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
2017-02-02泌阳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张汉军
泌阳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 张汉军
泌阳县农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对策
泌阳县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管理站 张汉军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支撑,要立足自身特点,真正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一是粮食产业。泌阳县作为河南粮食生产大县,要以粮食核心区建设为契机,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位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粮食核心区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的粮食总产目标。二是油料产业。泌阳县作为全国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花生、芝麻种植面积大,但近年来花生和芝麻生产出现了产量徘徊不前、面积逐年下滑的趋势。要充分抓住油料倍增计划项目实施的机遇,发挥优势,稳定种植面积,加快优良品种培育、引进和推广,搞好精深加工,培育并打响泌阳县地方特色明显的油脂产品品牌。三是特色农业。泌阳县具有“金铜山”烟叶、泌阳花菇、马谷田瓢梨、白云仙桃、赊湾萝卜、铜山湖的鲢鱼等一批特色农业,但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品牌叫得不响、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等突出问题,下一步要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努力扩大规模,实行产业开发,打造特色品牌,力争把特色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二、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农产区工业化的路子
一是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活动。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已连续多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年活动,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部地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河南加快黄淮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多策并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千方百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市以上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竞争力;利用东西合作会这个平台,瞄准国际国内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来泌阳县安家落户;实施“回归”工程,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创办龙头企业。三是围绕拉长小麦、玉米、植物油、烟叶和食用菌五大产业链条,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合作及其他各种形式,把分散的农户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中来,建立稳定的企业原料产品基地,确保原料供应,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四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在政策、资金、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扶持,总结成功经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
三、搞好农村土地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探索不同流转方式,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租赁、置换、转让、入股,使土地流转能够流转出规模和效益。一是开展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试点,总结流转的成功方式和经验,以点带面,及时推广。二是积极稳妥组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中介组织,通过多种形式的流转方式,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整合生产要素,组织生产经营。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农户予以资金扶持,鼓励其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开劈增收途径。同时,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耕地减少趋势,保护农田不受侵占。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严禁一切形式的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合理规划乡、村建设,遏制土地撂荒现象。
四、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目标,加大财政扶持。一是财政大力支持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关部门应把政策向山区地区倾斜,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条件,推广各项节水措施和旱作农业,建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井渠管道连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力争建设标准粮田2.67万hm2以上。二是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直补和成品油补贴力度;加大对农民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进行奖励力度,让粮农获得更多的实惠,进一步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在配方施肥、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增加投入。
五、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发展最终要依靠科技,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动力。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加大投入和培训力度,改变其科技人员不足、知识老化、管理服务水平低的现象。二是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在健全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网络的基础上,积极扶持各种民办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三是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努力造就新一代农民,进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五是加强对农民培训的投入,使其按照科学方法耕种管理。农业技术人员应一如既往地送科技下乡,积极引导农民采用良种良法,科学种田,合理配置农资,避免盲目使用化肥、种子、农药;大力推行精耕细作,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达到以最低的投入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