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浸润审美意趣

2017-01-31王桂娟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象征审美情境

王桂娟

摘 要:在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把握诗歌的语言美、情境美、情感美、思想美,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进行培养,深厚学生的古文积淀。

关键词:情境 象征 想像 审美

古典诗歌在文学世界中影响极广,它赋予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熏陶力。中学生的审美感受敏感而又强烈,审美联想和想像比较丰富,他们对崇高的形象虔诚崇拜,对喜欢的东西爱不释手,对丑恶的事物恨之入骨。在古典诗歌中发掘美感受美,就成了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教师应该能够融会贯通,体会诗歌的美,开掘诗歌艺术的宝藏。首先要疏通字、词、句,体会诗歌中细而微的意义,然后再体会诗歌的情感、情境及思想美。

一、揣摩语言美。

古人作诗注意锤炼语言,使其更生动形象,往往一字一词而反复咀嚼揣摩。“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目的是为了让诗的语言释放最大的审美能量。在欣赏诗歌时,要还原古人作诗时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炼字的贴切和用语之精妙。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望”字点出了透过迷蒙的风烟,远望秦蜀两地,想到后会无期,心中会涌起一丝不舍的思绪,应该引导学生反复体味这“望”的妙处,揣摩这两节诗所体现的诗人对远离朋友的真挚情感。诗人用词精炼、形象、富于色彩的语言在有限的诗行里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审美境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润如酥”透出了小雨的甜美甘醇,极富韵味。雨中的小草刚破土萌芽,遠望才呈现一片朦胧的绿意,近看却觅不见踪迹,活现了早春生命的足迹。通过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美,使学生多方面感知诗的语言美,就会获得审美享受。同时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境和美感,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诗要低回地诵”。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停顿、重读、音韵、节奏的领会,引领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去领略诗语言的音乐美,开启诗歌审美教学的主要门户。

二、把握情境美

联想和想像是艺术的翅膀,读者借助于联想和想像,可以实现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教师要启迪、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获得作品中审美形象的感染和情境的熏陶。例如:韦应物《滁洲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描绘了荒江野渡,行人稀少,既已薄暮,又逢阵雨涨潮,山涧边早已经没有行人,本来就很荒凉的古渡口头更是无人来渡,诗人是怎么表现这一“无人”幽静的境界的呢?主要突出了一只浮泊在水面上的空船,想像一叶孤舟,无人来渡,正悠闲自得地横躺水面,听任潮拍雨打,悠悠然随波摆动,在引领学生体会的过程中,就要启发、点化,触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想像一叶孤舟,在水面随波飘荡……要善于开拓出五彩缤纷的赏心悦目的美妙情境,达到思接千载的审美目的。因为每一首古典诗歌都需要学生们细细地去感悟品味,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教师应给学生们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合适的氛围下去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把握好每首诗歌,增强学生们的分析品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而且也会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探索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

三、体会情感美

古典诗歌常常采用托物言志、融情入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使文章感情深挚深沉。教学过程中,深入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才会体会诗的情感美。教师就要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调动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使诗歌成为净化学生心灵的良好土壤。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创造了一种辽阔苍茫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的天地虽大,知音难遇的孤寂之感和岁月无情,时不待我的深沉感叹,这种孤独之所以能这样深沉地打动读者,就是在于诗人表现的不是惯常的小女儿情怀,不是思念一个人的孤独,而是对整个命运和人生的超然物外的大关怀所带来的孤独。《醉花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创造出了一个凄清寂寥悲婉的深秋怀人的境界。闭关帘底,孤苦伶仃将无穷悲伤呈现于眼前。学生沉醉于健康昂扬的情感世界,进入古人大师的历史文化的背景中,和古人共鸣,延承文化脉搏,就获得了学养的积淀和人格的升华、审美的情致。

四、理解思想美

诗歌之所以采用整体象征,也由于诗人的构思意图不一定把作品题旨局限于意象的视野。从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对人世间真善美的追求。如:教学《蒹葭》一诗要引导学生把握伊人的象征意义。《蒹葭》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有三种说法:刺襄说求贤说、忆友说、爱情说。现今“蒹葭伊人”以成为怀人的话语,我们认为针对具体场景来分析,爱情说更能言之成理。宋朝朱熹说过:“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这个伊人也不仅仅可以指追求者的意中人,又是一个怎样的象征物呢?伊人还可以象征着理想、成功;伊人还可以象征着目标、幸福;伊人还可以是信念、希望的代名词;伊人还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见沧海象征着作者能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博大胸襟。这样的象征手法绵承古典,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古典诗歌教学离不开情感与审美投入,需要教师和学生真情投入,需要教师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大力培养,才能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迸发思想的火花,凭借想像和联想的翅膀,体会超然物外的情趣和审美感受,深厚古文学习的坚实积淀。

猜你喜欢

象征审美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