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倒伏水稻品种岫粳18号的选育与应用

2017-02-02康洪灿孙文涛钏兴宽李国生王锦艳陈国松尹正钦何荣满

中国种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保山市粳稻抗病

康洪灿 孙文涛 钏兴宽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尹正钦 何荣满 王 硕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 678000)

抗倒伏水稻品种岫粳18号的选育与应用

康洪灿 孙文涛 钏兴宽 李国生 王锦艳 陈国松 尹正钦 何荣满 王 硕

(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山 678000)

岫粳18号为常规粳稻品种,具有耐肥、抗倒等优点,201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岫粳18号亲本来源,阐述了品种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和品种特征特性,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抗倒伏;常规粳稻;岫粳18号;杂交选育;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水稻倒伏易引起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同时也增加收割难度[1]、增加收割成本[2]。大量研究表明[3-5],水稻倒伏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受气候、栽培和品种内在遗传三大因素的共同制约,但品种本身的抗倒力是主要因素。水稻品种的遗传特性和生理性状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选用抗倒性强的水稻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基础[6]。据黄艳玲等[7]研究,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中,选择株高适中的品种,是防止水稻倒伏的有效措施。多年来,保山市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引种应用中,主要以高产、抗病为主要选择目标,而忽视了水稻抗倒伏性的选择,从而导致丰产不丰收,特别是高产区尤为突出。在水稻机收普遍应用的今天,倒伏导致了机收困难、收割成本增加、种稻效益下降。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选育出抗倒伏、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粳稻品种岫粳18号,并应用于生产,在抗倒伏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1 亲本的选择

岫粳18号是用滇粳优6号作母本、隆试1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品种。滇粳优6号来源于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该品种矮秆、抗倒力强、穗小(穗总粒90粒)、结实率低(约75%~80%)、千粒重24g、易落粒,米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好、有香味。选用滇粳优6号作母本,主要是利用其矮秆抗倒伏能力强和米质优的特性。隆试1号来源于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为粳型糯稻,株高110cm、穗实粒130粒、结实率90%、千粒重28g、抗病、早熟、抗寒性强、难落粒。在亲本选择中,主要利用隆试1号结实率高、抗病、耐寒、早熟、穗大、千粒重高等优点。利用2个亲本的优点,通过杂交组配,在后代中定向选择高产、中早熟、抗病、株高适中、抗倒伏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单株。同时,在隆阳区保山坝(海拔1665m)和老营(1900m)不同海拔高差进行穿梭选育,鉴定其抗寒性和适应性。

2 选育经过及试验

2.1 选育经过 2004年配组杂交,获得F0种子52粒;2005年进入杂交鉴定圃,F1鉴定杂种优势强、抗稻瘟病;2006年 F2种植编号为2-13号,鉴定结果为抗叶瘟、高抗穗瘟,从综合表现好的后代中选择3个类型5个单株;2007年种植5个单株,鉴定结果表现好的有4个单株后代,从中选择6个单株;2008年种植6个单株,有6个单株表现抗病,丰产性好的有4个单株,从中选择14个单株;2009年种植14个单株,选育有糯稻和粘稻2个类型,鉴定丰产性好的是粘型,从中选育出圃株系2个,其中种植编号为793的出圃株系,居26个出圃株系的第7位,产量为10999.5kg/hm2,出圃编号为岫212-10。

2.2 试验及产量表现 2010年提供预试,每hm2产量为10539.0kg,比对照种合系41号增产3061.5kg,增幅40.9%,居26个品系第4位,定名为岫粳18号。2011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每hm2产量10932.5kg,比对照云粳25号(8460.0kg)增产2472.5kg,增幅29.2%,居第2位。2012-2013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2年每hm2平均产量10158.0kg,比对照增幅5.0%,增产点率66.7%,其中,2012年产量在7245.0~11725.5kg,平均产量9420.0kg,比对照增幅2.2%,增产点率55.6%;2013年产量在7060.5~14445.0kg,平均产量10897.5kg,比对照增幅7.6%,增产点率77.8%。2013年参加云南省粳稻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936.5kg,比对照增幅11.9%,增产点率80%。201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15001号,适应海拔1500~1850m区域种植。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株高92.1cm,有效穗数436.8万/hm2,穗总粒数119.1粒,穗实粒数99.5粒,千粒重28.78g,穗长19.8cm,中等落粒,全生育期174.5d,耐肥、抗倒,分蘖中等,株叶型好,剑叶直立,叶绿色,熟期转色好。 在保山市表现为株高90~94cm,穗长18~19.85cm,穗总粒120~130粒,穗实粒110~120.3粒,结实率87.5%~90.6%,有效穗数360万~420万/hm2,千粒重27.8~28.6g,全生育期160~165d。

