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7-02-02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张洁

河南农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穗扬花赤霉病

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洁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周口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洁

近年来,受生态条件和种植制度改变等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常发性的主要病害,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遭受赤霉病侵害后,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病的安全防控不容忽视。我们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对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症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对策,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与症状

(一)小麦赤霉病的分布为害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等,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也是我国小麦和大麦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大流行年份病穗率高达100%,减产10%~70%;中流行年份病穗率达30%,减产5%~15%。

受害严重的籽粒皱缩空瘪,不能留种,受害轻的籽粒发芽率降低,影响出苗后苗的质量。另外,该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在被侵染的麦粒中产生赤霉毒素DON,导致人畜中毒,因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时即不能食用,需另作处理。2016年6月中储粮和粮食部门明确提出,为确保粮食食品安全,小麦赤霉病病粒超过3%,严禁收购入库。

(二)病害症状

小麦赤霉病从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生危害,引起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在生产上一般穗腐危害最大,前期的苗腐、茎基腐往往被忽视,而出现秆腐和穗腐以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时防治效果较差。

1.苗腐:它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2.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3.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1节、第2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秆腐,茎叶干枯,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白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4.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二、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分析

(一)品种抗病性

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只有部分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病性,加之近几年来品种布局变化不大,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如周麦22、周麦27、矮抗58等。

(二)菌源量大

由于周口市是小麦、玉米常年轮作区域,加上近年来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造成赤霉病源菌大量积累和广泛分布。

(三)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也是引起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既影响病原菌的生长、发育、繁殖、侵染和危害,又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特别是小麦抽穗扬花期间的雨日、雨量、气温等气象因子与发病关系极为密切。在生产上人们总结出发病迟早看温度、危害轻重看湿度(雨水)的经验,也就是当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高、湿度大时,对病害的发生有利,病害的发生至少要在15 ℃。在适宜的温度(25 ℃)、土表相对湿度达80%时,子囊壳产生快、菌量多,小麦抽穗前,病残体内的子囊壳发生率上升到10%~20%,就达到流行菌量水平。因为病菌侵入穗部是以花药为媒介,小麦齐穗后20天内最易感病。周口市小麦抽穗扬花期常遇阴雨天气(如2012年、2014年、2016年), 这是赤霉病常发、多发的最主要原因。

(四)部分农民存在侥幸心理,错失防治适期

由于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小麦抽穗到始花期施药预防是防治该病的最佳时期。一些农民认为赤霉病不是每年都发生的病害,思想上放松警戒而不去施药;还有部分农民缺乏对小麦赤霉病防治的认识,等出现症状才施药,丧失防治最佳时期。

(五)农药市场混乱,药品质量无保证

现在农药渠道广,品种杂乱,而农民多愿购买廉价的农药,这些农药多是低质量、低含量的农药,甚至是假劣农药,部分田块用的药是失效药,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六)防治用药单一,不注重选用新型高效农药

长期以来农民为了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从用药品种的更新上着手,而是靠盲目加大用药量,不仅增加防治成本,造成浪费,而且还增加农药的残留量和环境污染。目前,农民在防治赤霉病上还习惯于用多菌灵,而忽视了病菌对该药抗性的上升,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三、综合防治对策

(一)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一是选用抗病、耐病性强的优良品种,良种可使小麦的抽穗扬花期整齐一致,从而缩短感病时间。二是调整播期,尽可能避开4月下旬至5月中旬多雨或雾露的高温高湿天气。三是深耕压埋秸秆等病残体,种子用药剂处理,以减少病菌侵染来源。四是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施足基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和微肥,加强健身栽培,以提高小麦的抗耐病能力。追肥不能过晚,保证小麦发育整齐后期不贪青晚熟,也会减少病菌侵染机会等。五是防止大水漫灌,及时开沟排水降渍。

(二)化学防治措施

选择最佳时期和对路农药,提高用药质量是防治成功的保证。在正常年份,一般应在扬花初期普遍用药防治,如果小麦抽穗期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应在小麦抽穗后于雨前喷1次药,小麦扬花期或扬花结束后趁降雨间隙再用1次药。选择农药时应选用25%戊唑醇,或25%烯唑醇,或25%氰烯菌酯等新型杀菌剂,实施轮换交替用药,防止抗药性的发生,并用足剂量、水量。

猜你喜欢

小穗扬花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最新研究表明,不育小穗有助于提高高粱等禾本植物的产量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
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桃花雪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经过
谁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