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市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2-02李保民卢伯承
李保民 卢伯承
区域渔业
河南三门峡市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李保民 卢伯承
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处,东与洛阳市相连,南与南阳市相接,北靠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依潼关与陕西省相邻,现辖灵宝市、义马市、陕县、渑池县、卢氏县和湖滨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0496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其中农业人口157万。境内山地、丘陵、河川地貌类型齐全,有“五山四陵一分川”之称。
1.基本情况
1.1 渔业资源概况
三门峡市位于豫西丘陵山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河流纵横、溪流相间、水质清澈、优越的气候和丰富的生态自然资源。全市宜渔养殖面积有20多万亩,水域类型主要有河流、水库、池塘、湖泊等。有大、中、小型水库89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5座,小型水库83座;大小河流3500条,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较大的有黄河、洛河、淇河、灌河等;湖泊2.3万亩;池塘7000亩;可利用开发的黄河滩涂湿地10万亩。
三门峡市属山地丘陵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南逐渐升高,全市大部分地区都在海拔500~1500m之间。三门峡地处暖温带,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550~800mm,全年气温大于14℃时间为160~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8.9小时。总的特点是: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量充沛,自然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水产养殖。辖区内水生经济动物主要包括:爬行类的鳖、两栖类的大鲵、青蛙和甲壳类的青虾、蟹等。水生经济植物包括藕、芦苇等。饲料生物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四类。鱼类资源共有63种,隶属6目9科,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17种,其中作为养殖对象的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团头鲂等。黄河鲤鱼是境内主要名贵经济鱼类之一。
1.2 水产业发展概况
三门峡市水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水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在各级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水产品产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链不断延伸,水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大力发展水产业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拓展农民增收途径,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至2016年底,全市养殖总水面325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0408吨,水产业已成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并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
2.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水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当看到我市水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宜渔资源利用率不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规模不大,综合生产能力不强,产业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实现水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改变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必须加快我市现代水产业发展。
3.现代水产业发展基本思路
根据我市渔业资源类型和特点,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规模与效益结合,尽快在全市形成 “点、线、片、链”水产业发展格局。
3.1 突出“点”,发展水库水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的区位、资源和环境三大优势,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现有89座水库可养水面。依照水源功能划分,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净水渔业、休闲渔业等环境友好型渔业。提高水库资源利用率。
3.2 抓好“线”, 发展沿黄水产业。我市沿黄地区有适合养鱼的黄河滩涂面积10万亩。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灵宝市西阎乡、函谷关镇、陕县大营镇、湖滨区会兴街道办为基点,以灵宝市大王镇为核心区,大力发展沿黄池塘养殖业,重点发展黄河鲤鱼、黄河鲶鱼、黄颡鱼、乌鳢、黄河甲鱼、黄鳝、小龙虾等河南名优品种,形成连接中西部经济鱼类养殖产业带。
3.3 连成“片”,发展特色水产业。我市具有适宜水产业发展的冷水山泉溪流2100条。对冷水资源相对集中的卢氏县、灵宝市、陕县,重点发展高产出、高附加值的鲟鱼、虹鳟、金鳟、三文鱼等特色水产养殖,建立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冷水鱼知名品牌。加快大鲵珍稀品种孵化繁育能力,不断扩大大鲵种群数量。利用郊区、城区、旅游景区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垂钓、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拓展水产业发展空间,提高水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3.4 拉长“链”,发展水产品加工服务业。水产业关联性强,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活跃流通业、助推旅游业的中轴产业,要注重在拉长产业链条,发挥综合效益上下功夫。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现代水产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切实搞好水产新品种的选育、高效无毒生物渔药、转换率高的生态颗粒渔饲料等新产品的研发,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水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努力加大招商力度,强力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冷链运输业,打造黄河金三角及面向西北地区的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以加工带基地、以加工促养殖、以加工推发展的模式,拉长水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水产业增值增效。
4.现代水产业发展工作重点
4.1 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壮大水产业发展规模。构建产业集群是加快现代水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 “点、线、片、链”全市水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抓好以下三个养殖产业集群。一是沿黄水产养殖产业集群。灵宝市、陕县、湖滨区要充分发挥沿黄滩涂区位优势,加大招商力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快速发展黄河滩涂水产养殖业。同时,打造集养殖、水产品批发、加工、冷藏运输为一体的产业体系。二是山涧溪流冷水鱼养殖产业集群。冷水鱼品质好,附加值高,是我市水产养殖的一大特色。要充分挖掘利用我市冷水资源,扩大鲟鱼、金鳟鱼、虹鳟鱼、大鲵的养殖规模。各地要围绕全市统一规划,做好发展布局,通过项目拉动、政策推动、典型带动、内引外联等方式吸引知名企业、社会资本投入,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4.2 培育水产业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进程。培育一批规模较大、技术先进、辐射带动力强、具有优质品牌的水产龙头企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和联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养殖模式,通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等方式,提升水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4.3 打造水产品名优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以水库生态养殖和沿黄万亩水产养殖产业集群为重点,建设无公害和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推广水产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大鲵是我国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卢氏县是大鲵的适生区,主攻大鲵苗种孵化繁育成活率,扩大大鲵种群存养数量,唱响并做强做大“大鲵” “黄河鲤鱼”两个主导品牌,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牌。努力提高品牌影响,加快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向价格优势的转化。
4.4 建设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强化水产业基础。以黄河鲤鱼和鲟鱼、金鳟、虹鳟、乌鳢等为重点,积极培育省、市级水产良种场建设。重点建设三门峡黄河鲤鱼良种场,不断提高苗种生产繁育能力,实现自给有余,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苗种供应。
4.5 提升渔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市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全面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渔业水域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预警预报、市场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5.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水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水产业放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要建立健全县、乡水产技术推广和渔政管理机构,明确其技术推广、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公益定位,并按有关规定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完善技术推广、监督管理的设施和手段,全面提升水产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推进我市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农业、河务、林业部门要做好黄河宜渔滩涂的规划,规范滩涂水产养殖有序开发,保障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5.2 加强政策扶持。要制定完善渔业水域滩涂利用规划,建立基本养殖水域保护制度。加强公共设施投入,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基地的水、电、路、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水产养殖基地、池塘标准化改造以及在荒滩、荒水、湿地上从事水产养殖的项目,其用地按设施农用地进行管理。对水产养殖生产用水、用电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
5.3 加强资金投入。要加大对水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根据发展需要,适当增加渔业资源保护、渔政执法、水产品质量监管、疫病防控和水产科研推广等经费,增加对水产良种繁育基地、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菜篮子”工程等项目要适当向渔业倾斜。要进一步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投入力度,支持广大渔(农)户发展水产养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民和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水产业。
5.4 加强科技兴渔。科技是水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要积极与水产科研院、所、校对接,加快水产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与新品种推广,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切实提高科技在现代水产业建设中的贡献率,增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为加快水产业的健康、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通联:1.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472400,渑池县农牧局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