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2017-02-01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大辛庄畜牧兽医中心站陈海松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畜牧局张路明和东来
文/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大辛庄畜牧兽医中心站 陈海松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畜牧局 张路明 和东来
秋冬季节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文/山西省长治市郊区大辛庄畜牧兽医中心站 陈海松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畜牧局 张路明 和东来
进入秋冬季节,由于气候的变化,给猪场的正常生产带来许多不稳定的环境。随着冷空气的到来,一些病原微生物死灰复燃,有些传染病、流行病也更加肆虐地流行,导致猪群的应激因素增多,发病几率增加,尤其是一些亚健康猪场染病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因此,秋冬季节要重点做好如下猪病防控工作。
1 呼吸道疾病
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成为规模养猪的突出问题,母猪、哺乳仔猪、仔猪培育、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而且难防难控。发病率通常为30%~60%,死亡率10%~30%,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1 呼吸道综合征
其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0.5℃以上,持续咳喘,呼吸困难,呈犬坐式,败血症和急性胸膜肺炎。体温升高至41℃,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后期皮肤发青、发紫,乃至窒息死亡。有的转为慢性病,常喂少长,生长发育停滞。
1.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其典型症状为体温升高到40.5℃以上,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呼吸时常伴有鼻鼾声和呻吟,病猪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有的从口、鼻流出泡沫样淡血色的分泌物,耳、鼻、四肢皮肤呈蓝紫色,病死率可达80%以上。
1.3 喘气病
气喘和持续性咳嗽是本病的典型症状,以仔猪、妊娠母猪最易感染。一般病猪的体温、食欲、精神变化不大。尤其在早晚采食、驱赶运动或天气骤变时,症状则更加明显。严重时病猪表现剧烈咳嗽、呼吸急促,呈犬坐姿势,拱背伸颈,张口呼吸或腹式呼吸,流出粘性或脓性鼻液,常因气促喘粗而窒息死亡,死亡率为20%左右。
1.4 猪肺疫
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至41℃,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病初咳喘症状较轻。后期呼吸急促,呈犬坐式腹式呼吸,鼻孔流浆液性分泌物,眼结膜有脓性分泌物,皮肤发青、发紫,有的呈蓝紫色。若与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后,病情加重,死亡率约为30%以上。
2 病毒性传染病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一直被认为是规模养猪场的大敌。主要包括如下疫病:
2.1 猪瘟
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精神沉郁、怕冷、嗜睡。病初便秘,随后出现糊状或水样并混有血液的腹泻,大便恶臭。结膜炎、口腔黏膜不洁、齿龈和唇内以及舌体上可见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脚、腹下及腹内侧等处皮肤上有出血点或斑。常继发细菌感染,以肺炎或坏死性肠炎多见。慢性猪瘟存活者严重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非典型猪瘟,又称亚临床猪瘟。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新生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大猪一般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出现流产或胎儿干尸、死胎及畸形胎。
2.2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产弱仔。母猪感染本病后,反复出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40~41℃)、嗜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或呈腹式呼吸。母猪的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等处可见皮肤发绀,妊娠后期发生流产、早产,流产率高达50%以上,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有的母猪产后出现后肢麻痹和神经症状。经产母猪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感染本病后,性欲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射精量少。可通过精液排毒,直接导致母猪发病。
2.3 流行性感冒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日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发生。秋末冬初、冬末春初是本病的高发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痴呆,厌食或食欲废绝,病猪挤卧在一起,不愿走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若不及时治疗,极易继发和感染其他疾病,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本病的发生是其他疫病的“导火索”,甚至引起全群生猪同时发病。因此,猪的流行性感冒切不可疏忽大意。
2.4 口蹄疫
本病典型临床症状主要是:病初体温上升至40~41℃,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倚墙呆立、蜷腿而卧、不愿走动、跛行,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口腔出现病灶时可影响猪的咀嚼吞咽,导致食欲减退。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大猪一般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很少发生死亡。但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特别是日龄很小的仔猪,通常因心肌炎和急性肠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以上。
2.5 圆环病毒病
