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应关注猪痢疾
2017-01-31章红兵周伟灵
章红兵,周伟灵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2.海南育奇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海南 定安 571200)
猪场应关注猪痢疾
章红兵1,周伟灵2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7;2.海南育奇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海南 定安 571200)
猪痢疾(SD)是由猪痢疾蛇样螺旋体引起的以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猪,发生血样便、黑便或黏液性出血性腹泻。
1921年Whiting等首次报道之后,一直到1971年才明确本病的病原为蛇形螺旋体属中的猪痢疾密螺旋体,后更名为猪痢疾蛇样螺旋体(Serpulina hyodysenteriae,Sh)。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的报道。我国自1978年10月在进口的美国种猪中首次确诊了本病。1979—1985年先后在山东、宁夏、福建等省(区)发生,发病率有的高达70%~80%,病死率为43%~65%。到目前已有20个省、市发生本病。说明本病在我国已较为普遍存在,成为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为猪痢疾蛇样螺旋体,属于蛇形螺旋体属(Seipulina)成员,存在于猪的病变肠段黏膜、肠内容物及排出的粪便中,革兰氏阴性,耐氧或厌氧,长6~8.5 μm,直径为0.32~0.38 μm,有4~6个弯曲,两端尖锐,呈缓慢旋转的螺丝线状。新鲜病料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较活泼,以长轴为中心旋转运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间,从菌体两端分别伸出7~9根轴丝,在原生质圆柱的中间部分重叠。普通的阿尼林染料可以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或弱阳性,一般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培养比一般细菌的要求苛刻。应用含10%胎牛血清(或兔血清)的胰酶消化大豆汤(或琼脂)、胰酶消化大豆鲜血琼脂和含牛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的无血清培养基,在无氧条件下,H2(氢气)和CO2(二氧化碳)的比例为5~20∶80~95(以钯为触煤)可以繁殖这种螺旋体。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细小,中心比较干燥,呈半透明的扁平状,周围呈云雾状。于38℃培养4~6 d,在鲜血琼脂上生长,有明显的β型溶血。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生靛基质。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硫化氢、明胶水解和脲素酶等试验均为阴性。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粪便中的螺旋体在25℃条件下,能存活7 d,5℃61 d,-80℃能存活10 d以上;对热、干燥敏感[1];可被过氧乙酸、克辽林、煤酚皂和氢氧化钠迅速杀死。
2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流行中只引起猪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体重15~70 kg的猪多发,乳猪和成年猪少发。许多国家报道常因引进猪只后经2~3周开始发病。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夏末和秋季多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猪带菌可长达数月。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生活在肠道内,可随粪便排出而污染地面、饲料、饮水和周围环境,通过饲养员、用具和运输车辆的携带而传播。健康猪吞食下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而感染。猪场的人员、车辆、设备、啮齿类动物和鸟类都可能进行传播,所以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有利于控制猪痢疾的传播。猪群密度高、饲料变换、去势、寒冷、环境卫生不良和运输等诱因使猪的抵抗力降低,可使发病增加[2]。
本病的流行经过一般比较缓慢,持续时间长。在较大的猪群流行,常常拖延几个月[3]。病原可经常不断地随粪便排出,使防疫消毒愈加困难,导致猪群中本病缠绵不断。
3 发病机制
病原通过口腔进入体内,由于粪便中黏液的保护作用,可使其进入大肠而不被破坏。大约在2 h内进入肠黏膜隐窝。在此处繁殖后侵入杯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并干扰或损伤这些细胞的功能。试验表明,在细胞被损伤的过程中,主要是脂寡聚多糖和溶血素的作用。炎症反应和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使结肠的上皮细胞失去重吸收氯和钠离子的功能,最后导致大量液体和离子流失,或因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而死亡。
该菌通过趋化作用附着在猪胃黏蛋白上,因而能与结肠上皮细胞密切接合。病原菌并不侵害大肠固有层以外的组织,且在其他器官也没有明显的病变,典型SD对全身主要影响的结果是由肠炎引起的体液和电解质失衡,最急性死亡的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内毒素所致。
4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病例的潜伏期为3 d至2个月以上,多数病例为1~2周。用病料人工感染或用培养物感染,潜伏期分别为3 d和5~10 d。饲料中添加低浓度的抗菌药物则可使潜伏期延长。
腹泻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但它的严重程度差别很大。猪群暴发本病时最初1~2周内多为最急性和急性,随后逐渐转为亚急性和慢性为主。病程由1~2 d至3~4周不等。
最急性病例往往突然死亡,几乎看不到腹泻,是猪群开始暴发本病的征兆,随后出现急性症状。病初精神稍差,食欲下降,粪便变硬,粪块表面附有条状黏液,之后迅速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柔软或水样。有的病例在1~2 d内粪便充满血液和黏液。在出现腹泻的同时,体温稍高(40~40.5℃),维持数天后下降至常温,死亡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精神沉郁,体重减轻,渴欲增加,粪便恶臭,含有血液、黏液和坏死的上皮组织碎片。逐渐消瘦,腹部凹陷,无力起立,极度衰弱,最后常因脱水、酸中毒和血钾过多而死亡。
亚急性和慢性病例病情较轻。慢性型病猪的粪便中常含有均匀的暗黑色血液,俗称黑便。慢性病例病程较长,进行性消瘦,生长迟滞。病死率虽低,但生长发育不良。有许多病例能自然康复,但在一定间隔时间内,部分病例可能复发,甚至死亡。
乳猪一般不感染,即或感染也不表现典型的症状,少数出现卡他性肠炎,但没有出血。
SD的临床症状似乎呈周期性发生。在感染了该病的大猪群中,症状每隔3~4周出现1次,症状的这种再现常常只发生于饮水或饲料中的治疗药物被除去之后。
已经康复的猪可能无症状,但其粪便仍可排出病原。康复后无SD临床症状达70 d内的猪会将疾病传染给易感猪。
5 病理变化
5.1 眼观病变
