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蓬莱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措施

2017-02-02逯志斐沈国全王新颖李秀杰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7年2期
关键词:蓬莱产区葡萄酒

逯志斐,沈国全,王新颖,李秀杰

(1.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山东蓬莱 265600;2. 蓬莱市新港街道办事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山东蓬莱 265600;3.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蓬莱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及提升措施

逯志斐1,沈国全1,王新颖2,李秀杰3

(1. 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局,山东蓬莱 265600;2. 蓬莱市新港街道办事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山东蓬莱 265600;3.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泰安 271000)

作为“中国葡萄酒名城”和“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山东蓬莱产区,因势利导抢抓产业发展机遇,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本文概述了蓬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从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和具备的资源优势分析蓬莱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探讨分析提升蓬莱葡萄酒产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发展机遇;有利条件;资源优势;战略举措

近年来,蓬莱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依托“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的产区优势,确立将葡萄酒作为“百年立市”的富民产业进行培育,紧紧围绕“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的发展方向,倾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品牌,目前已成为国内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截止2016年底,全市发展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超过5300 hm2,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葡萄酒企业70余家,已落户精品酒庄37个,实现税收2.1亿元,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已成为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拥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级名牌产品、9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个山东省省长质量奖,1个国家地理标志证。并先后获得“中国葡萄酒名城”、“国际葡萄酒大赛联盟城市”、“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最具竞争力葡萄酒产业之都”、“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中国酿酒葡萄之乡”等20多项荣誉称号。

1 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有利条件

1.1 面临的发展机遇

1.1.1 国家产业大政策调整的机遇

葡萄酒属于酒精度较低的发酵酒种,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加上葡萄可以种植在山坡地、沙砾地和海滩地等不宜粮食作物生长的土地上,所以国家一直鼓励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酿酒行业的调控力度,对酿酒行业积极实施“四个转变”,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的策略。葡萄酒兼具酿造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为葡萄酒产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04起,国家禁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销售,使占据1/3产量的半汁葡萄酒退出历史舞台。

2012年5月,工信部发布《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下称《准入条件》)规定:新建的葡萄酒项目或企业必须在符合现有国家法律标准的前提下达到一定的产能规模、对原料有一定保障能力的才能准入。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葡萄酒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主要任务,以促进葡萄酒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保障质量安全,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规范了葡萄酒行业秩序,促进了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1.1.2 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

目前,我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消费结构开始大幅、快速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最明显的变化是酒品消费逐步向营养、健康转变,而葡萄酒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等功效[1],作为健康饮品的价值被人们所认同,需求量与日俱增。从1997年到2014年,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从10多万吨增加到158万吨,增长速度惊人。但对比发达国家,中国葡萄酒产量不抵意大利和法国的1/3,特别是人均消费水平差距更大。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3.38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消费量达到40升左右,而目前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1.24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6.7%、欧洲的3.1%,所以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

1.1.3 蓬莱具有良好的政策扶持

近年来,蓬莱在深入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把葡萄及葡萄酒产业作为“百年立市”进行培育,确立了酒业富民的发展战略,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2005年,成立了葡萄与葡萄酒局,与法、意等世界六大顶级产区联手发表《蓬莱宣言》,确立了蓬莱为“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给予蓬莱在世界葡萄酒产业中一个精准定位。举办葡萄酒周和葡萄酒产业高峰论坛,聘请国内外专家制定了《蓬莱市葡萄与葡萄酒发展规划》,走在了国内产业发展的前端。2012年,编制了《蓬莱葡萄酒庄聚集区总体规划》,构建起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酒庄集群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在蓬莱市政府支持下,依托山东省葡萄研究院、中粮长城等研究单位和骨干企业开展酿酒葡萄适应性和海岸葡萄酒特性两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积极选育出能够代表蓬莱产区个性、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克服了葡萄品种同质化问题,逐步发掘出一批能够代表蓬莱产区地域特色的标杆性葡萄酒产品。

同时,市政府逐年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支撑力度。自2005年起,每年出台《关于加快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意见》,扶持葡萄基地发展[2]。至2016年,共拨付奖励和补贴3592.46万元。开展政策性酿酒葡萄种植保险推广工作,共拨付保险补贴19.19万元,促进了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工作扎实推进。2016年2月份颁布实施的《蓬莱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基地建设、品牌推广、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促进蓬莱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3]。同时先后成立了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葡萄酒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泉城学院蓬莱葡萄酒学院和山东省葡萄研究院蓬莱研究所,标志着蓬莱葡萄与葡萄酒行业科技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全省葡萄酒行业创造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将引领和带动葡萄与葡萄酒行业走出一条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良性循环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道路,推动葡萄酒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

2 蓬莱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2.1 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