3.2 米质检测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糙米率83.7%,精米率74.5%,整精米率67.1%,粒长5.3mm,长宽比1.8,垩白粒率51%,垩白度4.6%,直链淀粉15.7%,胶稠度80mm,碱消值6.8,透明度2级,水分10.9%。

3.3 抗性表现 2011年接种鉴定:稻瘟病感(7级),白叶枯病抗(3级)。2012-2013年各试点田间调查,无重病记载。

4 生产应用情况

2012年在隆阳区扩繁0.08hm2,每hm2产量11677.5kg。2013年示范13.5hm2,加权平均产量10516.5kg,其中:隆阳区6.7hm2,每hm2平均产量11838.0kg;腾冲市6.8hm2,每hm2平均产量9214.5kg。2014年示范204.6hm2,每hm2产量在8655.0~12765.0kg,加权平均产量10684.5kg。2015年结合水稻高产创建、水稻新品种展示等项目,扩大示范487.5hm2,每hm2产量在8415.0~12705.0kg,加权平均产量10613.7kg。2016年在全市示范推广1133.3hm2,目前田间长势较好。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种子处理 针对保山市恶苗病严重及个别年份条纹叶枯病发病严重的特点,在播前晒种1~2d,用药剂浸种48~72h后催芽播种。

5.2 培育壮秧 该品种较耐肥,秧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的田块进行育秧,同时要注重秧田施肥,秧田每hm2施农家肥15000.0~22500.0kg、45%复合肥600.0~750.0kg,壮秧剂420.0~525.0kg。该品种千粒重高,秧田播种量控制在375.0~450.0kg/hm2。

5.3 适龄移栽 岫粳18号在保山市推广的水稻品种属中熟品种类型,结合保山市气候特点及前作生产情况,在怒江以东的隆阳、昌宁、施甸县一般在4月5-10日播种,5月10-15日移栽,秧龄在35~40d。怒江以西的腾冲、龙陵县在4月5-10日播种,5月15-25日移栽,秧龄在40~50d。

5.4 合理密植 岫粳18号分蘖力中等,一般每hm2栽30.0万~33.0万穴,每穴栽1~2苗,基本苗60.0万~120万苗,最高茎蘖数在450.0万~525.0万苗,成穗率80%以上,有效穗数在360.0万~420.0万穗。5.5 科学施肥 岫粳18号耐肥抗倒,施肥上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原则。一般大田每hm2施农家肥15000.0~22500.0kg、尿素600.0kg(50%作中层肥、30%作分蘖肥、20%作穗肥)、普钙600.0~675.kg(全部作中层肥施用)、硫酸钾150.0~225.0kg(中层肥和穗肥各占50%)。

[1] 张丰转,金正勋,马国辉.立丰灵增强粳稻抗倒力的机理[J].中国稻米,2011,17(2):32-35

[2] 康洪灿,李国生,钏兴宽,等.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对品种的要求[J].中国稻米,2015,21(4):191-192

[3] 黄俊立,陀始盛.杂交水稻制种后期倒伏原因及对策[J].杂交水稻.2006,21(1):37-39

[4] 田保明,杨光圣,曹刚强,等.农作物倒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4):163-167

[5] 管恩相.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殖倒伏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种业,2011(3):13-15

[6] 饶玉春,李跃,董国军,等.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9(6):15-18

[7] 黄艳玲,石英尧,申广勒,等.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及产量因子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203-206

2016-12-22)

猜你喜欢

保山市粳稻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保山市隆阳区10913例妊娠期妇女人体组成成分测定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娄文油99
保山市总工会:入户再遍访 查找问题补短板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