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吡肟对阴沟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分析

2017-02-01马兆泉陈涛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阴沟内酰胺酶头孢菌素

●马兆泉陈涛

头孢吡肟对阴沟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分析

●马兆泉1陈涛2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对阴沟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了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情况.方法:使用5种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对3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检测。体外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数据处理使用WHONET-5.5软件。结果:19株非ESBLs产酶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0%;由于ESBLs的作用,本组产ESBLs阴沟肠杆菌11例,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6.6%.结论:ESBLs是造成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的主要原因,该药在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时应以耐药机制检测结果为依据.

头孢吡肟;阴沟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AmpC酶

近年来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其诱导作用使得产B-内酰胺酶如ESBL及AmpC酶的革兰阴性杆菌日益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也相应增加,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头孢吡肟属第四代头孢菌素,它对革兰阴性菌比大多数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活性。阴沟肠杆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耐药机制复杂,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呈严重的交叉耐药,给临床治疗该菌感染带来极大的困难[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在高耐药性细菌感染中的治疗效果受到了临床的普遍关注。本研究运用细菌耐药机制检测和抗生素体外药敏分析的方法,对头孢吡肟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分析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菌株由本院检验科细菌室2014年1月~2016年10月间临床分离的30株阴沟肠杆菌。

1.2 抗生素纸片和培养基

药敏纸片∶头孢吡肟(FEP)、氨苄西林(AM)、庆大霉素(GM)、头孢唑啉(C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CLA)、头孢噻肟(CTX)、头孢曲松(CRO)、头孢他啶(CAZ)、氨曲南(ATM)、阿米卡星(AK)和亚胺培南(IPM)等11种。

1.3 培养基

M-H琼脂购自生物·梅里埃公司.在每只内径为8.5cm的平皿中定量倾注M-H琼脂23ml,以确保平皿中琼脂厚度为4 mm。

1.4 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苗ATCC 25922、ATCC 35218,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质控结果均符合NCCLS规定的要求。

2 方法

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文献报道的以AMC纸片为中心,CAZ、CTX、CRO、ATM和FEP为底物的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纸片中心距离采用20 mm,在因抗生素的协同作用.5种底物的抑菌环出现干扰而影响结果判断时,调整距离为25 mm。本次实验以ATCC 25922大肠埃希菌、ATCC 700603肺炎克雷伯菌为ESBLs检测的阴、阳性对照。

3 结果

实验数据处理使用WHONET-5.5软件。结果 19株非ESBLs产酶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0%;由于ESBLs的作用,本组产ESBLs阴沟肠杆菌11例,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6.6%.

4 讨论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及ESBLs具有强烈的诱导和筛选作用,使其治疗效果明显降低。阴沟肠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其复杂的耐药机制及其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严重的交叉耐药给临床感染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目前认为,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原因主要是细菌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酶(ESBL),如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产生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灭活第三代头孢菌素而引起耐药,阴沟肠杆菌在β内酰胺抗生素诱导剂不存在时,只产少量的AmpC酶,而在β内酰胺抗生素诱导剂存在时,则产生高水平的AmpC酶。近年研究表明,革兰阴性杆菌不仅产生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而且还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ESBLs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阴沟肠杆菌的严重耐药性,实验研究提示FEP仍有被ESBLs水解的可能;在本次实验调查中,阴沟肠杆菌ESBLs产酶株也表现出对FEP的水解能力。参照NCCLS的有关规定,本研究中11株产ESBLs阴沟肠杆菌对FEP的耐药率为36.6%。ESBLs是影响本地区头孢吡肟对阴沟肠杆菌抗菌活性的主要原因。细茵的耐药性问题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控制的关键在于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而临床微生物学监测资料在抗菌药物的合理运用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尽管与本地区常用的其他头孢菌素及氮曲南相比,FEP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活性和对酶的稳定性,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同样会受到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因此同所有的抗菌药物一样,FEP的使用,特别是在难治性感染中的运用应以实验室检查资料为依据,对于阴沟肠杆菌ESBLs产酶株还应参照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治疗原则。

头孢吡肟在头孢烯的3位上有一个季铵化的N-甲基吡咯啶基,可形成两性离子,容易通过革兰阴性细菌外层膜孔而起抗菌作用。它分子较小能够很快穿过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膜,在细胞膜和壁之间短时间达到一定浓度发挥药效;它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亲和力较高而与B-内酰胺酶的亲和力降低,特别是对染色体介导的或质粒介导的Bush -J型B-内酰胺酶,即AmpC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2].FEP为第四代注射用头孢菌素。与常用的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具有与B内酰胺酶的亲和力更低,对某些染色体介导B内酰胺酶更稳定,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力更强等特点。由于具有诸多的优点,从本文结果可知,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三代头孢菌素,特别是对产AmpC酶的细菌,在排除ESBLs菌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对临床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1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2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1]摩梅,阴沟肠杆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7,20(3):21-23

[2]熊薇,张文池,陈如,等.头孢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1;11(4):251-253

陈涛

猜你喜欢

阴沟内酰胺酶头孢菌素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爸爸从这儿掏出来的
不同处理方式对乳中β-内酰胺酶稳定性的影响
从印度护卫舰“阴沟”里翻船说起
广东省中医院阴沟肠杆菌qnrA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