蓬莱位于北纬37º附近,处于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纬度,是亚洲唯一的海岸葡萄酒产区。从“3S”法则看,蓬莱完全具备优质酿酒葡萄生产的“3S”法则,即阳光(sun)、沙砾(sand)、海洋(sea)。蓬莱阳光非常充足,年日照时数达2852.2 h,葡萄生长季节日光能系数(IH)为7.66。而根据日光能系数理论,在生长季日光能系数大于4.5的情况下,可满足不同类型葡萄的光能需要,这说明蓬莱葡萄可以凝聚较高的糖度和风味物质。蓬莱境内多丘陵、山地,土壤质地较粗、砾石含量高,土质较轻,透气好,非常有利于根系向深处延伸。蓬莱濒临渤、黄二海,海岸线长60 km。在葡萄生长的季节,湿润的海风,赋予了海岸葡萄特有的品质,大多数年份都能够生产优质的葡萄酒,部分年份还可以生产品质极优的葡萄酒。

蓬莱属于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冬季气候温和,不需埋土防寒,十分利于酿酒葡萄的种植。年平均降水量592.0 mm,平均气温12.5 ℃,年有效积温 4164.0 ℃,全年无霜期216 d,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9月下旬和10月中旬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度的积累和风味物质的熟化。且蓬莱地势南高北低,有“胶东屋脊”的艾山、崮山,在葡萄成熟的关键季节,南部群山可将大部分水汽阻挡,形成适应葡萄生长的独特的“海洋性小气候”,有利于葡萄品质的提高[4]。目前,“蓬莱葡萄”已被正式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专家品鉴,采用“蓬莱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口感协调、酒香馥郁,海岸特征明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申请的“蓬莱海岸葡萄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受理。

2.2 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优势

蓬莱市工农业发达,商贾云集,交通便利,拥有栾家口和新港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已开通连接山东半岛与辽宁半岛的客货滚装运输航线和通往香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货运航线,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齐备,东距烟台蓬莱国际机场30 km,距火车站、烟台港均为70 km,距青岛机场、青岛港200 km,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辐射全国。对外贸易极其便利,具有其他产区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目前蓬莱已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发展最好、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区之一。

3 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3.1 行业仍需规范

目前,在注册的葡萄酒生产企业中,灌装企业比例较多,自有品牌弱小,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参差不齐[5]。并且有的企业委托加工不规范,劣质、低质葡萄酒超低价格加工销售,破坏产区品牌形象。

3.2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产区内大部分企业以生产干酒为主,栽培以赤霞珠、霞多丽等品种为主流,品种和产品同质化严重,缺少个性化、特色化葡萄品种和产品。

3.3 产区品牌仍需加强

蓬莱产区的“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中国葡萄酒名城”称号在在外界并没有像“人间仙境”、“八仙过海”那样深入人心,蓬莱产区品牌宣传力度仍需加强。

3.4 葡萄酒旅游没有实质性突破

蓬莱葡萄酒旅游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效益。目前全市已建、在建酒庄项目24个。由于行业原因,酒庄建设周期较长,建成后运营的酒庄经济效益不佳,配套设施和服务也不尽完善,真正开展旅游活动的仅有君顶、苏各兰、国宾等几家,但与蓬莱每年300万人次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无法相比。虽然已认识到葡萄酒旅游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但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和规范管理,效果不理想。

4 提升蓬莱葡萄酒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4.1 重点发展优质酿酒葡萄基地

葡萄酒产业的根基就是葡萄基地建设,这早已得到业内的公认。因此,优质葡萄基地的建设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积极开展基础性科研工作,与滨州医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省葡萄研究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把酿酒葡萄栽培适应性研究的已有成果在全市葡萄基地中进行推广,全面开展政策性酿酒葡萄种植保险推广工作,提高企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早日建成稳定优质的酿酒原料基地。二是在发展精品酒庄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精品酒庄基地建设,加强产区基础应用研究,继续推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提倡优质嫁接苗建园,为将来大规模实行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三是继续依照《无公害酿酒葡萄》、《蓬莱酿酒葡萄栽培技术规程》、《蓬莱产区控制葡萄酒》等系列规范标准,从更为精细、更为精准方面入手,建立健全苗木培育、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等各个环节的标准管理体系,按照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管理,依托园艺师协会和酿酒师协会,加强技术指导,从根本上了保障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品质。

4.2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形成产区特色

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及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国内葡萄酒市场竞争愈加剧烈的今天,转型升级和调整产品结构是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一是在产品种类上注重研发生产起泡酒、预调酒、甜性、半甜性、无醇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丰富产品类型;产品结构上要改变品种和同质化问题,注重提高产品性价比和适应大多数消费者需求,调整普通佐餐酒与其他档次酒的比重,逐步形成以大众佐餐酒为主、高端葡萄酒与酒庄酒为补充的高中低档产品的“金字塔”格局。二是培育个性化产品,结合蓬莱产区海岸葡萄酒特性研究,对蓬莱产区与国内其他产区的酒样进行品评及感官对比,改进葡萄种植管理措施和优化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加大小芒森、贵人香、霞多丽等蓬莱优势产品和特色品种的宣传力度,逐步发掘出一批能够代表蓬莱产区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标杆性葡萄酒产品,形成产区特色[5]。三是加大果酒的研发生产力度,丰富产品结构。蓬莱具有丰富的苹果、樱桃、山楂等水果资源,特别是苹果的深加工还不够。苹果产业也是蓬莱的一大优势产业,目前主要以鲜食为主,葡萄酒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果酒酿造,一方面可以帮助果农解决果品滞销和当地农民就业问题,将原料资源优势转变产品优势,逐步将果酒酿造业打造成果农增收、农业增效、企业增利、财政增税的优势产业,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另一方面丰富了产品结构,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特别是女性的消费需求,增加了企业经济增长点,提高市场竞争力。

