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竞争四十年:青岛在崛起还是在没落?

2017-01-31滕林山

西部论丛 2017年12期
关键词:排行榜青岛经济

滕林山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起点,此后四十年,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轨,城市间的发展竞争逻辑,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国营经济比重下降,民营企业崛起,曾经的经济高地东北进入困难时期;陆权时代让位于海权时代,三线建设地区在沿海外贸城市的光环下黯然失色;资源型产业被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取代,钢铁重工业城市辉煌不再……

四十年来的中国城市竞争,可谓风云变幻,中途伴随着政策变化、城市化、全球产业迁移浪潮等诸多因素,强弱格局不断洗牌。

一.那么这四十年来,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青岛在崛起还是在没落?

(一)四十年来一二线城市的差距在缩小,此时的重庆还没有直辖,而全国三强城市,被直辖市包揽了,可见国家政策资源对城市经济的巨大加持效果。不过彼时全国的经济要素,高度集中在少数城市,所以同样是直辖,上海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实力都有明显的差距。北京、天津和重庆三者的GDP加起来,还是没有上海高。

可以看出,上海所代表的中国经济,在千禧年前后迎来了四十年来最快的增长时期,2003年到2007年间,全国GDP增速都维持在10%以上。

这一时期恰逢中国入世,同样也是户籍松绑之后大规模人口迁移的开始,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不过相对于1978年来说,改革开放东风和市场经济马太效应,并没有让城市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至少从全国经济二十强来看,这些来自各省的头部城市,GDP差距在不断缩小。

经过四十年的追赶,头部城市之间的实力越来越接近,这也意味着排位竞争越来越激烈。比如今年前三季度,西安重新杀回全国二十强。

(二)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949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重心都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北,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北方城市。

这一方面是由于地缘、国际政治等原因,比如背靠苏联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另一方面,也是重工业天生靠近资源型产地的规律使然,比如内蒙古、陕西等产煤大省,石油城市大庆。

以1978年为例,经济十强城市中,北方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占据6个席位。而在经济二十强中,北方城市占据11个席位。

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序幕,东南沿海一带因为天然的海港优势,成为对外贸易的前沿地带。庞大的来料加工业订单,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场。

广州这座传统的商贸城市,开始逐渐爬升;诸如长三角的苏锡常,珠三角的佛山、东莞等也进入逆袭通道。另外小渔村深圳火速成长,让南方拥有了一线城市中的3个席位。

与此同时,北方的重工业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黑吉辽三省的省会之外,典型如鞍山、唐山、大庆等,开始走向没落。

1988年,青岛、哈尔滨跌出前十,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降到4个,二十强城市中,北方降到9个;

1998年,沈阳、大连跌出前十,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只剩北京和天津2个,二十强降到8个;

2008年,青岛杀回前十,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有3个,二十强降到7个;

2017年,青岛再次掉出前十,中国经济十强城市中,北方城市2个,二十强只剩北京、天津、青岛、郑州4个。

四十年来经济和产业的南迁,让北方城市显得有些失落。除了东北的沈阳、大连、哈尔滨等地外,山西太原、河北唐山,包括内蒙古的包头,都陷入了资源型城市的典型困境。

经济南迁的大势,影响的还不只是秦岭淮河以北。“智谷趋势”此前一份数据研究显示,长三角面临着被珠三角超越的局面,(三)未来经济还会继续向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以南北,而是以东中西为参照,经济重心的分布基本没什么变化。

1978年全国二十强中,中西部只有重庆、成都和武汉;算上2008年后杀入二十强的长沙、郑州,以及在二十强边缘徘徊的西安,只占据6个席位,中国城市的豪强仍然聚集在东部沿海。

(四)谁最耀眼?谁最失落?

以全国经济二十强为参照,我们大致可以对一些有亮点的城市进行分档:

1.最“稳”的三座城市:上海、北京、天津

上海、北京牢牢占据着二强席位,稳如泰山;

最耀眼的三座城市:深圳、苏州、杭州

2.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成为全国首个经济特区,不输直辖市的政策倾斜,加上毗邻港澳得天独道的区位优势,让它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四大一线城市。

苏州地处县域经济发达的包邮区,1978年时,其经济体量位列省会城市南京之后,排在全国15名左右,到1988年就强势杀入十强,位列第7,2008年甚至有着蹿升到全国第5的高光时刻。

杭州并非工业城市,1978年的GDP只有28.4亿,排在全国19位左右,1988年便跻身全国前十,目前稳定在此区间。而且,作为阿里的总部所在地,在新经济等诸多领域,杭州可谓独树一帜,具备与一线城市抗衡的实力。

3.最失落的三座城市:沈阳、大连、哈尔滨

2017年全国二十强城市已找不到它们的身影,大连排在全国第22名;哈尔滨和沈阳,分别位列第32名和33名。

4.2018全球城市竞争力排行,青岛摘得"双料冠军"

二.

2018第十七届全球国家(城市)竞争力分类优势排行榜在中国香港发布,青岛位居2018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城市排行榜和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榜首。

青岛是一个旅游特色非常鲜明的城市,近期更突出营造富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体系,世界博览城的建设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更为这个城市的旅游特色注入了新的内涵。为此,青岛在2018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城市排行榜中位居榜首,拉萨、昆明分列第二、第三位。

与此同时,青岛还位列2018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季军,杭州以其在2018中国十佳诚信政府排行榜中,紧随香港、澳门,名列第三;

如果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让青岛惊艳世界,一跃而上世界城市舞台的中心,那么这次上榜体现出来的则是青岛的厚积薄发。从2018全球竞争力分类优势排行榜中可以看出,青岛排名雄踞榜首,几乎可以勾勒出青岛的城市特色和竞争力,无论是城市环境、旅游资源,社会安全,无论是城市生长力还是百姓幸福感,青岛都有突出表现。

我们应该进一步坚持发挥好后上合时代带给青岛的馈赠和发展优势,加快推动有青岛特色、有世界影响力的重大旅游项目,让青岛的旅游产业发展借助峰会的契机实现一个大的跨越,在后续的发展过程里,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青岛在竞争中逐步落后于南方城市,也跌出了前十名,我们要跳出舒适圈,拉伸发展版图,各区市同时发力,形成了全域统筹发展的态势,海洋、装备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异军突起,形成青岛力量。

立足自身特色,勇于创新,加开新旧动能转,学习南方城市,引进新业态新模式,因地制宜,汇聚人才,形成宜居城市+科研创新基地,实施打造数字化“硅岛”战略。

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城市竞争没有终局,也没有永远的赢家。青岛要打好特色牌,实现大跨越。

猜你喜欢

排行榜青岛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排行榜
排行榜
排行榜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
美妆排行榜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