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延边州委 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7-02-02吉林省新农村办
中共延边州委 延边州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提升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延边调研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我州民俗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以民俗文化为灵魂,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以现代农业为支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战略,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提升建设品质,努力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幸福新延边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州农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基本完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居住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二、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五项工程”: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完善提质工程;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以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为重点的文化引领工程;以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品质为重点的集聚提升工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重点的绿色转型工程。完善提质工程是基础,环境整治工程是重点,文化引领工程是关键,集聚提升工程是方向,绿色转型工程是支撑。
(一)完善提质工程
推进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通过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危桥改造,提高乡(镇)与村、村与村、村与屯间连通水平,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路客运站和汽车停靠点建设,加快推进村内主要道路及巷道的硬化工程建设。到2020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综合采取改造、配套、升级、联网、新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到2020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0%,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城镇供水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工程。把农村危房改造同扶贫移民、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灾害避险搬迁、灾后重建有机结合,引导农民建设安全、节能、舒适、美观的住房,加快绿色农房试点示范,通过新建、加固、置换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危房实施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二)环境整治工程
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开展环境生态乡(镇)、村示范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整村、整乡(镇)、整县(市)绿化美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入村公路两侧、村屯内道路两侧、休闲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农户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工作。根据街道巷道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花灌木+攀援植物型等不同模式,提高村屯绿化美化水平。加强以旅游线、边境线为重点的国、省、县道绿化美化建设,精心设计连线景观小品和花海基地。到2020年,全州50%行政村达到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
实施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行动。围绕“五美”和“五净”要求,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共建同享,把农户培育成为美丽乡村的最美“细胞”。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拆除危旧房、临时棚厦等私搭乱建构筑物和违法违章建筑物,主动参与村屯环境卫生保洁,认真做好房前屋后杂物的清理整治和生活垃圾的收集处理,积极参与卫生改厕、污水处理和庭院绿化建设。到2020年,全州创建2.8万户“美丽庭院”,4万户“干净人家”。
(三)文化引领工程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室、休闲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联建等方式,加快建设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多位一体”的文化服务机制。到2020年,全州农村文化健身广场、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创建文化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加强乡村文艺创作、文艺编导、文艺演出、文化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培养,定期举办农民文艺汇演、运动会等,鼓励农村群众以传统文化、当地风俗、美丽乡村为主题,自编、自导、自演文艺作品。建设文化长廊。利用乡、村公共休闲广场建设文化长廊,结合村容村貌改造,在乡村公路旁村民房屋相对集中的农户院墙上,精心打造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充满正能量内容的文化墙。开展评比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美丽庭院、美丽村官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形成文明乡风民风。
(四)集聚提升工程
优化发展布局。精心编制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以延吉为核心,以敦化—珲春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为轴线,以图们江边境旅游带和海兰江民俗风情带为特色,以中部延龙图文化旅游区、东部旅游合作区、南部生态旅游区、西部历史文化旅游区、北部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支撑的“一核一轴二带五区”民俗文化旅游新格局。
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民俗文化旅游示范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利用农村文化习俗、产业基地以及乡村田园风光,发展民俗旅游、体验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加快推进图们白龙村,延吉春兴古村落等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做大安图红旗村,和龙金达莱村、光东村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民俗文化旅游示范镇。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抓好旅游沿线型和景区带动型乡(镇)旅游开发,重点打造敦化雁鸣湖镇,珲春敬信镇,龙井三合镇、东盛涌镇,和龙崇善镇,安图松江镇,图们月晴镇等具备现代服务功能的民俗文化旅游集聚区。打造一批民俗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围绕民俗文化旅游示范镇、村建设布局,串点成线,重点抓好环延吉乡村旅游、图们江边境文化风景、海兰江民俗风情、明长公路山水风情、雁鸣湖养生休闲、平岗绿洲田园风光、汪清抗联红色旅游等精品线路建设。
做好宣传营销。积极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广播、电视、报纸、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微视频、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渠道相结合的营销渠道体系。深化智慧营销。发展“互联网+N”产业模式,加快建设网上公共信息平台,推动新兴信息技术在公共服务、市场营销、行业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五)绿色转型工程
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重点,积极培育有机、绿色、生态、高效种植农业,优化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加强延边有机大米、中药材、食用菌、延边黄牛等基地(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推广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生产方式,做精、做大、做强长白山特色农业,加快延边州农产品品牌培育创建。
(省新农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