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动车组布线工业化品质实施及车辆过线孔密封改善

2017-01-31于兴伟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动车组

于兴伟

摘 要:着国家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如何提升高铁制造品质成为了我们这一阶段新的目标,制造过程模块化、标准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车辆布线作为动车组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打破旧的布线思路与布线模式,积极追求布线施工效率和施工品质的提升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动车组车体过线孔的密封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动车组 车体过线孔 密封方法

引 言

随着公司动车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以及我们对高品质车辆布线的不断追求和对布线过程条理性、逻辑性的不断探索。目前制定一套具有广泛适用性,能够提升车辆布线工业化品质的施工方案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梳理线束整理方式,明确线束捆扎步骤,完善堵胶要求,细化施工标准。

1动车组车体布线概述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高铁事业,公司在动车组方面的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研发技术和制造技术由实现能掌握和能制造转为再创新和出精品。制造技术是影响产品质量好坏的最直接因素,而车辆布线(包含电缆从原材料状态到最后组成线束后与两端设备连接的全过程)因电缆在动车组中承担的功能及自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又成为了制造技术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过去几年先进制造理念的引入和先进制造装备的配备我公司车辆布线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时期目标的变化,我们公司的车辆布线水平已无法满足实现车辆布线工业化品质这一发展需求的实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操作者施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缺乏大工匠精神。(2)施工标准表达方式直观性差,操作者理解易出现偏差。(3)施工过程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模块化程度低。以上问题目前阶段解决措施:(1)借助项目平台推行基础技能培训,结合实际应用讲解技能提升要点,灌输工匠精神,培养布线大工匠。(2)针对项目结构特点制作施工标准卡片,直观展现施工标准,减少操作者对标准的理解偏差。(3)针对不同的车辆布线结构划分施工模块,总结归纳施工模块结构特点优化施工方法提升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4)借助工装样板等施工手段确保施工标准一致性,提升施工标准化程度。开展新技术应用学习,积极摸索实践新技术在车辆布线上的应用,例如探索线束自动剪线、线束端子自动压接、布线施工记录智能化。

自公司引进高铁技术以来,通过对动车组技术不断的摸索与实践,公司的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动车组的自主设计与制造已成为现实。随着国家高铁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对我们新一代高铁工人来说又有了新要求,如何实现动车组制造的工业化品质成为了新的目标,制造过程具有高程度的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模块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车辆布线作为动车组制造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线方式的变革与布线水平的提升已刻不容缓。在动车组技术引进之初,先进的制造理念和制造装备也一并被引进到实际生产当中,车辆布线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用户对动车组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用户的变化,用户对车辆布线水平要求也越来越严苛,目前的车辆布线水平已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将通过本课题对目前公司车辆布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攻关过程描述

2.1梳理布线问题。线束交叉问题、布线效率低的问题、布线错误不易发现的问题等。

2.2找出布线问题根源。(1)布线路径从原始设计上就存在线束交叉,布线随意性较大造成线束交叉;(2)布线过程对线束的辨识度低、线束信息标识不够醒目;(3)布线标准不够直观、易产生理解偏差。

2.3优化布线方式与布线路径。(1)策划布线顺序实现型腔大线与底架线槽大线布线顺序固定化;(2)策划制作不同颜色的线束标识贴,提高线束的辨识程度,方便布线线束找寻与布线正确性检查;(3)优化布线路径针对发现的线束交叉根源,优化布线路径,最大程度减少布线交叉点。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梳理优化车辆布线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3过线孔线束封堵探究

现有过线孔线束封堵方法采用发泡胶填堵过线孔,密封胶进行密封的方式对线束进行封堵,原有线束在进行封堵时,因线束过多并且没有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法来进行施工,在气密试验时经常发生漏气的现象。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方式:1)将线束按照不同去向进行分类,并按各个线束的去向摆好位置,同时理顺线束避免交叉,确保同一去向线束间紧密贴合。2)在底架过线孔内部将同一去向线束做为一个线束組用扎带扎紧,扎带应位于过线孔中部,以此来避免因电缆保护(编织套管)与电缆间产生缝隙。3)在底架过线孔内扎带捆扎位置,将每个线束组内各个相邻线束间填充密封胶,消除每个线束组内各个相邻线束间的缝隙。4)用工装对底架过线孔下部进行封堵,填充发泡胶,在发泡胶开始凝固前应适当的抖动线束,使线束组与其相邻线束组间都流进发泡胶,确保发泡胶填充完全。注意:过线孔内捆扎线束的扎带应被淹没在发泡胶内,这样可以保证过线孔的密封性。5)待发泡胶凝固后,用手剔除多余的发泡胶(露出过线孔上平面)。6)对过线孔上方整体涂打密封胶,确保发泡胶上方全部被密封胶填充,密封胶涂打边缘要向过线孔外部延伸至少15mm。7)密封胶涂打完毕后,将线束固定在夹层线槽入口处,避免撤掉过线孔工装后由于线束重力作用导致密封胶及发泡胶脱落。用密封胶将线束固定时形成的缝隙进行添堵,确保密封可靠。8)用溜平剂对密封胶表面溜平。

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提供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法,以便于过线孔线束封堵,提高施工效率,提高封堵质量,提高车辆气密性。此方法使原有保压时间提高到84秒,是试验标准要求保压时间40秒的2.1倍,应用效果良好可靠。本次立题将通过梳理布线逻辑,明确布线顺序。创新标准表达方式,直观展示标准要求。推广工匠精神,提高人员技能水平等措施,提升对车辆布线工业化品质的直观感受,打造车辆布线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祥涛,米彩盈.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动力车车体强度分析[J/OL].机车电传动:1-5.

[2] 陈淑琴.动车组被动安全防护装置分析[J].甘肃科技,2018,34(17):46-47.

[3] 高国强,郑玥,曹保江,袁德强,张国芹.动车组过吸上线时保护接地电流分布特性[J].铁道学报,2018,40(08):60-67.

猜你喜欢

动车组
动力集中电动车组综合控制柜热分析计算
高速动车组调试故障研究
动车组列车和传统列车有什么不同?
“湖南造”首列CJ6动车组上线运营
首列WiFi全覆盖的和谐号动车组 上线运营
A Glance of China High Speed Train
“熊猫动车组”获量产资格
乘动车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