧烈,养殖鱼类容易出现水霉病、锚头鳋、竖鳞病、痘疮病、烂鳃、肠炎。

6.谷雨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1日。这时春季寒潮已经结束,气温迅速回升,水霉病明显减少,鱼类摄食开始旺盛,养殖的鱼类进入快速生长期。谷雨结束之后,除了湖北省的西北地区以外,热带鱼已经可以在室外池塘投放。湖北地区的稻虾共作投放虾苗也已进入后期,先期投放的虾苗进入快速生长期。这时常见鱼病有锚头鳋病、竖鳞病、痘疮病、烂鳃、肠炎、嗜酸性卵甲藻病,此时车轮虫病严重。鲤鱼易患烂鳃、肠炎、出血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病毒病。

二、中草药防治鱼病的药理

中草药在水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淡水养殖中,更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中草药可以抑制、阻断和直接杀死多种寄生虫和病菌,具有低抗药性,降低养殖水生动物肝损伤,毒副作用小,药物残留少,对养殖水环境污染小的优点。目前已证实,中草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成分有植物多糖、甙类、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这些成分能够刺激动物体内的免疫因子的释放和活力的增强,提高水生动物机体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酶的活性,增强动物免疫系统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动物幼体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同时对水生动物机体内抗体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水生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中草药的复方、单味及其有效成分均可以提高养殖水产动物免疫细胞的活力,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帮助患病的鱼体祛邪扶正和固本,通过提高免疫力来达到根治鱼病的目的。

三、春季六节气鱼病中草药防控措施

在水产上治疗鱼病受困于“水”,比如有些鱼病采取拌药饵内服治疗效果好,但是鱼病了基本不摄食。因此,大部分的鱼病防治措施采取泼洒法、药浴法。对于常见鱼病,养殖户一般是先杀虫,再杀菌,通过泼洒或投喂药物来控制和消灭病原体,通常几类药物经常合用泼洒,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和消毒剂。但是化学药物对鱼病治疗方面均有不同的副作用,下面针对性的介绍几种中草药替代化学药物来防治鱼病的方法。

1.水霉病的中草药防控措施:水霉病属于传染性真菌性鱼病。2个月未进食的越冬鱼种体质差,在立春前后鱼种转运时,鱼体挤在运鱼车内互相擦碰,以及在鱼种放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擦伤感染的情况。另外,当运鱼车内水温和投放的池塘的水温温差大时,又容易引起鱼种感冒、冻伤,从而出现水霉病。感染水霉的病鱼的症状是在病变部位长出毛絮状菌丝,俗称“长毛病”。霉菌分泌出蛋白分解酶,鱼体受刺激分泌黏液,焦躁不安,出现摩擦现象,进而食欲减退,逐渐瘦弱而死。中草药治疗水霉病可以采取在每亩水深1m的池塘,用苦楝子(苦楝树的果实,也称哑巴树的果实)100g,碾成粉末,用温水浸泡8h,再加碳酸钠250g、食盐500g,兑水在鱼池上风口遍洒。或者可以在每亩水深1m的池塘,用菖蒲1.3~2.5kg,加食盐0.5~1kg,全池遍洒,可有效防治水霉病。

2.锚头鳋和鱼虱暴发的中草药防治措施:锚头鳋和鱼虱属于由甲壳类的寄生虫引起的侵袭性鱼病,危害较大。鳋的头和一部分胸部钻入鱼体肌肉和鳞片下,其大部分胸部和腹部露在外面,虫体上附生累枝虫,病鱼体表象披着蓑衣,有“蓑衣病”之称。锚头虫体寄生鱼体的部位组织发炎,有溢血性红斑。锚头鳋附着在鱼体身上,症状初期,病鱼烦燥不安,摄食减少。养殖户一般采用晶体敌百虫、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来杀灭锚头鳋和鱼虱。虽然使用效果显著,但是有两个明显的副作用。比如,当春季水温低于16℃时菊酯类药物毒性强,一旦剂量掌握不好,泼洒后发生强化学反应,来不及解毒就导致养殖鱼类中毒死亡。不仅如此,如果池塘面积较大,化学药物很难泼洒均匀,局部浓度高,出现药害,导致花白鲢、鲤、鲫鱼中毒死亡。而使用中草药治疗锚头鳋和鱼虱疗效安全,杀灭锚头鳋和鱼虱使用苦楝配合马尾松针叶效果好。苦楝又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根、茎、叶、果均可入药,含川楝素、生物碱、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马尾松针叶中含松节油、二戊烯,有杀虫杀菌的作用,两种合用能迅速杀灭锚头鳋,并且不容易发生药害。使用剂量和方法是,每亩鱼池用马松针叶10kg,苦楝叶5kg,切碎、加水熬汁25kg,在鱼池的上风口泼洒,每天1次,连泼3天,可迅速扑灭锚头蚤和鱼虱。

3.竖鳞病的中草药防治措施:竖鳞病属于传染性细菌性鱼病,跟春季水温偏低有一定关系。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渗出液,当液状物从鳞囊流出来,鳞片随之脱落,有的病鱼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以及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感染竖鳞病。每年春季较流行。泡沫卵生鱼类常患竖鳞病,此病难以治愈。西药采取的方法是土霉素拌饲料内服,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土霉素2~4g,连喂3~6天,但是,此时鱼已经发病,很少摄食,拌饲料投喂的方法很难奏效。还有一种方法是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当池塘面积较大,就很难泼洒均匀,副作用也较大。因此,采用中草药泼洒治疗。首先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使池水的pH值维持在8左右,每亩再用苦参3kg或艾蒿根3kg,水煎浓汁3次后混合,每日1次全池泼洒,连用5天,可以治疗竖鳞病。

