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农业的成功转型
——对水田综合种养的调查与思考
2017-02-02黄服亮雷代敏
黄服亮 裴 成 雷代敏
水田农业的成功转型
——对水田综合种养的调查与思考
黄服亮 裴 成 雷代敏
水田综合种养因其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备受社会关注,在长江流域、大江南北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荆州市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悠久的种稻历史,发展水田综合种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十年综合种养快速发展,以“虾稻连作”为代表的种养模式正在引领传统水田农业的转型升级。
一、水田综合种养的实践、完善与提高
水田综合种养模式源于早期的稻田养鱼,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的《魏武四时食制》就有 “陴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记载。湖北是最早开展稻田养鱼研究的省份之一,上世纪70年代,倪达书研究员在武汉东西湖开展稻田养鱼实验,80年代正式提出了稻鱼共生的理论。本世纪初,潜江市农民尝试在稻田里投入野生小龙虾,通过多年对小龙虾生活习性的摸索和试验后,发现在低洼田里中稻收割后,投放小龙虾,利用稻蔸作为饵料,次年5月前捕捞小龙虾,接着再种植水稻这种模式最适合,而且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左右,可观的收入、典型的示范带动了小龙虾稻田养殖的快速发展,并被总结为“虾稻连作”模式。
近十年来,小龙虾餐饮、加工和出口市场持续火爆,水田综合种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以“虾稻连作”为代表的多种综合种养模式在江汉平原方兴未艾,蓬勃发展,总结出了“水稻自己种,小龙虾一起养”“以40亩至50亩为单位最节约土地资源”等水田综合种养经验,衍生出了“鳅稻共作”“鳖虾鱼稻共作”等多种水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田综合种养模式与技术日趋完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促进了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至2015年底,荆州市已发展水田综合种养面积178万亩,产出水产品14.6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9.3%,32.4%。
二、水田综合种养效益凸显
水田综合种养是将种植与养殖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把国家粮食安全大战略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有机结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1.生态。水田综合种养遵循了自然规律,创造了稻鱼共生共育的生态环境,自然达到了保护和修复生态的目的。种养结合必须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从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稻杆还田,既为小龙虾生长提供饵料资源,也避免了秸秆焚烧,减少了大气污染。秸秆还田,对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了显而易见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江汉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5%左右,本世纪初,土壤有机质含量降至2.5%左右。根据长江大学农学院多年试验研究证明,稻草直接还田每年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0.1%,长期坚持还田将会使江汉平原的土壤成为名符其实全国最肥沃的土壤,从而有效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可为减轻雾霾做出贡献。养好虾必须要有好水,防止水源污染,保护水域环境已成为地方政府和虾农的共识,不少农民自发地加入到沟渠、河流的管护之中,有效防止了水污染现象的发生。
2.稳粮。水田综合种养坚持“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发展理念,选择低湖冷浸田作为发展重点,在水田四周开挖2.0m以上深的水沟,虽然水稻栽播面积减少12%左右,但由于回形沟能降低水位,有效实施晒田,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能够达到稳定稻谷产量的目的。公安县麻豪口镇水产干事周保才根据多年实践,认为在低湖冷浸田推行综合种养,还能提高稻谷产量。
3.增收。“虾稻连作”种养模式,一般可以亩产稻谷600kg以上,产出小龙虾100~150kg,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是单纯种稻纯收入的3倍以上。监利县汴河镇匡老村徐金桥、柳湖村黎先进、茭牌村徐新春虾稻模式年亩平纯收入分别为2917元、4923元和3437.5元。在虾稻种养模式发展比较成熟的公安县麻豪口镇月湖村,全村412户就有350户从事虾稻种养,两口之家20多亩水田就能实现10~20万元的年收入,该村种养大户龚德成,流转160亩水田开展“虾稻连作”,亩平纯收入超过6000元,年总收入近100万元,真正让农民成为了社会尊敬的职业。我们在月湖村调研时,明显地感受到这是完全靠一产业先富起来的典型,村支书龚德才介绍,春季卖虾之后,有的农民买了车,有的农民盖了房,有的农民外出旅游,调侃道“都是虾子惹得祸呀”。
4.优质。实行水田综合种养要求在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只能使用低毒农药或者采取生物、物理方式防控,客观上提高了稻谷品质。稻蔸、稻杆和水中浮游生物为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而且水田中小龙虾放养密度低、活动空间大、生长环境好,不易发生病害,品质同样能得到保障。这种通过生态种养生产出来的虾稻米和稻虾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公安县月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月湖村畔”虾稻米,虽然比市场价高出30%以上,但仍在周边省、市供不应求。
