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虾稻共生”趟出一条致富路
2017-02-02
湖北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虾稻共生”趟出一条致富路
初冬时节,暖阳高照。11月初,在龙感湖管理区洋湖办事处洋湖虾稻经济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高胜华的稻田里,一台大型挖掘机正趁着好天气疏浚回形沟。这是洋湖办事处因地制宜,出台《洋湖办事处关于小龙虾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驱动使然。
由于传统农业种养模式比较效益逐年降低,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洋湖办事处经多年尝试,掌握了虾稻连作生产的实用技术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在稻田开挖4m宽、1.5m深的回形沟放养小龙虾,将农田连片开发,每年9月至10月水稻收割后投放种虾苗,第二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月至9月收获成虾,如此循环轮替,这就是龙感湖的“虾稻共生”模式。
稻田里养龙虾是一种产业复合、种养结合的形式:虾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为虾供饵、遮阴、避害,这样的协作可谓相得益彰。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不用化学肥料、农药,最终达到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效果。这样产出的米更香甜、品质更安全,虾更洁净、肉质更美味。目前,在洋湖办事处悄然兴起的“虾稻共生”种养模式,养殖面积达到万余亩,其效益倍增。
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提质增效,龙感湖农场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农业绿色高效新途径。
2015年初,龙感湖农场以虾稻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成立洋湖虾稻经济专业合作社,带领全场大力推广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合股养虾,分户种稻,组织引领,共同致富”。洋湖人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过去这里是低洼的小田,种植小麦、水稻总计400多亩。小麦怕积水,产量不高,根本没有收益。我们土地流转后,大力实施虾稻产业,开展土地平整,小田改大田,连片开发,平整后实际土地面积增加了9000多亩。
统一供种、耕种、施肥、用药,统一技术指导和经营管理,效益显著提升。”洋湖办事处党委书记杨光介绍。
“田里秸秆灌水发酵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小麦、黄豆作为辅助饲料,种稻不打高毒药,养虾不给速成剂,纯天然清水虾成为抢手货。”洋湖虾稻经济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高胜华颇为自豪地说。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龙虾品质,叫响龙感湖小龙虾品牌,洋湖虾稻经济专业合作社在小龙虾产前安排社员外出学习,产中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产后组织统一销售,一条龙式服务给社员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今年3月,该合作社初步建成2000多m2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小龙虾成熟季时来自南京、上海、无锡、安徽等全国各地客商络绎不绝,场面火爆,单日最高成交量达4万kg。
龙感湖凭借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绿色发展,生产的清水虾品种优,卖相好,尽管价格比周边市价每公斤高4~6元,但依然抢手,已有13家外地客商提前交纳押金预订明年小龙虾。
从最初的400多亩尝试虾稻连作扩大到万亩的虾稻产业,从最初每亩利润200元增收到4000元,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基于此,我们着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吸引3万只天鹅飞来过冬,再过一个月就可看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杨光眺望远方,憧憬着未来。
“虾稻共生”,织就湖区人民的致富梦。
(来源: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