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刍议

2017-01-31王凤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帝国主义共同富裕民族

王凤

摘 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和统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面临两大历史任务是:一、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实现国家经济繁荣富强,人们摆脱贫困,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相互内容不同,但二者又密切相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近现代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浅陋的论述。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 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已经率先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相继法国也爆发了资产积极革命,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机器化生产,生产能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长,此时本国的市场和原料都已经不能再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为了扩张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原料,增加原始资本积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疯狂的向外发动殖民战争不断扩张,贩卖走私鸦片,从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国家疯狂的搜刮、掠夺大量财富。但清朝末年清政府还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美梦中,对外闭国锁国,对内故步自封顽冥不化,发展程度早已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此时的西方列强早已把目光盯向了中国这个地域广阔,物产丰富的国家。1840年,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紧锁的大门,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和统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在疯狂的搜刮和掠夺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富有,但中国国力越来越衰弱,人民生活越来越贫穷。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多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人民推向水深火热,带给人们的是屈辱、灾难和痛苦。对外中国无民族独立,毫无主权而言,对内国力日渐衰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中国人民的灾难是由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和剥削造成的,中华民族想要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就必须要推翻这三座大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民需要解决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鸦片战争后,中国战败的巨额赔款和割地求和的行径使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行更加猖狂,除了疯狂的掠夺金银财宝,帝国主义还对中国实行倾销政策,镇压和打击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经完全被帝国主义所掌控,中国想要振兴民族工业困难重重。另外,封建主义统治下,土地实行私有制,百姓失去土地生活更加困顿,而且封建主义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对一切新的生产方式采取抵制政策,中国的经济始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这种小农意识导致生产力严重被束缚,经济得不到发展。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洗礼和民间起义的打击,清朝政府一些官僚逐渐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厉害,为了解决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维护封建势力的统治,清政府也采取过一些自救措施,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洋务运动去,清政府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引起武器设备等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先后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最终这场带有封建性质的自救运动还是以失败告终,中国并没有因為这场运动从此走上自强、富裕的道路。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中国第一批现代企业的出现。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封建势力发起的、具有封建性的运动不可能使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当时的处境,另外过于依赖外国资本的运动也不会使中国摆脱内用外患的局面繁荣富强。历史实践证明,中国想要振兴自己的民族经济,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繁荣富强就必须打破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改变国家的政权。如果不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几座大山,中国的经济发展永远打不开局面,生产力依然得不到解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得不到改善。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是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终极目的。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后,社会形态必然会放生改变,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必然被清楚,旧的生产关系被打破,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我们必然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势必得到提高,国富民安,综合国力也会大大提升。

中国人民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才能从根本上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改变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彻底解放生产力,而国家只有真正的繁荣富强了才能改变中国对外的地位,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由此可见两大历史任务之间联系密切,互不可分。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承受着屈辱和压迫,但也抗争,这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谋求发展的过程,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势必就会被挨打,我们应该时刻谨记历史,不忘初衷,勇于承担责任,奋斗不止,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俞祖华.近现代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研究述评[J].晋阳学刊,2018(04):10-23.

[2] 李君如.中国梦的意义、内涵及辩证逻辑[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7):14-17+91.

[3]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J].民族研究,2013(03):1-14+123.

猜你喜欢

帝国主义共同富裕民族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MINORITY REPORT
帝国主义奴役中国民众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