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02-02孙思远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400
王 华 曹 云 周 洁 孙思远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奉贤区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王 华 曹 云 周 洁 孙思远 (上海市奉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00)
近年来,在大棚草莓病虫害防治中,由于不合理或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鲜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草莓的食用安全性,从而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上海市奉贤区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危害症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要点,包括农业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大棚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绿色防控技术;奉贤区
草莓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因其果实色泽鲜亮、果肉多汁、酸甜适口、芳香宜人、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被誉为“果中皇后”。上海地区大棚草莓上市自11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延续到翌年5月初,横跨冬春两季,供应周期长,不仅填补了时令鲜果的空缺,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棚草莓种植虽具有生长快、上市早、效益高等特点,但因大棚栽培特有的密闭性、高温、高湿及连续种植等,使草莓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因此,在草莓花果期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为确保草莓的产量与品质,需经常进行病虫害防治。但近年来,由于不合理或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鲜果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草莓的食用安全性,从而限制了草莓产业的健康发展。
奉贤区草莓种植以大棚栽培为主,少量为小环棚种植;种植品种以“章姬”和“红颜”为主,少量种植“丰香”及其他品种;全区草莓种植面积在100hm2左右,平均每667m2产量在1 150kg左右。为促进奉贤区草莓产业健康发展,笔者重点对奉贤区大棚草莓的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当地草莓病虫害测报、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1 奉贤区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虫害主要有夜蛾类(斜纹夜蛾)、蚜虫、叶螨、蓟马,其他病虫害较为少见。
1.1 炭疽病
炭疽病是草莓苗期主要病害之一,为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最适发病温度为28~32℃、相对空气湿度为90%以上,该病害可借助雨水等传播。夏秋高温多雨,种植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连作,或种植密度高、通风透光差,或偏施氮肥等,均容易导致炭疽病发生。
炭疽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柄、叶片、匍匐茎等,染病初期产生3~7mm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的病斑,然后扩展为环形圈,湿度大时可见病部有肉红色黏状孢子堆;若草莓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展开叶失水下垂,病情加重后全株枯死,根冠部横切面自外向内褐变,但维管束不变色。
奉贤区大棚草莓的定植时间为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从江浙一带引进的草莓苗大多带有一定的炭疽病病菌,故该病害在奉贤区主要是种苗传播危害。据草莓病虫害观测圃观测及面上普查显示,炭疽病在奉贤区大棚草莓上的发病盛期从8月中下旬定植开始,一直持续至12月上旬,期间9月中下旬至10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5%~70%,11月后随温度下降病害发生减少,草莓结果期发病较少,翌年4月随气温升高,发病程度有所上升。
1.2 灰霉病
灰霉病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喜温暖潮湿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18~25 ℃、相对空气湿度为90%以上,可借助风雨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冬春低温阴雨、光照时数少的天气,容易导致灰霉病发生,且种植田块连作、排水不畅,或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或氮肥施用过多,则灰霉病发生较重。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花瓣、花柄和果实等,草莓整个开花结果期都可感染该病。最初在花瓣上发病,然后逐步侵染花柄和果实,初期呈暗黑褐色油渍状或水渍状小病斑,然后扩展为不规则形病斑。侵染果实呈湿腐状,湿度大时表面产生厚密的灰色霉层,后期呈干腐状。叶片上较少感染灰霉病。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灰霉病在11月中旬开始发病,翌年1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5%~30%,2月中下旬至4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田块发病株率可达10%~60%,发病可持续至5月初草莓采收结束。
1.3 白粉病
白粉病也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喜温暖潮湿环境,最适发病温度为15~25 ℃、相对空气湿度为80%以上,可借助气流等扩散传播。冬春温度偏高、少雨,容易导致白粉病发生,且种植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连作或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或肥水不足引发早衰,则白粉病发生较重。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叶柄和果实等。侵染叶片,在叶背面有白色粉状物,向上卷曲呈汤匙状,正面产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侵染果实,果面产生白色粉状物。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白粉病在12月上旬开始发病,翌年1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5%~20%,3~4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10%~50%,发病可持续至5月初草莓采收结束。
