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新稻69及栽培技术要点
2017-02-02刘贺梅王书玉孙建权胡秀明殷春渊王和乐
刘贺梅 王书玉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乡 453002)
水稻新品种新稻69及栽培技术要点
刘贺梅 王书玉 孙建权 胡秀明 殷春渊 王和乐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新乡 453002)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于2005年以新稻18号为母本、苏北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为常规粳稻,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株高105 cm,穗长18.1cm,穗粒数148.8粒/穗,千粒重25.5g,综合性状优良。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稻区种植,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
优质粳稻;新稻69;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粳米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要,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在不断的调整,水稻种植呈现出“籼缩粳扩”的趋势,河南省科技厅于2012年确立实施了豫南“籼改粳”重大科技专项。粳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对推动豫南“籼改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稻6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科研团队历经10年科技攻关育成的又一水稻新品种,于2016年7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6002。新稻69是河南省自2012年启动豫南粳稻品种试验以来第1个通过审定的适宜豫南“籼改粳”种植的粳稻品种,它的育成将有力地促进豫南粳稻的推广种植。据2013-2015年河南省水稻品种试验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河南南部稻区种植。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中熟粳稻常规水稻品种,综合性状突出,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适应广。在豫南稻区全生育期151d,株高105.6cm,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强,分蘖力中等;叶及叶鞘绿色,主茎叶片数平均19片,穗长18.1cm,每穗枝梗数较多,着粒紧凑,成熟落黄好;颖尖秆黄色,有短芒,谷粒椭圆形,种皮浅黄色;一般每667m2有效穗数20万左右,每穗总粒数约148.8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5.5g左右。
1.2 品质 2013-2014年河南省水稻品种试验统一送样,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新稻69主要米质指标2年区试平均:出糙率83.1%,精米率74.0%,整精米率71.0%,垩白粒率16%,垩白度3.1%,直链淀粉14.9%,胶稠度75mm,粒长5.0mm,长宽比1.9,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
1.3 抗性 2013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新稻69感稻瘟病(S),抗纹枯病(R),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浙173、PX079、KS-6-6和JS49-6抗性均表现为3级。2014年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田间接种鉴定,新稻69中感稻瘟病(MS),抗纹枯病(R),对白叶枯病代表菌株PX079抗性表现为3级,对浙173、JS49-6和KS-6-6抗性均表现为5级。
2 产量表现
2013年参加豫南粳稻区域试验,8点试验,8点增产,平均产量为570.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2.9%,达极显著水平;2014年续试,8点试验,7点增产,1点减产,产量幅度509.8~697.5kg,平均产量为582.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3.2%,达极显著水平。2年16点次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576.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13.0%,增产点比例94%,达极显著水平。经丰产、稳产性分析,新稻69是一个产量水平高,稳产性好的品种。
2015年参加豫南粳稻生产试验,7点试验,7点增产,增产点比例100%,每667m2平均产量为600.4kg,较对照郑稻18号增产21.2%,居参试品种第1位。
2016年对在驻马店正阳县大林镇种植的新稻69百亩示范方进行了实收测产,平均产量为645.0kg/667m2。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期和播量 豫南稻区作麦茬稻栽培,5月10日前后播种;湿润育秧,每667m2播种量30~35kg,秧龄控制在30~35d,稀播培育壮秧。
3.2 栽插方式 该品种适宜于6月上中旬移栽,栽插规格30cm×13.3cm,每穴2~5苗,做到浅插、匀栽,确保20万~25万穗/667m2,180粒/穗左右。
3.3 田间管理 肥料施用原则是:多元素平衡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兼顾穗肥,中后期增施钾肥;一般每667m2施复合肥25kg作底肥,尿素20kg作分蘖肥,并配施磷、锌等微肥。管水原则是: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苗,够苗适当晾田,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切忌大水长期浸泡,适期收获,减少产量损失;积极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以及稻瘟病等的防治,特别是抽穗破口前和灌浆后期注意防治稻曲病。
[1]薛应征,王书玉,刘贺梅,等.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J].中国种业,2009(11):80
[2]禹盛苗,朱练峰,欧阳由男,等.优质高产杂交组合中优161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0,16(6):49-50
[3]孙世臣,张凤鸣,白良明,等.粳稻新品种龙稻1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作物杂志,2011(3):133-134
[4]孙建权,王书玉,薛应征,等.国审水稻新品种新稻 20号的选育及应用 [J].种业导刊,2011(11):19-20
河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S2012-04-G01)
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