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

2017-01-31万遂如

养猪 2017年2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只养猪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

万遂如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吉林 长春 130122)

生态养猪又称健康养猪,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包括环境生态学、动物微生态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一项系统工程。其实质就是要探索建立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符合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现代养猪生产模式。目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养猪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生态养猪是其自然的选择,也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生态养猪的最终目标是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无公害的动物源性食品,保障人类的健康。发展生态养猪要有坚强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的管理措施,才能使养猪业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与生态化养殖发展之路。为此,本文就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略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1 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养猪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十二五”以来,畜牧业生产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其中猪肉生产量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已达到60%,约占全球猪肉总产量的50%。养猪业在数量上与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养猪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难题。

1.1 养猪场的退养问题

根据农业部下发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要求,将全国养猪区域布局规划为:重点发展区、约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4大区域模式。这样全国就有许多散养户、小型养猪场、大规模的养猪场,以及限养区和禁养区的养猪场都要进行关、停、转或退养。由于猪群退养数量大、退养专业户多,补偿资金压力很大,补偿标准差异也大,因此存在一定的社会风险。

1.2 养猪业发展用地困难

当前许多养猪户退出限养区和禁养区后搬迁到新建养猪场要使用土地;环境保护处理粪污搞建设需要用地;老猪场改扩建需要用地;加之国家“十三五”期间,生猪规模化与集约化养殖比重提高,新建猪场需要用地等,致使养猪业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有13亿多人口,而耕地面积只有10亿多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因此,国家对农业用地管理非常严格,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生态养殖的空间十分有限。

1.3 养猪业发展环保压力增大

据有关测算,当前我国畜禽养殖粪便产生量每年约达40亿吨,而综合利用率不足50%。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的96%、56%和38%,可见畜牧业养殖已成为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全国生猪粪便产生量每年超过6亿吨,约占畜牧业排放总量的1/3。养猪场要将干猪粪变成有机肥料原料、将污染水变成清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粪污处理设备与建立处理厂房等,进口一台外国产的机器价格约为300万元,国产的产品为100万元。这些问题对养猪场压力很大,必须要在养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加以解决,才能使养猪产业沿着生态养殖的方向持续发展。

1.4 养猪生产资源紧缺导致成本升高

1.4.1 饲料资源的紧缺 我国养殖业的饲料原料长期缺乏,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缺口较大,大量地要依靠从国外进口。2015年从国外进口大豆约8 169万吨,同比增长14.4%,进口量是国产量的5.14倍;2015年从国外进口玉米达47.3万吨,进口量增长82%。由于饲料原料的紧缺,造成养猪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居高不下,比如豆粕价格最高时上涨至4 000元/吨。因饲料原料价格过高,饲料产品也相应上涨,致使养猪成本不断升高。

1.4.2 员工的流动性加大 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外出进城打工,少量的进入养殖场当员工。由于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工作环境污染、工作时间长、辛苦劳累、工资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员工流动性加大。养猪场只有提高工资标准,才有可能留住员工。特别是一些高学历的技术人才非常短缺,他们不安心在猪场工作,而且要价更高。由此导致养猪成本升高,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4.3 优良种猪资源紧缺 由于我国长期盲目的从国外引进多品种的种猪群,造成种猪品种混杂,生产性能下降,形成了引种-退化-引种的恶性循环。国内的传统优质的种猪品系良种化进展缓慢、遗传育种与改良计划、培育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种猪源工作不力,导致我国优质良种猪资源十分紧缺。据有关报道:目前我国生产母猪饲养量约5 000万头,外三元瘦肉型母猪(长大或大长)占80%,若按年更新率30%计算,则每年需要补充优质生产母猪1 200万头。全国现有优质瘦肉型种公猪约40万头,若按年更新率50%计算,则每年需要补充优质良种公猪20万头。从当前的良种猪市场来看,其缺口很大,特别是瘦肉率高、肉质好、饲料报酬高、生长快、抗病性好的优质良种猪更为紧缺,这对养猪业的长远发展影响很大。

1.4.4 土地资源十分紧缺 目前国家对农业用地限制非常严格,由于受到供给总量限制,养猪生产用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地流转难度加大,流转成本也大幅升高,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

1.5 养猪生产效率低,缺乏竞争力

虽然我国生猪养殖数量达到7.1亿头,但其生产效率普遍较低。繁殖母猪产仔数、出栏率、出栏胴体重、饲料转化率及养殖成本高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美国、法国、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每头生产母猪每年可提供商品猪达25~30头,每头猪增重100千克只需要140~160天。我国饲养的生产母猪每年提供商品猪比国外先进水平少8~10头;生猪每增重1千克比欧盟多消耗饲料0.5千克;养殖成本比美国高出40%左右。我国生猪出栏率为132%,而发达国家一般都达到160%以上。我国平均每头存栏母猪年提供猪肉1 023千克,而美国在1 800千克以上。由于我国养猪生产效率偏低,产业大而不强,综合竞争力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国际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

1.6 动物疫病流行对生态养猪的威胁

当前我国猪病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养猪生产面临着疫病的威胁。猪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老病新发,新病不断;病种增多,病原体复杂;病原变异加快,毒力与致病力增强、危害性更大;病原体持续性感染、混合感染与协同感染增多,一个猪场病毒病、细菌病与寄生虫病同时并存;一种病原的不同亚型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猪群等,致使病原体多元化、症状复杂化,给猪病的诊断与防控增大了难度。在全国养猪场蓝耳病、病毒性腹泻、圆环病毒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常年发生;伪狂犬病、猪丹毒等疫情抬头;口蹄疫、猪瘟、猪流感及链球菌病等时有发生;非洲猪瘟等外来病风险仍然存在等。由此可见,猪疫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直接威胁着养猪生产的发展,也影响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数量。

