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地区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2017-02-01应峥嵘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311800
应峥嵘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 311800)
童培银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800)
邢栋材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311824)
南方地区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应峥嵘 (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办事处 311800)
童培银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800)
邢栋材 (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 311824)
南方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从种薯准备、种薯药剂处理、整地播种、稻草覆盖、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阐述了其栽培技术。
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南方地区马铃薯常规栽培方式是在稻茬田上采用深耕熟土培肥的方法栽培,或采用覆膜增温的方法栽培,这些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费工费时、操作繁杂,而且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根据马铃薯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结薯的原理,可采用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即在栽培马铃薯时,采用稻草覆盖代替泥土覆盖,在平坦的稻茬土上免耕播种并加盖大量稻草,播种时把传统的种薯变成摆薯,收获时将挖薯变为拣薯,并配套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不仅解决了稻草还田的难题及焚烧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操作简便易行、省工省力,同时省去了用药防治地下害虫环节,改善了马铃薯品质,从而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马铃薯稻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现将其相关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种薯准备
1.1 品种选择
选用薯块膨大快、结薯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早、中熟品种种植,如“东农303”、“中薯3号”和“荷兰15”等。宜采用东北、内蒙古繁育的马铃薯种薯,因北方繁育的种薯种性好、产量高,而南方繁育的种薯种性退化快、产量较低。
1.2 挑选种薯和种薯切块
以幼、壮龄块薯做种,选用表面光滑、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淘汰薯形不规整、表皮粗糙老化以及芽眼突出、皮色暗淡的不良薯块。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薯块偏大,要进行切块处理,以节约用种量。大薯块宜在栽植前1~2 d进行纵切,每块留2~3个芽眼,切后薯块重不低于25 g,然后用陈草木灰涂抹切口或用多菌灵进行处理。
2 种薯药剂处理和适温催芽
2.1 药剂处理
播前种薯仍在休眠期内,需用赤霉素处理,种薯切块用0.5~1 mg/kg赤霉素浸泡10 min,整薯用10~20 mg/ kg赤霉素浸泡10~20 min,捞出晾干后即可催芽。异地调运的种薯带菌且相互感染现象非常严重,不仅影响出苗,还极易造成苗期黑胫病、黑痣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可采用药剂拌种方式,以减轻这些病害的发生。可用适乐时100 mL+农用链霉素5~7 g或安泰生50 g+高巧20 mL配成药液,均匀喷到100 kg种薯切块上,不催芽的情况下晾干后即可播种。此外,采用药剂拌种可促进马铃薯早出苗2~3 d,且能确保苗齐苗壮,还能预防苗期蚜虫及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等的危害。
2.2 适温催芽
为使种薯能带短、壮芽下地,必须进行催芽处理。将切好的薯块晾干刀口后,放置在温度为15~20 ℃的室内或大棚内,采用层积法催芽,按一层湿沙一层种薯的方式进行堆放,层数控制在4~5层,最上层用湿沙盖严,上面盖上蛇皮袋,这样既可保湿,又可阻挡大棚膜上滴下的水滴。催芽苗床温度保持在18~20 ℃。待芽长至1~2 cm时取出,将发芽的种块放在散光下(保持10~15 ℃的低温)晾晒5~7 d,待芽绿、粗壮后即可播种。
3 整地、播种
3.1 选地除草
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前茬未种过茄科类作物的水稻田。播前3~5 d选择晴天每667 m2用10%草甘膦0.6 kg对水50 kg喷雾除草。
3.2 开沟作畦
用开沟机开沟做畦,畦连沟宽1.2~1.6 m,沟宽0.30 m、深0.25 m,田块四周开环沟,便于排水。通过开沟对畦面覆土,避免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造成烂薯。
3.3 播 种
播种时每畦两边各留出0.15 m空地,给马铃薯长根结薯留出足够空间。播种时种芽向上,分行按株距将薯块摆放在畦面上即可。播种行距统一为0.40 m,根据马铃薯品种熟期、株型确定株距大小,迟熟品种株型较大,播种可稀些;早熟品种株型较小,播种可密些,一般每667 m2播种密度为4400~4800株。
4 覆盖稻草
马铃薯播种后要均匀盖上8~10 cm厚的稻草,稻草应铺满整个畦面,厚薄均匀,不留空隙。如稻草较少,可先用少量的细土覆盖种薯和肥料,再覆盖稻草。出苗后,应进行田间检查,薄的地方要补铺一些稻草,防止覆草太薄而漏光,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5 科学施肥
每生产1000 kg马铃薯需从土壤中吸收氮肥(N)5~6 kg、磷肥(P2O5)1~3 kg、钾肥(K2O)12~13 kg。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产量目标等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并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每667 m2目标产量2000 kg以上的,基肥一般每667 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1500 kg(或鸡粪250~300 kg、过磷酸钙40~50 kg、土杂肥1000~1500 kg,需混合堆沤20~25 d)、45%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80~100 kg、硫酸钾20~25 kg。腐熟农家肥可适当掺土在播种时直接分撒在种薯上,化肥可撒在两行种薯中间,也可撒在种薯附近,但需与种薯保持5 cm以上的距离,不能与种薯直接接触,以防烂种。
6 田间管理
6.1 出苗前管理
马铃薯播后管理比较简单,如遇干旱、土壤湿度较低会影响出苗,可采用喷洒或沟灌的方法进行浇水,使畦内土壤保有一定湿度,以利于马铃薯出苗生长;如遇雨天,要及时排水。同时,由于稻草覆盖种植种薯出苗较早,为防止幼苗受冻,有条件的种植户可在寒潮来前搭小拱棚保温,以利于马铃薯提早上市。
6.2 出苗后管理
薯苗出齐后,可每667 m2浇施稀薄人粪尿或沼液1000 kg进行追肥,以促早发。马铃薯发棵期如遇长势过旺,可喷200 mg/kg矮壮素、多效唑等抑制剂500倍液控苗。后期长势偏弱的田块,可用磷酸二氢钾和尿素进行叶面施肥,浓度控制在1%左右。
6.3 水分调控
马铃薯是需水较多、对水分比较敏感的作物,整个生育期水分调控的总原则是保持田间湿润,水分变幅不宜过大,避免产生烂薯、裂薯、畸形薯,影响其品质。具体措施为:播种时至出苗前土壤始终保持湿润;结薯后期雨水较多,要注意排水防渍;收获前15 d排干田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以增强产品耐贮性。
7 病虫鼠害防治
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易发生晚疫病,可用1∶2∶200(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在发病初期及早防治,并加强田间管理和检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以防病害蔓延;或直接用M45大生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马铃薯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及地下害虫,可用35%吡虫啉、52.25%农地乐、10%啶虫脒等药剂交替防治。注意防好蚜虫以防病毒传播,发现病株宜及时拔除。整个马铃薯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田间鼠害,可在田间多次、多点投放毒饵防治。
8 适时收获
一般在马铃薯茎叶大部分枯黄、薯块发硬、薯皮坚韧、连接块茎的匍匐茎干枯且容易脱落时收获,此时采收产量最高。采收宜在晴天进行,采用稻草覆盖栽培的马铃薯薯块70%以上在土面上,拔开稻草即可捡收;少数生长在裂缝或孔隙中的薯块入土很浅,也很容易采挖。可分期采收,即将稻草轻轻拨开采收大的薯块,再将稻草盖好让小薯继续生长,这种采收方法既能选择最佳薯型及时上市,又能获得高产丰收,提高经济效益。收获后的马铃薯茎叶可就地埋入畦沟中作早稻基肥,以减少早稻的肥料用量。
2016-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