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地区葡萄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7-02-02孟祥侦王安文汪继发张伟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年4期
关键词:合肥市观光合肥

孟祥侦,王安文,汪继发,张伟

(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肥 238000)

合肥地区葡萄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孟祥侦,王安文,汪继发,张伟

(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肥 238000)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葡萄产业的调研,总结合肥市葡萄产业区域特点与发展历史,分析合肥地区葡萄产业现状,指出合肥市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节本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实行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品牌培育保护和营销模式创新,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六个方面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合肥;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合肥市葡萄种植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葡萄是合肥市果树产业中仅次于草莓和桃之后的第三大水果,成为了合肥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葡萄产业优势,推进区域性规模化发展,本文对合肥市葡萄生产的地理气候特点等各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合肥市葡萄产业的现状和问题,并对今后发展对策加以探讨,以促进合肥市葡萄产业的高效稳步发展。

1 合肥市葡萄产业区域特点与发展历史

1.1 气候特点与区域优势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于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5.7 ℃,无霜期245 d,年降雨量1000 mm左右。全市国土面积1.14万 km2,常住人口779万,耕地面积5618.8 km2,大别山余脉——江淮分水岭横贯东西,形成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地貌类型和土壤类型多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岗丘、平畈区相间,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1.2 产业发展历史

合肥葡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起步、90年代第一轮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布局调整、2010年前后第二轮扩张和2016年后新一轮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五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2 合肥葡萄产业现状

2.1 规模布局

合肥葡萄产业以鲜食葡萄生产为主,近几年有零星加工葡萄引种试种,市域内有千吨级葡萄酒企业2家。2016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4333 hm²,总产量6.2万 t(因该年度水灾减产严重,总产量偏低,正常年份约9万 t),分别占全省的14%和9.4%,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省各市之首,年产值9.6亿元。

目前鲜食葡萄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4500 hm²,逐步形成了环主城区、环巢湖周边和沿江淮分水岭三大葡萄产业带,其中万亩以上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6个,均分布于环城、环湖周边,占全市总面积80%以上。葡萄产业正由生产型向观光休闲型转型。

2.2 品种结构

上个世纪合肥葡萄品种主要以巨峰及巨峰系品种京亚、藤稔等为主,进入2000年以后的观光葡萄产业时代,陆续引种了大量新品种。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的品种有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玫瑰香、金手指、阳光玫瑰、美人指、红地球、早生高墨、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红富士等20多个,巨峰系品种仍占60%左右。最近几年,夏黑、阳光玫瑰等发展势头较好,其中夏黑占比达到15%左右,阳光玫瑰多是最近两年引种,达产面积约60 hm²。

从成熟期上区分,早中晚熟品种分别占25%、60%和15%,中熟品种占比较高,上市期集中。

近几年生产投入以社会资本为主,新建2 hm²以上规模果园占新建果园一半以上,高产低效果园比例较大。

2.3 栽培模式

目前仍以露地栽培为主,避雨栽培发展势头较快,占栽培面积的33%以上,其中钢架棚占60%以上。有少量促成栽培模式,但效果和效益均不够理想。

架形选择:2000年以前,主要以露地平棚架为主;以后学习浙江经验,采用双十字小“V”形架高密度栽培;2010年后逐步示范推广大“V”形水平架,“T”形、“H”形大树稀植模式。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和销售模式,产量控制在15~30 t/hm²之间,由追求高产型向控产精品型转变趋势明显。

配套上述的栽培模式,集成应用了深沟、高畦栽植,以降低地下水位,普遍采用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秋施基肥、合理施肥、调节剂应用等技术。

2.4 品牌销售

树立品牌意识,目前注册品牌16个。其中包河大圩、庐江同大、巢湖黄麓、肥东建华、肥西三河、长丰陶楼和杜岗都是叫得响的品牌基地。全市每年大小葡萄观光采摘节有8个。大圩镇鲜来鲜得生态园是全省唯一的“省级葡萄标准样板园”,“安徽葡萄看合肥,合肥葡萄看大圩,大圩葡萄看鲜来鲜得”成为安徽葡萄界共识。葡萄销售模式以观光采摘和市场销售为主,近两年开始尝试电商销售、高端品牌果商+品牌生产商+果农联盟销售模式[1],其中观光采摘销售占总产量40%。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规划引领不够,生产布局结构有局限

缺少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的规划和配套政策。环城环湖产业带虽然有利于观光葡萄产业发展,但60%以上生产基地分布在圩区和低洼区,地下水位高,立地条件不理想。老葡萄园土壤酸化严重,生产环境恶化。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优势不突出。大量中熟品种7月底至8月底集中上市,销售困难,价格低,效益差。

3.2 园区建设定位模糊,休闲服务设施配套不足

大部分规模园区缺少规划论证,目标定位不准确,技术路线不清晰,品种追求新奇特,园区贪大求规模,管理措施难到位,产品销售胸中无数,园区建设返工现象突出,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投入产出回报期长,少数资金不足的园区难以为继。同时随着合肥葡萄产业由生产型向生产与观光休闲结合转型,服务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基础设施难以承载休闲观光的需求,如停车场、餐饮、休闲等配套不足;二是葡萄园相普遍较差,没有达到观光休闲的要求,游客体验的舒适度不够;三是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难以留住客人增加消费获取利润,特别是葡萄文化挖掘利用不够,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2]。

