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推进海洋牧场的生态建设

2017-02-02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周治刚

海洋与渔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牧场海洋生态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周治刚/文

科学推进海洋牧场的生态建设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周治刚/文

海洋牧场是指“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和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在特定海域科学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依据主体、建设方式、功能和特色等可分为不同类型,以按照功能为例,可将海洋牧场划分为增养殖型、生态修复型、休闲观光型、综合型四种类型。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养殖的主要方式,在提高水产品的质量的同时也能改善海域环境和修复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2个、海洋牧场233个,用海面积超过852.6平方公里,投放鱼礁超过6094万立方米。

2013年,国务院发文《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牧场,加强人工鱼礁投放”;2015年4 月,农业部下达了《关于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通知》,推进以海洋牧场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综合开发;近期,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布了《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6-2025)》,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大力推动建设海洋牧场的形势下,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慎重做好海洋牧场建设可行性研究及长期建设规划,充分考虑当前及未来可能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吸取美国、日本、韩国等在海洋牧场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开展海洋牧场的建设。

首先,海洋牧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前以及建造过程中包括海洋牧场功能分区设计与系统规划、海洋牧场关键设施设计与研发、苗种扩繁等。当前,部分海洋牧场缺少科学的论证和统筹规划,区域发展不均衡,功能定位不清晰,忽视生态优先。在国家层面上,需加强海洋牧场规划与建设的宏观引导与规范,合理布局,重点进行示范,并在形成系统成熟的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应用。应研究不同类型海洋牧场建设需要依托的各种资源与环境条件,分别对资源增殖型、生态修复与资源养护型和休闲游钓型这三种类型的海洋牧场提出选址的基本原则和选址条件。依据生态系统与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主要环境参数和各种生境的格局、过程和动态变化,甄别关键的生态过程、廊道等。筛选出需要特别保护的栖息地和资源,并且在海洋牧场总体布局与分区规划中首先列入保护地或者保留区,或者作为需要进行生态修复与养护的资源养护型区;再依据海洋牧场开发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由小到大排列配置不同种类的海洋牧场类型,优先配置保护型和养护型,再配置潜水观光型和休闲游钓型;最后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配置资源增殖型或者多层复合型的海洋牧场。

其次,海洋牧场监测评价及科学管理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缺乏通过长期动态监测对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进行科学定量的分析及评价。另外,部分海洋牧场存在盲目跟风的“重建设、轻管理”现象,管理监督不到位,管理目标发生偏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与短期利益,不利于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应注重后期专项资金的投入,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洋牧场监测预报预警及评价技术体系;明确海洋牧场管理主体,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法规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多途径引入社会资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进行市场化的高效持续运营管理,实现多元融合发展。

最后,海洋牧场关键技术体系和研发平台建设是海洋牧场建设的支撑基础,涵盖了生物、生态、工程等多个科学领域。海洋牧场能否顺利建设,科学技术是决定因素之一。目前,海洋牧场建设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同时由于产学研结合不密切,科技成果转化不足。通过交流互访,学习日本、韩国等国家已有成熟的海洋牧场建设技术,加大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投入,针对生物驯化扩繁等关键技术问题设置专项课题进行科技攻关;强化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引入物联网、传感、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建设新型智慧海洋牧场。

猜你喜欢

牧场海洋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海上牧场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叮当牧场
生态
Gift Horse
海的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