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皮蛾和臭椿沟眶象的识别与防治
2017-02-02徐晓侠廖伟超范重阳
徐晓侠廖伟超范重阳
(1民权县林业局 河南 民权 476800;2许昌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河南 许昌 461000;3鄢陵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河南 鄢陵 461200)
臭椿皮蛾和臭椿沟眶象的识别与防治
徐晓侠1廖伟超2范重阳3
(1民权县林业局 河南 民权 476800;2许昌县林业技术工作站 河南 许昌 461000;3鄢陵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河南 鄢陵 461200)
本文介绍了臭椿皮蛾和臭椿沟眶象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臭椿皮蛾;臭椿沟眶象;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臭椿皮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旋皮夜蛾、椿皮灯蛾。臭椿沟眶象又名椿小象。主要危害臭椿、香椿、红椿、桃和李等园林观赏树木。以幼虫危害叶片,造成缺刻、孔洞或将叶片吃光。国内分布比较广泛。
1 形态特征
1.1 臭椿皮蛾
1.1.1 成虫体长22~23 mm,翅展69~71 mm。头、胸瓦灰色,下唇须第2节上半部扩大,端部及基部有一黑点,额下方及触角基节有黑点,颈板上有两对黑点,翅基片尖端及中部各有一黑点,中胸有一对黑点,后胸有两对黑点。前翅瓦灰色,从翅基部到翅尖有一条白色长条,基角在白条下方,有4个黑点,中线黑色在白条处中断,外横线弧形,亚外缘线由8个黑点组成,缘毛翅尖部分白色,余为瓦灰色。后翅大部杏黄色,外部约1/3为蓝黑色,在翅脉上显出五条粉蓝晕斑。胸部腹面及腹部杏黄色,腹部背面中央及两侧各有一列黑点。
1.1.2 卵近圆形,乳白色。幼虫体长39~41 mm。头部黑色,冠缝及旁额缝为灰白色,头顶处有黑色颗粒突起,前胸背板及臀板褐色,身体背面淡红色,腹面桔黄色,每一体节背面具有不规则的褐色横斑,背线与亚背线由不连续的褐点组成。胸足与腹足均灰色。刚毛白色、极长,着生于稍隆起的毛突上,中、后胸足上方有2根毛,第l~4对腹足外侧具有4根刚毛。气门椭圆形,黄色,围气门片褐色,第8腹节气门成斜形排列。
1.1.3 蛹体长25~27 mm,宽8~9 mm,土黄色至暗红褐色,体扁,各腹节间均具细齿棱边一道,尤在4、5、6、7各腹节问的侧方最为显著,后4腹节相愈合,较前几腹节骤狭,末端粗。茧土黄色,半纺锤状,茧壳长52~64 mm,平均58 mm。
1.2 臭椿沟眶象
1.2.1 成虫。黑色,长12 mm,宽4.6 mm左右。额部窄,中间无凹窝,头部布有小刻点,前胸背板及鞘翅上密被粗大刻点,前胸前窄后阔。鞘翅坚厚,左右紧密相台,前胸背板、鞘翅的肩部及端部1/4(除翅瘤以后的部分)布有白色鳞片形成的大斑,其余部分则散生白色小点,稀疏地掺杂红黄色鳞片,鳞片叶状。鞘翅肩部略突出。
1.2.2 卵。卵长圆形,黄白色。幼虫长10~15 mm,头部黄褐色,胴部乳白色,每节背面两侧多皱纹。蛹长10~12 mm,黄白色。
2 发病规律
2.1 臭椿皮蛾。此虫在河北、陕西1年发生2代,在江西1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在四川越冬蛹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产卵,5月中旬孵出第l代幼虫,6月下旬化蛹,7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7月下旬孵出第2代幼虫,9月上旬老熟幼虫作茧化蛹越冬。在陕西、河北为9月中、下旬结茧化蛹越冬。成虫白天静伏于阴暗处如树干或叶下,夜间飞行交尾产卵。有趋光性。幼虫多栖息在叶背,蚕食树叶,尤以苗木及幼树受害最烈,幼虫遇惊扰常弹跳避开,或脱落其体毛。幼虫老熟后咬起枝上的嫩皮用丝相连做茧,茧多紧附在2、3年生幼树枝干上,甚薄,纺锤形,茧内有长体毛。通常一处仅作一茧,也有2、3个,5、6个茧结在一处的。茧色很像树皮,看起来好像树皮的隆起部分。幼虫在化蛹前在茧内常利用腹节间的齿列摩擦茧壳,发出吱吱的声音,时断时续,约经4 d始静息。蛹在茧中一般头部向上越冬,羽化后即由上端破茧而出。
2.2 臭椿沟眶象。在陕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各虫期发育不整齐。以幼虫在树干内越冬的,成虫6~7月间活动,7月最盛,以成虫在椿树干基周围l~2 cm深的表土中越冬的,成虫寿命可长达7个月。成虫具假死性,如受惊扰即卷缩坠地,雄虫很快恢复活动(约1 min),雌虫较慢(约5 min)。除越冬阶段外,在4月、6~7月和10月间均可发现成虫交尾。正处于越冬状态的成虫,若置于18℃~20℃的温度条件,也能立即交尾。交尾多集中在臭椿上,约经1 d即可产卵。产卵时雌虫先用口器咬破韧皮部,产卵于其中,卵期8~9 d。初孵幼虫先食害皮层,稍长大即可蛀入木质部为害。随着虫体增大,食量增加,蛀入坑道也增大。幼虫宅熟时,先在树干上咬一圆形羽化孔,然后以蛀屑堵塞侵入孔,以头向下在蛹室中化蛹,蛹期10~15 d。该虫常与沟眶象混同发生,在稀疏或被破坏的林分中,人工林和行道树受害较烈。
3 防治措施
3.1 臭椿皮蛾
3.1.1 园艺防治。结合冬季耕翻可消除部分越冬蛹。结合养护管理,摘除卵块、初孵幼虫及茧蛹。
3.1.2 物理防治。也可用糖、醋、酒液诱杀。糖、醋、酒和水的比例为3∶4∶1∶2。或于粘虫成虫期利用芦苇等新鲜禾本科杂草,长约30 cm左右,十几根1捆,均匀插在林地上,每100 m2插1~2捆,诱蛾产卵,每4~5 d更换1次,把带卵的草带至空旷处放置。还可以应用灯光诱杀成虫,即控制了幼虫,又保护了当期天敌。
3.1.3 化学防治。幼虫期喷500~1 000倍的每ml含孢子100×108以上的Bt乳剂;受害较重时,可在幼虫期喷施杀螟松、杀力松或巴丹等各1 000倍液,20%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均可,或喷20%菊杀乳油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1 000倍液等。
3.1.4 利用天敌。天敌蛹期有两种寄生蜂和一种寄生蝇,其寄生率颇高。
3.2 臭椿沟眶象
3.2.1 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清晨把该虫震落,进行捕杀。或在成虫出现初期,喷洒敌敌畏等,进行药物毒杀。
3.2.2 在幼虫初孵化时,在幼虫处涂抹50%的甲胺磷乳液,或其他药物进行毒杀。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山东省林业学校.森林昆虫学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
[3]李水祥,辛国奇,刘凤鱼.园林植物虫害发生与防治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4]迟德富,严善春.城市绿地植物虫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