3.3 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缺乏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和产品标准,设施栽培面积小,精细化管理措施不到位,不注重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负载量过大,调节剂使用不规范,产品品相风味差,优质果率低,有生产规模的产品而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如精品葡萄生产企业“鲜来鲜得”虽有国内一线高端水果商的亲睐,但苦于产出规模太小无货可供。近两年,每年有5万吨外地葡萄通过合肥周谷堆批发市场进入市区销售,而本土葡萄由于品质问题基本上进不去,将本土市场份额拱手相让。

3.4 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用工成本高而效率低

现有葡萄架形结构各异,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规模果园劳动力成本约9 万元/hm²),部分园区不能因需施肥、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比例小而且配置低,造成人力、物力成本增加。尤其是规模果园普遍存在技术措施到位率低,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经济效益不佳,部分园区亏损严重。

3.5 销售模式缺乏创新,品牌附加值有待提高

销售模式乏善可陈,不是“守株待兔”式的等客上门,就是“投亲靠友”凭人际关系销售,规模化、品牌化营销增效功课不足,有地域共用品牌但内在品质参差不齐,不注重品牌培育和维护,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附加值难以实现。近两年虽有销售模式创新,但销售总量不足总产量的5%。

4 发展对策

当前,合肥正在按照“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加快建设环城都市休闲、环湖观光休闲和丘陵生态休闲等三大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为发展休闲观光葡萄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期。葡萄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节本降耗增效、控产提质增效、品牌营销增效几个方面找准对策、做好文章。

4.1 规划引领政策推动,促进葡萄产业转型升级

合肥市果树产业中草莓、桃和葡萄生产规模较大,最近几年草莓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占了半壁江山,但桃和葡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较多。政府要围绕果树产业制订发展规划,出台奖补政策,引领产业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基地、园区要做好布局规划、园区规划、产品结构规划等,找准定位,统一标准,采取措施,提质增效,在当下葡萄产业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实现转型升级目标,走上健康发展轨道。

4.2 树立健康栽培理念,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从2015年开始,合肥市在葡萄上首倡健康栽培理念,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已经在少数新建果园和低效果园改造示范点取得成效,推广应用下列有针对性的技术:大树稀植平衡树势技术、深沟高垄宽行降低地下水位技术、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平衡施肥技术、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控产提质增效技术、高宽稀垂修剪技术、合理运用调节剂技术。2017年3月份制订了《主要推广品种的果实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各生产基地要狠抓落实,确立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统一生产标准,提升产品品质,形成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益。

4.3 轻简化装备化生产,节本降耗提高生产效率

围绕节本降耗增效确定生产模式,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轻简化生产[3]。实行机械化作业,全面采用避雨栽培和肥水一体化技术,实现肥水供应精准化,通过稀植平衡树势等健康栽培技术,减少副梢修剪、调节剂应用和病虫害防治次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直接投入品成本。要通过政府政策性奖补,引领园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有条件逐步采用钢架大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观光采摘的舒适度。

4.4 实行精细化管理,注重果穗管理和品质安全

精品葡萄来自于精细化管理。观光葡萄基地必须在控产提质上下工夫,产量不要超过3.75 t/hm²,在做好生产全程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尤其要注重果穗管理和品质安全,不可忽视果树冬季保护。为了确保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尤其要注意果园生产管理单位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百亩。

4.5 加大品牌培育保护力度,创新模式实现营销增效

当前,合肥的葡萄销售必须坚持观光采摘和市场营销“两条腿走路”方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依靠“单门独户”式的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必须抱团发展形成品牌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1]。必须在注重地域品牌保护的同时,培育一批像“鲜来鲜得”那样叫得响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尤其要注意发挥精品品牌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生产管理方式和产品营销方式,培育实体型葡萄产业联盟(联合体),在统一生产标准的前提下,统一品牌,统一销售。

4.6 加强葡萄文化挖掘利用,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针对目前葡萄观光内容单一,难以满足游客消费需求的问题,在做好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可以适当调整葡萄种植结构。少量引种适宜南方栽培的酿酒葡萄品种和抗逆性强的刺葡萄品种,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工艺,适当发展体现“大湖名城”地方风格,适宜南方人口感的葡萄饮品等加工产品,在三大旅游休闲观光带上,适当发展小酒窖,打造各具特色的葡萄景观,丰富葡萄观光内容,发挥葡萄产业在休闲观光产业中的作用,实现一二三产相得益彰融合发展。

致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吴大明、吴晓勤、许精华、贺明伍等同志分别提供了部分第一手资料,潘海发博士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在此特致谢意!

[1] 晁无疾. 中国葡萄品牌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5): 135-140.

[2] 安桂珍, 王芳, 孙晶洁, 等. 对乌海市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5): 145-149.

[3] 付伟伟, 肖萍, 黄重, 等. 陕西汉中城郊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1): 73-75.

10.13414/j.cnki.zwpp.2017.04.001

2017-06-10

孟祥侦(1962-),主要从事果树产业技术服务管理工作。E-mail: 460108100@qq.com

猜你喜欢

合肥市观光合肥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适合观光采摘的主要果树品种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盐城地区观光果园增值对策探讨
合肥公共自行车3年内投8万辆 总投资5.5亿元
荡秋千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