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2017-02-02熊永旺
熊永旺
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熊永旺
泥鳅喜欢栖息在底层腐裂表面土质的淤泥表层,除了用腮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夜间觅食,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以及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饵料、粪渣也可以作为它的食料。还可以投喂商品饲料如米糠、麸皮、豆饼、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死亡。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最适合生长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到5~6℃以下或者高于35~36℃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cm泥层进行休眠。
利用稻田养殖泥鳅,是盘锦近年来摸索的一种种养模式。实践证明,水稻和泥鳅兼做可以利用稻田的水面资源,可以提供泥鳅部分生物饵料,还能清除部分稻田虫害等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循环经济模式,现将稻田泥鳅养殖中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1.稻田选择与田间工程
用于养殖的稻田应选择靠近水源,进排水方便且水源无污染的田块,面积一般在10亩以内。田间工程一般是在四周开挖“田”或者“口”字型水沟,沟宽0.8m左右为宜,沟深0.5m,另外根据养殖需要可以将田块分成若干小块,便于分级放养和管理。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者纱网做防逃措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到地下10cm,防止泥鳅鱼逃出。稻田的进排水口都要用双层防逃网罩好,,以防泥鳅外逃。
2.水稻栽培与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采取的施肥办法是“重施基肥,少量多次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施畜禽粪肥300~400kg每亩,追肥以无机肥为主,一般每次施尿素不超过4kg/亩,磷肥不要超过2kg/亩。水稻插秧后每半个月投猪鸡粪25kg/亩,使水体保持黄绿色,浮游生物保持不断。
3.泥鳅放养
泥鳅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稻田每亩用漂白粉250g加水后均匀泼洒,十天后放试水鱼,药力消失后可以放鱼苗。进水经过滤后入田,沟内水深40cm左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cm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4cm的鳅鱼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十分钟,消毒后入田。
4.日常管理
泥鳅饲料要用专用的泥鳅鱼饲料(粗蛋白含量40),7-8月份是泥鳅的生长旺季每天投喂二次,早晚各一次,投饵率10%,9月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例如稻糠与麸皮和饲料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甘薯淀粉粘合团状饲料,或者蚯蚓蝇蛆等鲜活饵料,一般也是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一般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量为2%~4%,具体投喂量也要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料后1~2小时吃完为宜。有时也要根据水温增减投料量,水温在超过31℃或者低于10℃时要停止投喂,阴天和低气压的天气也要减少投喂量。
泥鳅鱼养殖的水质要有保证。保持稻田中的水质清新,适时地加入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7月中旬),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该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最少每周加换水一次在日常的巡视期间如发现泥鳅出现浮头、受精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尽快换水。
使用药物防治病害时,稻田用药要严格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同时还要注意施药的方法。例如防治稻瘟病可以用托津布,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防治螟虫、卷叶虫可用杀虫双,防治稻飞虱、叶蝉可用叶蝉散、甲胺磷等。在使用方法上也不宜喷粉、撒毒土,只宜喷雾,最好在露水未干时喷施,并要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要将喷嘴斜向稻叶或向上,尽量将药喷在稻叶上,下雨前不要喷洒农药,施药后应立即灌水,禁止人和动物搅动水体,尽可能地减少对泥鳅的伤害。由于泥鳅适合稻田养殖,养殖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病害发生。为了防止赤皮病的发生,每月用氟苯尼考药饵10~20g,配50kg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地用生石灰10~15kg化浆后全池泼洒。
日常管理日巡田两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和毒杀芬、五氯酚钠的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5.捕捞销售
收获前停食一天,利用泥鳅的溯水习性,用须笼冲水捕捞泥鳅。捕捞时,笼内无需放诱饵,将笼布设在进水口处,笼口顺水流方向,泥鳅溯水时就会游入笼内而被捕获。一般半小时至一小时收获一次,取出泥鳅,重新布笼。晚上的捕捞效果比白天好。连续几个晚上,起捕率在80%左右,捕获的泥鳅质量好。
泥鳅的销售多为鲜活销售,可以起捕到一定的数量后集中销售,但是不宜密度过大,运输时车辆的底部尽量铺设塑料薄膜并加一定量的水,长途运输要考虑加水或者加氧,避免在运输途中不必要的损失。
(通联:124010,辽宁省盘锦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