圆环病毒病主要损害猪的免疫器官,使猪的淋巴结、心、肺、肾和肝脏等多个器官的生理功能衰竭,甚至造成免疫抑制。业内人士又称本病为猪的“艾滋病”。该病毒主要侵害60日龄以内的仔猪,由于本病毒株具有差异度大和变异度大的特性,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病初仔猪食欲和体温基本正常,饮欲增加,只吃不长,而后食欲逐渐减退,仔猪渐进性消瘦,四肢无力,体质虚弱,经常呈侧卧体态,嗜睡痴呆、萎靡不振、生长迟缓,有的体温偏高,反复发热,有的呼吸困难或腹式呼吸,有的皮毛苍白或贫血,腹股沟浅淋巴结肿胀尤为明显,个别猪有腹泻和黄疸等症状,病危猪的耳部、臀部、胸腹部、会阴部及四肢等部位的皮肤发绀,呈青紫色。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①对于初产仔猪7日内注射圆环病毒疫苗。②选用黄芪多糖、基因干扰素(或排疫肽)、氟甲砜霉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和中成药清瘟败毒散(或荆风败毒散)等药,进行对症治疗,控制疫情。③强化猪舍和环境消毒,防止疫情扩散。
2.6 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呼吸困难、败血症和神经性症状。仔猪感染本病,死亡率高达100%,成年母猪和公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以及呼吸道症状。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少数成年猪也有呼吸困难症状。本病以秋末冬初和早春季节多发。主要侵害分娩母猪和初产仔猪,窝均发病率高达100%,母猪发病病程约2周左右,商品猪发病病程约为7~10d。目前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对于受威胁猪群,及时进行免疫接种,仔猪可使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对感染发病猪群,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和抗病毒型干扰素,对于断奶仔猪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同时也可选用氟甲砜霉素、支原净、电解质、板蓝根、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
2.7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本病是由冠状病毒属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特征性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病猪的典型症状是短暂的呕吐,继而发生水样喷射状腹泻。排泄物为灰色、褐色或者黄绿色粪便,哺乳仔猪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恶臭。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痊愈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成年猪和育肥猪症状较轻,主要表现是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经过药物控制2~4d后,大多数能够自愈。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大都于2~5d内死亡。控制方法主要是妊娠母猪于产前40d注射猪传+流二联疫苗。对症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硫酸新霉素和多西环素等水溶性制剂。
此外,对于猪细小病毒病、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3 综合防控技术
为确保生猪在秋冬季节健康生长发育,提升猪的抗病能力。为此,建议规模猪场在秋冬季节要采取如下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3.1 构建和完善生物环保体系建设,建立永久性防御屏障
生物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场址条件、环境保护、粪污无害化处理、品种繁育、生物饲料、防检治疗、综合保健、卫生消毒、养殖场环境控制、福利化饲养等多项综合技术措施。因此,规模养殖场全方位构建生物安全体系,搞好人与环境、猪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些条件不具备、设备不完善、生物安全设施不配套的规模养猪场,要加快技术改造,全方位推进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升规模档次,尽快建立起永久性防御屏障,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饲养环境。
3.2 加强检疫监测,阻断外来疫源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检测制度,对猪的主要疫病,如猪瘟、猪流感、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等,要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掌握疫病动态。一方面检测猪的免疫抗体,考察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另一方面可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依据。对于引进的种猪、仔猪要隔离饲养,观察疫情,及时补针免疫,待隔离饲养30d,确认无病后,方可合群饲养。
3.3 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经营模式
规模化猪场要全面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根据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经营现状,一定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饲养阶段的全进全出,以减少或避免猪群间的疾病互相感染机会。在生产中要根据猪的日龄、个体发育和圈舍面积等情况,做到合理分群,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减少应激因素和发病几率。
3.4 加强猪舍环境控制
为了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秋冬季节一定要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卫生,适时调节猪舍保温和通风的强度,猪舍温度保持在18~25℃之间,猪舍湿度控制在65%左右,过高的湿度或过多的有害气体,会诱发猪的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的产生。所以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改善猪舍空气质量。
3.5 制定科学的综合预防保健方案,培育健康猪群
规模猪场都要根据当地(本场)的疫病流行、季节变化以及生猪生长发育阶段(哺乳仔猪、小猪、中猪、育肥猪、母猪)等具体情况,制定和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预防保健方案。采用中草药制剂(如中药清瘟败毒散)及相关药物,定期投药保健,由治疗性用药转向预防保健性用药。增强体质,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和抗感染能力。
3.6 搞好卫生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规模养猪场要建立卫生、防疫、消毒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规章制度,杜绝病原物生物滋生,杀灭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定期搞好猪舍、饲具和环境消毒,做到卫生消毒常态化、制度化。
总之,秋冬季节是生猪发病的高峰时节,各规模养猪场都要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强化综合防控,提升规模档次,提高生猪抗病能力,确保生猪健康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