4.车轮虫暴发的中草药防治措施:车轮虫属于侵袭性原虫类鱼病,车轮虫是鱼类养殖的一大虫害。车轮虫的暴发与水温密切相关,每年车轮虫暴发就在春分和谷雨这两个节气。因此,当进入春分和清明两个节气,就要把杀虫杀菌放在鱼病防控的首位。车轮虫病是谷雨节气之后鱼苗和鱼种阶段危害极大的鱼病之一。每年3月底,用大草或粪肥沤水培育鱼苗和鱼种的池塘,有机质丰富,给车轮虫大量繁殖提供了养料,加之水温因素,池塘换水不方便,当鱼苗放养密度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虫害暴发。谷雨时,水温不高,正是杀灭车轮虫幼体的好机会。每亩水深1m的池塘,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各10kg,切碎熬汁成12~25kg,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d。或者取苦楝树枝叶30kg,直接在池中堆沤,7d后捞出残渣。之所以采取少量多次用药是因为与车轮虫的繁殖有关,用一次药不能完全杀灭虫体,需要根据发病情况以及温度来决定用药次数。

5.烂鳃、肠炎、出血病的防治措施:使用中草药大黄治疗效果较好。大黄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是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有收敛、泻下、清热、解毒、破积、去瘀、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治疗前先将大黄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下浸泡24小时,使蒽醌衍生物游离出来,以提高疗效,将药液泼洒在池塘上风口,可防治鱼类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如果采取内服可以治疗肠炎和出血病,池塘先停止投喂饲料3天,再估算池塘鱼类总重量,按照每公斤鱼使用大黄7~10g碾成粉末泡水后拌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天。大黄与石灰合用会降低药效,因此禁止与生石灰合用。

6.痘疮、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措施:使用中草药黄芩治疗效果较好。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有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有抑菌、抗病毒、保胆、保肝、解毒、消炎及使血糖上升等作用。用于防治疖疮、出血性败血病、打印病、烂鳃病、肠炎、尾柄病。使用时先将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比例拌饵投喂,连用5天。或者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煎煮三次,使溶液浓度达1%,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5天,效果较好。

7.小瓜虫的防治措施:土荆芥为获科植物土荆芥的带有果穗的全草,俗称臭草,一年生草本,全草入药,有祛风杀虫、燥湿解毒的功效。土荆芥对霉菌、致病性皮肤真菌、疥螨、虱蚤、钩虫、线虫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主治疥疮、体内外寄生虫,治疗小瓜虫病可用土荆芥草煎汤药浴或者与苦楝根皮、烟叶共同煎汤药浴。

8.斑点叉尾鮰病毒的防治措施:斑点叉尾鮰病毒在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此病在每年的3月下旬或4月初开始发病,发病水温多在16℃以上,并随水温的升高而缩短。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一般发病率在90%以上,病程在2~5d,死亡率90%以上。主要感染斑点叉尾鮰的鱼苗和鱼种,成鱼也可发生隐性感染称为带毒者,病鱼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嗜睡、打旋或水中垂直悬挂,最后沉入水中死亡;病鱼鳍基部、腹部和尾柄处出血,腹部膨大,双眼突出,表皮发黑,鳃苍白,肛门红肿外突;解剖可见胃扩张,肌肉出血,消化道内无食物,肠道内有淡黄色黏液,腹腔内有黄色或淡红色液体;肾、肝、脾贫血或出血,脾脏通常肿大变黑,后肾严重损伤。隐性带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中草药夏枯草对治疗叉尾鮰病毒病有一定效果。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含夏枯草甙、生物碱及VB1,具有清热散火、散郁结、抑制病毒的作用,用于斑点叉尾鮰病毒、粘球菌所致的鱼病。治疗按照每亩水深1m,夏枯草和甘草各2kg,煎煮3次,至溶液20kg泼洒,每日1次,连用5天,可防治上述疾病。

四、使用中草药治疗鱼病的注意事项

1.要以找准病因下药,而不是对症下药。比如引起肠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气象变化就会导致水环境变化,当池塘水和池塘底质出问题,或者是鱼虾得了任何一种病,摄食量会明显下降,并引发肠炎。如果按肠炎的症状使用中草药处理,而不去分析病因,那么肠炎将反复发作,永远治不好,并且还会以为中草药治疗效果不好,再改用西药和消毒剂,结果导致病症越来越复杂,病鱼越死越多,一发不可收拾。再比如任何一种鱼病,都会引起肝胆颜色的变化,以为是出现了肝胆综合症,其实肠炎和肝胆颜色的变化是表象,并不是病因。因此,治疗鱼病要找准病因,做到配方有针对性,集中药效,才能效果显著。

2.要把握较准确剂量、火候和质量。在治疗鱼病过程中,有些中草药需要足够时间煎熬后再泼洒才起效。而中草药在外用泼洒时,用量很大,容易出现使用中草药剂量不足的情况。有些时候还容易出现使用存放时间过长,已经变质的中草药,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使用中草药治疗鱼病过程中都应该避免以上三种情况。

(通联:1.430070,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电话:18986122468;2. 252512,山东鱼道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电话:13869587566;3. 437400,通城县水产局 电话:13997525889)

猜你喜欢

鱼病霉病鱼种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防治水霉病的几点关键问题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冬放鱼种技术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