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改革现状及对策

2017-02-02张忠庆杨靖民刘金华侯志广

吉林农业 2017年23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考试制度

张忠庆,杨靖民,刘金华,侯志广

(1.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改革现状及对策

张忠庆1,杨靖民2,刘金华2,侯志广2

(1.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2.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框架性的实施意见。其中,对招生计划、录取机制改革等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就改革考试科目设置、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全面展开[1]。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改革现状,对进一步推进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模式改革,提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办学效益、维护办学宗旨、提升办学质量,保证专业、学科生存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指导意义。

高等院校;本科招生;改革现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内研究现状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中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7]。分别为分省命题制度改革,恢复高考后,1978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新课改后的新高考制度改革,2004年,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区率先开始了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改革,2008年教育部开始在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6个省区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试点改革,2009年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进一步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对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也开始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985高校和211高校中进行“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试点的比例均超过了60%,相关研究也常见报道,如杨戈宁等(2016年)对分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分流问题进行了研究。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就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框架性的实施意见,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正式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为浙江省和上海市,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以美国和日本居多[8]。国外有关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例如《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日本,大冢丰);《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国,约翰·摩根),作者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中国高校招生:从机制的视角》(法国,敏珠),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高校招生。国外对高校招生,特别是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招生有关的研究及实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事实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针对目前学术界研究本课题的现状,可以归纳、总结出以下观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演进历程及改革背景等问题做到了深入研究,但需要指出,研究虽涉及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多个方面,但高校招生制度牵涉很广、影响很大,众多研究中仍会出现理论支撑不足的现象。

综合分析这些文献可以看出,我国高教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对招生改革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对招生制度历史演变梳理、招生制度的公平性、招生制度改革的原则与方案以及对其他国家招生制度的对比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都停留在描述阶段。

目前,已有研究中停留在对招生改革中的“自主招生”“大类招生”的概念界定,总结其优点和实施中面临的困难等内容的阐述,而面对招生改革,地方院校在实践操作中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地方院校如何认清形势、应对挑战,提升吸引力和保证生源;二是高校如何应对招生改革录取后,建立与之适应和匹配的学科和课程体系。不限于某一视角,将招生作为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从全局性来研究和解决招生改革面临的具体问题。

2 地方农业院校本科招生应对招生改革的对策

2.1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要对政策进行科学预测

国家提出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框架性的实施意见,各省在落实改革措施时,制定的具体政策差异很大,加之涉及的录取类型众多,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大相径庭,要认清楚、应对好这种挑战,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就必须逐招生省份、逐招生类型等科学细致的研究,充分把握好各种影响,分析好关键问题所在,归好类、找准因、定好策,才能有效应对。同时要将汇总、归纳各省份、招生方式、招生类型等政策信息,形成各项改革对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影响状况的科学预测,为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2.2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本科招生要建立录取生态体系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招生录取批次取消,按专业进行平行投档的新模式也将应运而生,高校几千人招生计划若分布在少数几个专业,其他专业没有学生,将严重影响高校办学。学生专业选择范围扩大,以传统涉农专业为主体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将直接受到冲击,生源竞争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这些挑战迫使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迎难而上,跟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以增扩和提升优势学科专业为保障,以依据录取生源状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大数据动态调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为重点,以实施大类招生方式为核心,以招生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为依托,以多渠道招生宣传为支撑,以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评价,构建全新的本科招生录取生态体系,以在改革中赢得持续发展空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2.3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要建设核心优势学科

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个性需求、个性发展,给学生更大更宽的专业选择空间,无论从哪个层面看,新的改革方案都对高校提出了新的及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首次试点的浙江省改革方案,要求高校能有更多排名靠前、知名度高、培养就业都好的核心优势专业(类),需要有更多的核心优势学科和专业打响知名度,以招到优质生源,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源头。因此,针对新形势下新一轮的招生制度改革,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一定要加强核心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投入和研究,探索出能够展现农业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群。

2.4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要创建新型招生宣传方式

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作为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方式之一的招生宣传工作,也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要变革招生宣传方式,探索通过改变宣传人员构成促进招生宣传工作,推动招生宣传队伍职业化,调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通过详细了解专业情况的教师,深入招生宣传一线,向考生宣传专业和学校优势,也让高校教师意识到生源是学校、本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道生命线,继而能积极投入到招生宣传工作中。探索通过改变宣传资料内容及方式,促进地方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宣传工作,从考生和家长的角度考虑,选用通俗易懂并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内容,创新招生宣传新媒体,提高招生宣传的效率。

3 结语

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以生源市场及就业市场为导向,推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自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鲜明办学特点、办学优势、办学层次和办学地位,利用具有区域农业特色的学科和专业来发挥优势,打响知名度,招到优质生源,保证高校人才培养源头。

应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前谋划,地方高等农业院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专业动态调整力度,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探索形成具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本科招生的生态体系和工作模式。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4-09-05(06).

[2]魏国东.1977年以来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8.

[3]钟秉林.积极稳妥地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2(09):19-23,57.

[4]赵志泉,杨玉荣,李倩茹.高等农业院校按类招生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2):141-143,150.

[5]胡金波,万健,易中懿,孙健.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0(06):11-16.

[6]樊云飞,刘艳萌,李倩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农业院校发展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03):10-13.

[7]杨戈宁,张清华,樊星辰.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经管类专业分流问题研究[J].科技广场,2016(12):86-88.

[8]姜华,方水凤,李海雄.美国精英高校本科生招生制度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111-120.

项目支持:课题名称: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模式研究和基于大类招生的资源环境类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H150218和GH170251;课题类型: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G473.2

A

10.14025/j.cnki.jlny.2017.23.067

作者介绍:张忠庆,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考试制度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