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分析

2017-02-01惠加谋陈涛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稳定型颈动脉硬化

●惠加谋陈涛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分析

●惠加谋1陈涛2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同时测定三组人群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比较分析。结果:20例不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 22.0±10.3 mg/L,16例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16.11±9.12;14例无斑块组hs–CRP浓度为10.05±8.10 mg/L,不稳定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有相关性。

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斑块

脑梗死是高致死性、致残性的常见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脑梗死重要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其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然而很多患者并不存在上述危险因素,近年研究表明动脉斑块不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因素和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CT或MR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男30例,女20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2.0±8.5)岁。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稳定斑块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58.5±8.0)岁;不稳定斑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2.4±9.0)岁;无斑块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42-86岁。

1.2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颈动脉斑块检测采用Philip iU22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由超声科医生操作,从颈总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动脉入颅显示不清为止,观察颈动脉各段内膜改变,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态和回声特点。IMT>1.2 mm,并突向管腔视为斑块形成,单个斑块的分值为该斑块最大中轴直径。超声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现,根据斑块的回声特点将其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不稳定型斑块表现为突出于管腔内的不均匀低回声或湿合性回声。稳定型斑块表现为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呈较均匀的强回声或形态不规则的强回声伴后方声影;软斑及混合斑属不稳定型斑块,硬斑属稳定型斑块[1]。

1.3 血液标本检测

所有测定标本均采自发病24小时内空腹静脉血,hs-CRP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7100)上测定;判定标准∶hs-CRP>6mg/L为异常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x+s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例不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 22.0±10.3mg/L,16例稳定斑块组hs–CRP浓度为16.11±9.12;14例无斑块组hs–CRP浓度为10.05±8.10mg/L,不稳定斑块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为较强回声,伴有声影斑块,提示颈动脉斑块硬斑。均匀的形态不定的低回声斑块,不伴声影,提示颈动脉斑块为软斑。为范围较广的斑块,形态极不规则,低回声斑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强度不等,可见强回声光斑,后伴声影,提示颈动脉斑块为混合斑块。

3 讨论

hs-CRP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液中,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hs-CRP浓度迅速增加,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ACI大部分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而炎症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关键的作用[2]。研究表明,hs-CRP作为血管炎症标志物,是由活化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产生的反应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演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CRP,且与细胞内皮功能不良有关,研究人员认为CRP在不稳定性斑块中起主要作用;CRP还与血栓的形成有关,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产生和减少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同时可增加管内皮细胞血浆凝血酶活化因子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促进循环纤溶系统失衡,导致血栓形成。国外也有报道,hs-CRP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动脉血栓损伤血管的病理切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CRP黏附于受损细胞膜上,说明CRP与血栓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ACI组患者血浆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大而浓度增加,提示hs-CRP与动脉硬化及脑梗死的程度呈正相关。

本实验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无斑块组。研究发现 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含量呈正相关,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hsCRP水平高于斑块稳定型患者,与本文结果一致。本组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和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提示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有关。

[1]黄静,龚兰生,施仲伟,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34-37

[2]陈涛,王一萍,王应良等,血浆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

1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2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

陈涛

猜你喜欢

稳定型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