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旱节水小麦衡观35优化栽培技术

2017-02-02郝双奎高世平孙丽萍屈淼泉赵增寿

中国种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播量田块抗旱

郝双奎 高世平 孙丽萍 屈淼泉 赵增寿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渭南 714000)

抗旱节水小麦衡观35优化栽培技术

郝双奎 高世平 孙丽萍 屈淼泉 赵增寿

(陕西省渭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渭南 714000)

衡观35是河北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突出、广适性强的优点,本文作者通过栽培研究和实践,提出了该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等系列优化栽培技术措施。

衡观35;小麦;抗旱节水;优化栽培

衡观35是河北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以84观749/衡87-4263杂交选育而成的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抗旱、抗倒、抗寒、抗干热风、抗穗发芽、抗病等优点,解决了生产上矮秆大穗品种不抗旱、节水性差、早衰不高产、适应性差的突出问题[1]。2004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麦2004003),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麦2006010),2013年列为国家农业推广品种[2]。该品种是我国历史上冬小麦生产适应范围最广,南北跨区最大的抗旱节水高产品种,为一级抗旱品种。干旱年份不减产,多雨年份不倒伏,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产水肥地种植。

1 主要特征特性

衡观35为半冬性的中早熟品种,长方穗较粗,穗大粒多,小穗排列较密,穗粒数38~42粒,每个小穗粒数4~5个,子粒饱满,千粒重40~42g。白粒、白壳、硬质,子粒饱满,容重816g/L,品质符合国家优质中筋标准。分蘖中等,成穗率一般,株高75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较上冲,灌浆速度快,结实性强。高抗倒伏,抗干热风,抗寒、抗病性强。

2012年春季低温,扬花期多雨,赤霉病大发生的情况下,一般品种减产10%左右,个别品种减产30%~40%,而衡观35在临渭区的辛市、凭信等地,每667m2产量达512kg。2013年渭南市临渭区遭多年不遇的阴雨天气,致播期推迟,但衡观35在华阴、蒲城、临渭等地表现优异,每667m2平均产量达602.3kg。在试验、示范、推广中未曾出现过倒伏现象,且抗干热风,抗病性突出。

抗旱节水,水分利用率比一般品种高13.1%~40.8%,在干旱年份每667m2产量为500~600kg。2014年冬季干旱,经调查未发现受冻田块,衡观35表现突出,在临渭、华阴等地创建了多点每667m2产量达700kg的高产样板田。2015年冬春干旱,蜡熟期遇雨,致使小麦普遍减产,出现倒伏、黑胚现象,个别早熟品种有不同程度的穗发芽,而衡观35长势强劲,未出现上述症状,每667m2产量超过500kg。

2 优化栽培技术

2.1 秸秆还田,精细整地 秋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应趁青粉碎,减少秸秆糖分和水分损失;将秸秆打碎打细以提高粉碎质量,达到短(小于10cm)、碎、匀,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同时施少量N肥,避免养分争夺,增加土壤湿度,加速腐熟进程。采用深耕(松)20~30cm,增厚耕作层,活化土壤,提高理化性质,增强蓄水、保肥、透气、调理功能,同时减少田间恶性杂草。耕后耙松、镇压,做到上虚下实,行直垄平,地面平坦,无残茬及土块,避免出现播种过深,缺苗断垄或土壤和种子接触不实现象。由于深耕(松)效果可持续多年,深耕(松)和旋耕交替进行,深耕(松)1年,旋耕1~2年,连续旋耕不得超过3年。

2.2 配方施肥,合理调配 有机肥不但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地力,提高小麦品质,更能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控制面源污染。因此,应该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较好。化肥的N∶P∶K配比为1∶0.8∶0.8,中高产田应补充多元微肥。按每生产100kg小麦需N 3kg、P2O51.0~1.5kg、K2O 2~4kg进行配方。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2~3m3,复合肥30kg或尿素15.4kg、磷酸二铵25kg、硫酸钾15kg、多元微肥1~2kg。秸秆还田地块适当增加尿素5~7.5kg。有机肥、磷钾肥、70%的氮肥以及多元微肥作基肥,在旋耕时采用机械深施一次施入,30%氮肥于返青至拔节期追施。

2.3 种子包衣,适期播种 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也为地下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采用小麦种衣剂或高效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确保苗齐、苗壮。

当地播期以10月10-20日为宜,积极推广半精量宽幅播种。依据地力水平、目标产量、播种时间确定播量,一般每667m2播种量为10~12kg。高水肥、早播田、中低产田播量宜小。秸秆还田、整地质量较差及晚播田应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3d,每667m2增加播量0.5kg,但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kg。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若口墒不足可适当增加深度,播后耙松或镇压,以提墒保苗。播种要求下种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实。

2.4 冬前管理 培育壮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漏,消除缺苗断垄。依据不同田块,采取不同措施,促弱控旺,促根增蘖,使小麦冬至时主茎叶龄6~7叶,单株分蘖3~5个,单株次生根8~10条,保证壮苗越冬。

水分管理 衡观35早熟性好,春季起身早,应在夜冻昼消或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5℃时进行冬灌,为来年提供水分储备,还可使秸秆与土壤充分结合,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

化学除草 近年来,麦田杂草有逐年加重趋势,对小麦生产有较大影响。小麦播后15~20d是麦田杂草出土高峰期,而小麦幼苗期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佳时期,可于分蘖期针对杂草种类,选择高效、安全、无残留的除草剂进行防除。

2.5 春季管理 肥水管理 小麦应依据苗情,实行分类管理,水肥相济,促控结合,促弱控旺转壮,构建高质量群体,培育壮秆大穗,搭好丰产架子。根据前氮后移的原则,将剩余的30%的N肥结合春灌施入麦田。群体适中、叶色青绿、生长正常的田块在起身至拔节初期进行;群体较差、叶色较淡田块于返青至起身间追施;群体偏大、叶色浓绿的田块可延迟至拔节中后期完成。

防治病虫草 按照早防早除统防统治的原则,结合防虫(蚜虫、红蜘蛛),防病(根腐病、纹枯病等),于小麦拔节前按时完成。

2.6 中后期管理 依据小麦病虫发生规律及特点,加强预测预报,突出重点,积极开展一喷多防。抽穗至扬花期,早控条锈、白粉病,预防赤霉病,重点防治麦蜘蛛和吸浆虫。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期和叠发期,应重点防治赤霉病、条锈病、叶枯病及穗蚜和吸浆虫,杀虫杀菌混合,配合叶面肥进行,降低成本,增产增效,一举多得。

2.7 适期收获 小麦完熟初期,茎叶全部变黄、茎秆有一定弹性,子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含水量降到18%以下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麦秆还田。

[1] 刘青爽.衡观35小麦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4):223-224

[2] 农业部办公厅.农业部关于推介发布2013年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EB/OL].(2013-03-06)[2016-12-01].www.moa.gov.cn/ govpublic/KJJYS/201303/t20130307_3248041.htm

2016-12-01)

猜你喜欢

播量田块抗旱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浅析在防汛抗旱中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
不同播量对新麦26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