明显的特征是大肠有病变而小肠没有,常在回盲结合处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急性期的典型变化是大肠壁和肠系膜充血和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浆膜上出现白色或稍凸起的病灶,黏膜肿胀,皱褶基本消失,黏膜被黏液和带有血液的纤维蛋白覆盖。结肠内容物柔软或水样,并有渗出物。病程稍长时,大肠壁水肿程度可能减轻,黏膜病变由于纤维蛋白的渗出变得更为严重,形成厚的黏液-纤维素含血伪膜。更慢性的病例,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薄的致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很像明显的坏死。
5.2 显微病变
仅在盲肠、结肠和直肠可见到明显的显微病变。典型的急性病变包括因血管充血和体液与白细胞的外渗造成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增厚。杯状细胞增生,腺窝底部的上皮细胞被拉长。固有层白细胞数量增加,毛细血管周围常有嗜中性白细胞集聚。在病程的早期,肠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导致毛细血管暴露。由于局部出血的结果,使本病急性期阶段结肠内容物产生典型的血斑外观。病的晚期变化是黏膜隐窝中和大肠黏膜表面有大量纤维蛋白、黏液和细胞碎片,黏膜表层广泛性坏死,固有层可见大量嗜中性白细胞。肠腔和隐窝内有大量的猪痢疾蛇形螺旋体。
5.3 血液学变化
白细胞总数增加,但不恒定,出现大量未成熟的白细胞,造成明显的核左移。红细胞沉降速度和纤维蛋白水平出现暂时性增加。血清钠、氯、重碳酸盐值下降并出现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病的末期会出现高血钾,引起病猪酸血症死亡。
6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从结肠黏膜和粪便中分离和鉴定致病性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取肠黏膜或粪便制成涂片,用位相差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以结晶紫、碱性品红、维多利亚蓝4-R染色后,用普通显微镜检査。
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分离多采用特殊的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即含壮观霉素和牛或马血清的胰酶消化大豆脂。用棉拭子采集结肠和粪便样品,划线接种于培养基上,置厌氧容器内,里面放有冷却的钯催化剂和H2与CO2混合气体。在42℃中培养24~48 h,最长要达到6 d。从溶血环中选择菌落检查,确定为螺旋体后,再进行纯培养。由于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非致病性菌株以及无害密螺旋体(Treponema innocens)的存在,使本病的确诊复杂化,应注意加以区别[4]。
目前已报道多种检查试验感染猪血清中抗猪痢疾蛇形螺旋体的血清学试验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被动性溶血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各种方法各有优点,可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某1种或几种使用。
本病应与引起腹泻的其他疾病,如猪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猪沙门氏菌病、鞭虫病、肠道溃疡和其它出血性疾病加以区别[5]。
7 治疗
猪痢疾药物治疗的基本要求是症状消失快、停药后不复发,经济方便。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灵乐星(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高利乐(盐酸大观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可瑞斯(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痢菌净(乙酰甲喹)、泰妙菌素、杆菌肽、庆大霉素、泰乐菌素、维吉尼亚霉素等。
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用药前最好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配合使用“优壮”(复合免疫多糖粉),可增加猪只的采食量,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善生长缓慢、肠道失衡和腹泻现象,协同治疗猪痢疾。也可配合使用“常安舒”(复合氨基酸锌粉),提高机体抗应激力和抗病力,重建肠道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协同抗生素提高疗效。同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或口服补液盐,以防脱水。个别严重病猪,可以注射爱若达(右旋糖酐铁注射液),以提高机体血红蛋白量,提高猪只采食量,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猪只抗病能力。
在治疗时,应保证给予足够剂量的药物,应根据病猪的体重投药,不能按饲料或饮水量投药。同时,因为该病病程较长,应根据病情进行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的产生。
在投药期内应经常清扫和消毒地面,对猪舍内设施设备及工具进行清扫和消毒,使病原菌在环境中的存活减至最少;减少猪群密度,提高猪群环境温度;减少猪场的鼠害。
猪痢疾属于典型的局限性肠道传染病,康复猪带菌时间长,粪便中含有病原体,经常随粪便排出体外。因此,应对粪便及时彻底消毒,使之无害化。
8 预防
杜绝传染源,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和药物预防,进行综合性防制措施,方能达到控制和净化本病的目的。
引进种猪时,应加强引种检疫,引入无病史的种猪,同时实施隔离检疫,定期观察。
平时应注意卫生管理和消毒防疫工作,员工的鞋、进入猪场的任何物品与车辆都应严格消毒。及时清扫圈舍,搞好粪便管理,猪舍内的坑应该没有积水,保持猪舍干燥和防蝇灭鼠。
减少各种应激,保持适当的饲养密度。
在饲料中添加“灵乐星”、“高利乐”或“可瑞新”中的一种,配合“优壮”或“常安舒”等进行预防,可取得较好效果。
[1] 郑兆来.对猪痢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3):80.
[2]Taylor D J,李希林,陶莉.猪痢疾的现状[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5,25(3):38-39.
[3] 韩国全,颜其贵,郭万柱,等.猪痢疾的实验室诊断[J].猪业科学,2010,27(2):34-37.
[4] 周斌.猪痢疾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2010,27(2):28-30.
[5] 勒咱.猪痢疾的类症鉴别及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 42.
(编辑:柳青)
S858.285.1
A
1002-1957(2017)02-0086-03
2017-03-12
金华市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014-2-00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7-1)
章红兵(1966-),男,浙江兰溪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猪场管理与猪病防治.E-mail:zlru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