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疏导粮食库存“堰塞湖”
2017-02-02刘国胜
如何有效疏导粮食库存“堰塞湖”
一定的粮食储备是市场调控和吞吐调节的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储备或库存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出库不畅、库存量越来越大,吞吐调节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率已达83.2%,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17%~18%的安全储备水平。
天量的库存,就像高悬在农业产业之上的“堰塞湖”,是中国农业转型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超额储备带来三大问题:一是财政负担沉重,二是农产品价格长期不振,三是出库不畅带来质量安全隐患。因此,我国需要对粮食库存问题进行认真研究。
第一,库存多少合适。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了17%~18%的安全储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安全。考虑到我国主销区和平衡区还没有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在联合国规定的储备水平上再加一道保险,将其提高到30%的储备水平。如果再考虑中央对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视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我们加双保险到40%,就是2.5亿吨粮食。
第二,怎么去库存。去库存注定是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不能指望一个冲锋就能解决,根本上还是要控制源头,不要再敞开口子入库了。现在只能适当减少产量、改变结构,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把超量库存消化掉。具体的举措包括: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坡地退耕还林还草、毒地改变用途、好地轮作休耕,以涵养生态、保护地力,实现调减产量的目标;改变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健康、安全、营养、美味的高品质农产品;对陈化粮拍卖封闭运行,避免冲击市场;对已不适合食用和加工的低质粮集中处理,严禁流入市场,变潜亏为明亏,达到一次出清的目的。
第三,用各种手段控制进口。如有关部门可以在粮食进口配额以及进口许可证发放节奏等方面做文章;商务、质检等部门可以用一些技术手段,适当限制高粱、大麦等的进口;农业、质检等部门可以在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检测上做一些文章;商务部门应立即启动贸易救济调查,中国部分产业已经被损害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海关、公安等部门要全力打击粮食走私,将思想认识提高到保护农民利益和农业产业安全的高度看待粮食缉私问题。
(刘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