1.4 夜蛾类(斜纹夜蛾)
夜蛾是草莓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属喜温性、杂食性、爆发性害虫。危害草莓的夜蛾主要为斜纹夜蛾,少数为甜菜夜蛾,其中斜纹夜蛾最适发育温度为28~32℃、相对空气湿度为75%~95%,成虫产卵历期4d左右,幼虫历期20d左右。夏秋季高温、闷热、多雨有利于夜蛾发生。
斜纹夜蛾的卵多产于草莓植株中下部叶片的背面。初孵幼虫取食卵块附近的叶肉,留下叶片表皮,形成不规则透明白斑;2~3龄幼虫开始转移危害;4~6龄幼虫昼伏夜出,取食叶片等造成小孔或缺刻。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斜纹夜蛾危害时间主要为定植开始至11月底,9~10月是斜纹夜蛾的危害盛期,发生田块有虫株率可达5%~20%。据测报灯数据显示,斜纹夜蛾成虫数量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有1个明显的峰期,9月下旬和10月下旬各有1个小的峰期,峰期内可产生较多卵块。
1.5 蚜 虫
蚜虫是草莓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为害草莓的蚜虫主要是桃蚜和棉蚜。蚜虫成虫分有翅型与无翅型,繁殖能力强,常年均可为害,具迁飞性和扩散性,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气候干旱、少雨,则适宜蚜虫发生。
蚜虫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叶柄、花序等,吸取汁液,造成嫩芽萎缩,叶片皱缩卷曲、甚至畸形而不能正常展叶。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蚜虫危害从定植开始一直延续至采收结束,8~10月零星发生,危害较少;11月至翌年3月为盛发期,发生田块有虫株率可达5%~40%。
1.6 叶 螨
叶螨是草莓生产上主要害虫之一,危害草莓常见的有红蜘蛛和二斑叶螨。叶螨繁殖能力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8~31 ℃、相对空气湿度为35%~55%,以吐丝下垂或借风扩散传播。
叶螨主要危害草莓叶片,以成螨、若螨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发生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枯白小点,并在植株上结成丝网;叶螨发生量大时,可使叶片枯白、生长停止,甚至枯焦。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叶螨危害可分为秋冬温度较高时期和春季两个时期。自定植开始至10月发生少量叶螨,危害较轻;翌年1月下旬开始进入叶螨发生盛期,2月中下旬至3月危害较重,发生田块有虫株率可达5%~100%。
1.7 蓟 马
危害草莓常见的蓟马为棕榈蓟马,又名瓜蓟马。蓟马繁殖力强,世代重叠,喜在阴天和夜间出来活动。
蓟马主要危害草莓嫩梢、嫩叶和幼果等,成虫和若虫以挫吸汁液为主,造成嫩叶缩小变厚,严重时叶片上卷,顶叶不能展开,以至植株矮小;幼果受害后发育不良、种子密集、果实僵硬。
奉贤区大棚草莓生产上,蓟马危害在部分地区呈上升趋势,主要发生在草莓苗期和结果期,9~10月及翌年3月为蓟马发生的2个高峰期。
2 奉贤区大棚草莓绿色防控技术
2.1 防控方针和策略
大棚草莓生产中要全程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加强田间栽培管理,实行“以农业生态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控措施,营造有利于草莓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将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在最低水平,以确保草莓的鲜果品质与食用安全。
2.2 农业生态防治
2.2.1 园地选址
草莓种植宜选择远离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源,交通便捷、地势较高、沟渠配套、排灌方便、通风透光、生态环境良好,且土壤为微酸性至中性、不黏重或过沙的壤土,前茬没有种过马铃薯、番茄、烟草等作物的田块。
2.2.2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强、成熟早、产量高、品质优、抗病好的草莓品种种植,如“红颜”、“97”等。
2.2.3 定植苗选择
生产上选择品性纯、无病虫害的草莓壮苗进行定植,有条件的可采用组织培养的草莓脱毒苗。
2.2.4 合理密植
定植时需保持一定的行株距,不能过密,以利植株伸展和通风透光。以一垄栽2行,行距20cm、株距15cm,每667m2栽6 000~8 000株为宜。
2.2.5 平衡施肥
施肥时不能单一施用氮素肥料,需平衡施肥,忌用含氯肥料。基肥,以施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可每667m2施已充分腐熟、经商品化处理的普通有机肥1.5~2.5 t或微生物肥(如“科尔必旺”)1~1.5 t,加45%三元复合肥50kg;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施复合肥为主,配合施用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保力丰等),可结合灌水追施,在草莓生长前期每20d追施1次肥,在生长后期每1个月追施1次肥。
2.2.6 控湿防病
采用高垄种植,垄高40~50cm,垄面宽45cm,垄沟宽30cm,以利于排水通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管进行浇水与追肥,以利于控制水量与发挥肥效,避免沟内直接灌水而造成棚内湿度过大。冬前垄面要覆盖地膜,12月上旬用无滴农膜或消雾膜扣棚,扣棚后垄沟内铺设无病的干稻草,以利于棚内保温、整洁和降低湿度。大棚周边要开好沟系,深度可较棚内垄沟深一些,以利于雨天及时排水及减少病菌等的传播。
2.2.7 植株管理
经常摘除老叶、弱叶,及早摘除长势弱的侧芽和抽生的匍匐茎,疏去高级序的花与发育不良、畸形、过早变白的小果,要及时去除采完果实的花茎,以调整植株生长的营养供给,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滋生。发病或腐烂的枝叶、果实,摘除后应及时放入容器中带出,减少移动时病菌随风传播;发病致死的整个植株,要连根拔除,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采果期要及时采摘已成熟的果实,避免商品性差或熟透的果实滞留棚中,导致滋生病菌腐败而扩散传播。
2.2.8 清除杂草和人工捕杀害虫
及时清除棚内、棚外周边和沟渠内的杂草,减少害虫繁衍的条件。在棚内,发现植株断苗、叶片有咬食孔洞等现象,要及时找出附近幼虫进行人工捕杀或摘除卵块。
2.2.9 水旱轮作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草莓与水稻或水生蔬菜茭白、慈菇等进行水旱轮作,以有效减轻土传病害等的发生。
