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临床实验研究

2017-02-01王瑞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产褥期免疫学免疫系统

●王瑞

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临床实验研究

●王瑞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研究人体身心健康的边缘性学科,能研究神经系统将心理因素转变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机制,尤其是行为、脑如何影响免疫系统,又如何遭受到免疫系统的影响。下面,本文从以下几点综述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临床实验。

心理神经免疫学;内分泌;作用机制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种跨越多个领域的学科,强调免疫系统、神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阐释着疾病、身心的联系。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免疫学概念是1964年提出的,并被用于神经系统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中,为集成防御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临床实践表明,应答机制、情感机制通过该通路能满足两者高度依存的需求,且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1 心理神经免疫学作用机制

1.1 应激和应激源

应激也就是常说的压力,是机体在外界刺激的应对过程中产生的,以糖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激素量增加为主,通过多种激素的共同作用,能产生心理反应,是一种动态性的变化过程。在应激源的影响下,中枢神经系统多从这样几个途径应答免疫系统∶在内分泌系统联合下产生的神经递质,使内分泌系统释放的激素。

1.2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

交感神经兴奋过程中,会增加糖原分解总量,且能量消耗总量也随之增加。急性的应激状态下,通过加工、接收,能将其传递到杏仁核,并通过脑室底篮斑,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大量儿茶酚胺。提高神经兴奋度,减少胰岛素分泌总量,降低葡萄糖的使用率,增加糖原分解。儿茶酚胺总量的释放,能增加生长激素总量,加快脂肪的分解速度,提高酮体水平。并且,应激状态下还会释放Ach,通过和酪氨酸氢化酶的共同作用,增加儿茶酚胺的释放量。

1.3 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调查结果显示,当应激源持续作用时,若机体无法承受该强度,机体将处于失控状态,增加激素分泌量。且有报道还证实,激素指标升高时,能对肾上腺皮质轴产生反馈作用。但在慢性的应激作用下,激素指标的升高能亢进肾上腺皮质轴功能。腺垂体激素分泌期间,生长激素、催乳素能起到显著性的调节免疫系统作用。催乳素能使淋巴细胞进入乳腺,分泌大量免疫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病原体对幼体的严重危害。另外,细胞因子能通过合成的激素,减少反应性细胞因子总量,以更好反馈机体免疫系统现状。

2 心理神经免疫学

2.1 心理干预对癌症的影响

心理干预能消除癌症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疾病治疗配合度,但人们并不了解心理干预是否影响到细胞的生长、繁殖过程。临床实践显示,放松疗法能改善通气现状,提高应激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学者曾提出,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症状,降低患者皮质醇水平。同时,心理干预中配合营养、运动锻炼,能更好改善癌症患者预后。

2.2 音乐和认知刺激

通过给予患者音乐、认知刺激,能重塑认知系统。认知刺激强调利用脑部功能的可塑性来满足康复需求,而音乐干预又具备脑刺激、认知刺激等各种功能,囊括情感、运动过程。对于健康人来讲,认知刺激能提高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机体老化;对于患者来讲,认知刺激能恢复脑功能,提高疾病的治疗结果。

2.3 综合干预和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综合干预是包含心理干预的疗法,更加适用于老年患者。老化是人体生命的必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组织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发展,故老年人身心健康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调查结果表明,认知功能恶化,脑组织萎缩,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促进老年人情感健康、认知健康的临床实践证实,接受综合干预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脑可塑功能明显优于单纯健康教育的患者,由此可见∶综合干预从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2.4 中医治疗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一种特殊性的应激障碍,心悸、出汗等为主要症状,且部分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焦虑、惊恐,惊恐障碍疾病易引发愤怒,影响身心健康。中医认为,惊恐障碍疾病的发生和脏腑功能失调相关,然因患者体质不同,治疗期间除使用合适的中医疗法外,还应实施辩证疗法,进而提高疾病的治疗结果。

2.5 太极拳和HIV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表明,免疫抑制、压力之间的关系极有可能影响着HIV疾病进展。香港大学曾指出,太极拳作为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方法,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减轻机体疼痛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肾上腺素水平,消除焦虑、抑郁。除太极拳外,快走、冥想也能改善机体功能,加快心率。

2.6 PPD的心理神经免疫学

PPD(产褥期抑郁症)是产妇分娩后的症状,焦虑、恐惧等为主要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嗜睡、狂燥情况。关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机制,认为和维生素B、矿物质等严重消耗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和微量元素少相关,发生机制∶心理免疫学假设,也就是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能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改善机体代谢现状,为免疫系统注入新的活力。临床上使用针灸治疗产褥期抑郁症的研究并不常见,曾有研究将180例患者分成辩证针刺、综合疗法,结果显示针刺疗法、五音相调法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病症,增强疾病的治疗结果。

3 讨论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一门极具价值的学科,可通过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系统等实验检测评估。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应相互联系,共同研究心理神经学。临床实践证实,药物的使用均会出现不良反应,且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复发。因此,治疗期间需从疾病的产生根源制定有效方案,以预防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1]罗淦,牟绍玉(综述),骆云鹏(审校),等.心理神经免疫学的临床实验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20(3):371-373.

[2]王蕴强,任哲兵,李晓峰,等.心理神经免疫学新发展[J].心理医生,2016,22(5):5-6,7.

[3]雷小红,李茶香.女性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心理神经免疫反应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3):1172-1174.

[4]路洁,杨利,路喜善,等.从心理神经免疫学探讨《内经》"存想五气护身"防疫法的科学内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7(1):10-11.

猜你喜欢

产褥期免疫学免疫系统
行为免疫系统对个体就医行为倾向的影响*
延续性服务在产褥期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一类具有抗原性的肿瘤-免疫系统的定性分析
Staying healthy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