5.带动。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带动了产地交易市场发展,在县、乡、村涌现出了一批经纪人,从事小龙虾捕捞、收购、分拣、销售,促进了农民的就地就业。我们在监利县福田寺的一个小龙虾交易市场看到,一批50岁左右的农村妇女正在从事小龙虾分拣工作,她们每天收入在100元以上,一年有5~6个月的工作时间,可挣得2~3万元钱,实现了管老、管小和打工三不误。二是带动了小龙虾加工产业发展,受小龙虾市场持续向好的影响,不少养殖加工企业纷纷转向小龙虾加工,如公安双港,也有养殖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新上小龙虾加工生产线,如石首好味源和洪湖宏业;也有工商资本投资小龙虾加工,如公安美斯特、海瑞,等等。三是带动了小龙虾电商业发展,小龙虾经过简单的冷藏处理之后就能活鲜运输,非常适合网上下单、网下送达的电商模式,因而发展迅速,洪湖德炎公司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小龙虾电商交易平台,荆州区金鲤鱼在做实天猫旗舰店的同时,还在通过“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出口至俄罗斯等地。每年到小龙虾销售季节,都会有外地电商企业到荆州洽谈小龙虾电商业务,也推动了小龙虾电商业的发展。
三、水田综合种养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水田综合种养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范例。实现水田综合种养必须满足共生共育的需求,所以投入品要严格控制,施肥、用药时要考虑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相互之间的影响,最后产出来的“虾稻”“稻虾”都是安全放心的产品,不仅市场价格好,而且不愁销,满足了市场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也提高了生产者的收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范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完善,着力推广应用。
2.水田综合种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助推手。发展水田综合种养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做好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需要我们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开展生产互助、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技术水平和增收能力;需要我们发展产地交易市场,依托市场主体打造优质水稻、水产品品牌,实现优质优价;需要我们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管护,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田综合种养环境。这些都是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推行综合种养可以助推农村改革的深入。
3.因地制宜,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推行水田综合种养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水田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是因为它遵循了自然规律,实现了共生、共赢。如果推进过程中,我们违背这一原则,盲目发展,一哄而起,就容易造成大起大落;刻意追求产量,特别是小龙虾的产量,甚至投放饲料养殖,将会导致污染严重、病害频发和蔓延,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可能给小龙虾养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水田综合种养的推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控制推广区域,控制单位面积的产出。
(二)建议
1.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确保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发展水田综合种养的前提,在推进水田综合种养发展中,一定要坚持以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低湖田、低洼田等低产田和水源充足地为发展重点,着眼长远,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好水田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并严格实施。
2.形成合力,搞好服务。搞好水田综合种养涉及多个部门,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共抓、共管、共推合力;要重点做好种养技术培训、模式完善、种养标准制订、项目政策争取等基础工作,把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实。
3.打造品牌,争创效益。当前,水田综合种养已经产生了极好的经济效益,但这个效益主要得益于小龙虾的俏销。如何打造生态稻虾和虾稻米品牌,实现优质优价是重中之重,让优质虾稻米能够卖出好价钱,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夯实农民种粮积极性。要扶持相关企业倾心打造优质品牌,切实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综合种养模式又好又快的发展。
农民的首创和实践让我们坚信,只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变水稻单一种植的低效益为水稻与水产结合优势,把适宜开展水田综合种养的水田都建设成为以“虾稻连作”为重点的水田综合种养示范区,荆州的农民就一定能够实现依靠第一产业致富的小康梦。
(通联:434022,湖北荆州市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