2.3 物理防治
2.3.1 太阳能高温消毒
草莓移栽前,利用7、8月的高温天气进行闷棚,以提高棚内温度(达60~80 ℃)进行消毒,能有效杀死或减少土壤中的多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害虫等。具体做法:(1)土壤灌水,覆盖地膜后闷棚30d;(2)每667m2施生石灰75~100kg,灌水、覆盖地膜后闷棚30d;(3)结合施基肥每667m2施石灰氮70~100kg,棚内中耕做几个宽垄,覆盖地膜,垄沟及棚外沟内灌足水后,闷棚30d。
2.3.2 驱避害虫
在大棚出入口和两侧卷膜通风处设置40~60目的防虫网,能防止夜蛾、蚜虫等迁入。用银灰色地膜覆盖垄面,能驱避蚜虫。
2.3.3 诱杀害虫
利用蓟马对蓝色、蚜虫对黄色的趋性等,将涂有凡士林加机油的蓝板和黄板(每667m2各用15个),放置于棚内高出植株40cm左右处,注意在开花放养蜜蜂后,为防止蜜蜂粘上,需给插板加设网罩,且当板面沾满蓟马、蚜虫时,需及时更换。利用蛾类等昆虫的趋光性,在草莓园地周边放置频振式杀虫灯,夜间开启,诱集灭杀。
2.3.4 调控温湿度控病
在棚内放置2~3个温湿度计,观察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在保证草莓生长、开花、结果不同阶段所需温湿度时,适当进行短时调控,可有效控制或减少病害的发生。棚内温湿度过高时,在晴天中午及时开棚通风,但阴雨、多雾、冰冻天气不适合开棚通风。如在11月中旬及12月初的晴好天气,将棚内相对空气湿度降至40%~60%,然后闷棚提高温度至35℃后闷棚2h,再放风降温,这样反复闷棚3~4次,能较好地控制灰霉病、白粉病等的发生。
2.4 生物防治
2.4.1 性诱剂诱杀害虫
在8月草莓定植前及定植后至11月间,田间放置斜纹夜蛾性诱捕器,每667m2放置2只,每3d清理1次诱杀的夜蛾,每20d换1次诱芯。
2.4.2 间作大蒜
因大蒜本身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且其特有气味可驱避害虫,故可在棚内保护行、定植死苗穴等处种植大蒜。
2.4.3 以虫治虫
在草莓开花结果期,可释放天敌捕食螨类,防治红蜘蛛等虫类。
2.4.4 生物药剂防治
生物药剂分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毒性低的生物药剂可在草莓全生育期使用,防治次数宜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一般需防治1~3次,注意开花期不用药,采果期用药,需将成熟的红色果实采完后喷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微生物源农药宜在光照不强的阴天或傍晚施用,不能与化学农药混用,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需间隔15d左右。
土传病害(炭疽病、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防治:草莓定植前,选用微生物农药如迪尔乐牌复合微生物菌剂100倍液,或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先浸泡草莓根部30min左右再种植,并在定植后3~5d灌根处理1~3次。
病害(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防治:选用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或3亿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灰霉病;选用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5%苦参·蛇床素水剂1 500倍液防治白粉病;选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
虫害(蚜虫、蓟马、叶螨、夜蛾)防治:选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艾绿士)1500~ 000倍液防治蓟马、夜蛾;选用1.5%苦参碱可溶液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选用16000 IU/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夜蛾;选用0.3%苦参碱水剂200倍液或1%苦参碱·印楝素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叶螨。
2.5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需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并严格控制用药量、用药浓度和安全间隔期。化学防治的重点是在草莓第1个花序开花前进行适当的化学药剂防治,开花期不防治,结果期(幼果期)以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主,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采摘期禁用农药。值得注意的是,草莓病虫害对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性,宜将2~3种药剂轮换或交替使用;化学药剂与生物药剂需轮换使用,并注意安全间隔期;化学药剂间混用,需注意是否会产生化学作用降低药效;化学防治期间需将蜂箱移出大棚。
土传病害(炭疽病、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防治:草莓定植前,选用咯菌腈(适时乐)200倍液,或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1500倍液,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1500倍液,浸根30min左右再定植。
病害(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防治:选用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凯润)1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白粉病等;选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百泰)1000~2000倍液防治炭疽病等;选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凯泽)1500倍液防治灰霉病;选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健达)2500~35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选用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露娜森)1500倍液防治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
虫害(蚜虫、蓟马、叶螨等)防治: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特福力)4000~5000倍液防治蚜虫、烟粉虱、蓟马;选用110g/L乙螨唑悬浮剂(来福禄)5000~7000倍液或43%联苯肼酯悬浮剂(爱卡螨)2000~3000倍液防治叶螨。
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