4.3 加大品牌创建及宣传推广力度

品牌是形象,是文化,是竞争力,是卖点,是亮点。品牌,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企业、产品及产区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一是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品质,争创名优产品。新颁布实施的《若干意见》,奖励条例由基地建设向品牌创建、科技创新、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 扩展,加大产业扶持力,提高企业参赛参展的积极性。二是政企联手开展产区推广活动。以“优质产区、特色葡园、精品酒庄”为着力点,通过专业会展、广告投放、媒体宣传及品鉴会等形式,结合城市营销和城市形象推介活动,以政府打造产区品牌、企业打造产品品牌的方式组织企业抱团共同开拓市场,从而提高产区及企业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举办葡萄酒主题相关会议。继续主办蓬莱产区新酒品评活动、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专家委员会年会、承办2018国际葡萄酒设备技术暨葡萄、果蔬种植展览会等各种高层次的学术性活动,借助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蓬莱的契机,提高蓬莱产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加快了蓬莱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

4.4 加强同行间的合作交流

一方面加强产区内部的交流与合作。蓬莱的葡萄酒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单一品牌影响力小,如果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就很难形成强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及商会等组织,积极发挥服务、协调的职能,规范竞争秩序,加强他们在品种选择、种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依托“蓬莱产区葡萄与葡萄酒商会”统一标识,抱团作战,形成产区合力,以减少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竞争力,形成中小企业品牌联盟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打造和提升“蓬莱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强与产区外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定期组织企业负责人、酿酒师、基地技术人员走出去,到法国、意大利、智利、美国等世界著名产区及国内其他产区,学习借鉴他们先进的栽培、酿造技术、企业管理等经验;同时积极邀请产区外同行到蓬莱开展技术、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蓬莱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

4.5 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葡萄酒产业和旅游业是蓬莱的两大优势产业,将两大优势产业融合发展,才是蓬莱葡萄酒旅游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城市名片在近两年的北京、上海城市推介中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蓬莱葡萄酒旅游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首先要学习借鉴世界知名产区葡萄酒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制定葡萄酒旅游整体规划,成立葡萄酒旅游联盟,有效整合全市酒庄旅游方面的优势资源,扶持有旅游需求和旅游条件的酒庄优先发展[6]。其次强化在建及已建酒庄的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建立蓬莱产区葡萄酒文化展示博览中心,在项目选择和设计上应注重葡萄酒旅游功能和档次与国际标准接轨。再次完善葡萄酒旅游线路的设计规划,串联起各大旅游酒庄、美丽乡村、特色餐馆、休闲运动场所等休闲度假资源,积极开发、组织多种形式的美酒美食旅游体验产品及活动,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体验消费需求。最后向社会广泛普及葡萄酒相关知识,挖掘本土文化,深化对导游和讲解员葡萄酒历史文化、礼仪文化、健康养生、“蓬莱产区”特色、本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渗透性教育,扩充导游葡萄酒知识,提升讲解员专业素质,促进葡萄酒旅游良性循环发展。

4.6 加强行业的规范管理

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与国外葡萄酒大国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起步晚、规模小、葡萄基地化普及率不高、质量不稳定、行业不规范,这些现象在蓬莱也同样存在。通过企业自律和政府部门他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引导葡萄酒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自律: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必须担负起企业的责任,守住企业的底线,自律做到诚信守法、文明经营。企业自律,是推动葡萄酒产业稳健发展的重中之重。

政府部门他律: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担负起行业监管责任,提高登记注册门槛,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加强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监管,杜绝制假售假现象的存在,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产区声誉,净化了产业发展环境,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孙志军. 葡萄酒品鉴百问百答[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71.

[2] 蓬莱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的意见[Z]. 2005-10-19.

[3] 蓬莱市人民政府. 蓬莱市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Z]. 2017-02-27.

[4] 张克坚. 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有利条件及发展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36): 59-61.

[5] 顾兆帅. 蓬莱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4(4): 67-69.

[6] 殷炜琳. 对蓬莱市葡萄酒旅游发展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4): 51-55.

10.13414/j.cnki.zwpp.2017.02.018

2017-02-13

逯志斐(1979-),女,工程师,硕士,从事葡萄与葡萄酒酿造及产业发展研究。E-mail: 65408174@qq.com

猜你喜欢

蓬莱产区葡萄酒
自制的葡萄酒为啥爱“上头”?
蓬莱迎曦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下)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葡萄酒产区与『风土』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