2 解决问题的方略

2.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展生态养猪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严格遵守国家颁发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的原则,加快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6年4月18日农业部下发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通知,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重点对养猪区域布局作出规划,将全国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大区域模式。按照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农业部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调整养猪区域布局,加快养猪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生态养猪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水平,为人类提供安全、优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动物源性食品,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2.2 全面提升生态养猪的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政策支持加大、生猪产业现代化等将会推动生猪生产规模提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生猪存栏数将达到55 641.06万头、每年出栏数为99 328.53万头、猪肉产量达到8 190.73万吨,生猪生产效率将得到全面提高。2025年全国生猪出栏率将达到178.52%,胴体重增至82.46千克/头。为此,需要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2.1 大力发展生猪种业,为生态养猪提供优质的良种猪群 优良的种猪群是发展生态养猪的基础和关键,品种是决定生产性能的最大潜力,在养猪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生产中的经济效益、生产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所以种猪的品种在生态养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一定要大力发展生猪种业,为生态养猪业提供优质的良种猪群。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关于促进现代畜禽种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全面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优良品种推广,加强地方资源保护与开发等。生猪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品种为主,系统开展本土化选育,打造“华系”种猪品牌。据有关报道,用太湖猪与杜洛克猪杂交,通过横交固定、继代选育、性能测定等育种技术措施,培育出高产的苏太猪,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猪数14.5头。以东北民猪为母本,培育出辽宁黑猪瘦肉型,窝产仔数13.2头、日增重800克以上、瘦肉率达60%~61%。用莱芜黑猪与洋种猪杂交培育出鲁莱黑猪,产仔猪数14.5头、肌内脂肪含量高达7.26%。这些具有繁殖力强、耐粗饲、抗逆性好、对环境适应性强、肉质嫩、味鲜美特点的优良种猪,可为生态养猪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2.2.2 开发生物饲料用于生态养猪 在发展生态养猪中要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卫生标准》和《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法律法规。严禁在猪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类、β-兴奋剂类、镇静类、硝基类等兽药,以及有机砷制剂与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等,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当前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饲料资源与生物饲料,用于生态养猪。生物饲料是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和化学合成方法生产的氨基酸与蛋白质等物质,包括单细胞蛋白饲料、菌体蛋白饲料、真菌饲料添加剂,氨基酸类、微生态添加剂、发酵饲料等。如菌体蛋白粉就是以谷物、薯类的淀粉及食品发酵工业有机废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借助酵母菌细胞合成的全价蛋白质(粗蛋白质含量>45%)以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生长因子(UGF)。又如把秸秆粉碎后,用筛选和纯化的多株菌株微生物作发酵处理,利用酶解和微生物互生关系对秸秆进行活化处理,使秸秆粗纤维分解转化成大量的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将这些高蛋白产品经熟化制粒形成补充辅料或预混料供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的猪只使用,可替代部分饲粮、鱼粉及肉粉等,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与转化率、改善饲料品质、促进猪只生长、提高产仔率、增强免疫力与抗病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饲养成本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发展生态养猪生产中一定要大力提倡使用生物饲料,如饲用酶制剂、功能性蛋白小肽、功能性氨基酸、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有机酸、有机微量元素、益生菌、微生态制剂、纤维素、糖类及植物提取物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猪生产达到猪只健康、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的目的。

2.2.3 重视猪的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维持动物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要的一切事物。欧洲一些国家在制定动物福利法律法规时,充分地考虑了动物生理福利和心理福利两个方面。我们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重视猪的动物福利。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征,科学合理、人道地利用动物;在猪的饲养过程中给予舒适、安全的生存空间,表达动物天性的自由活动、供给充足营养全价的饲料与清洁干净的饮水、新鲜的空气与良好的光照、无污染的饲养环境等;减少动物的痛苦与恐惧、降低其生理上的伤害和疾病的威胁等,促进猪只健康生长,最终为人类提供服务。过去在养猪生产中很少提及猪的动物福利问题,当前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生产中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猪的动物福利,对推进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3 统筹养殖环境的污染治理

环境是当代人类生存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属于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在发展生态养猪业中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养猪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首先要切实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变养猪生产发展模式,遵循自然规律的科学发展,统筹养殖环境的污染治理,保护好养猪生产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国务院颁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4年1月农业部又颁发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文件,均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应达到75%以上。养猪场应配备处理粪污的环保设备,有固定的粪污储存池、堆放设施和场所。粪污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与生产区保持在50米以上的距离并处于下风方向。生态养猪粪污处理可参照“二分离”、“三配套”、“四结合模式”进行。“二分离”:是指养猪场要做到雨污分离和固液分离,防止因雨水冲刷造成污水排放,从源头减少污水排放量。“三配套”:是指养猪场要配套建设沼液储存池或厌氧发酵池、配套沼气发电站、配套有机肥料厂,利用干猪粪、秸秆、菌渣等生产有机肥料。“四结合模式”:①种养结合模式:养猪场采用干清粪或水泡粪清粪方式,液体废弃物进行厌氧发酵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固体经过堆肥发酵后变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菜园与果园生产,种养结合,循环利用;②达标排放模式:养猪场采用机械干清粪,控制污水产生量,污水通过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或氧化塘、人工湿地等自然处理,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再向外排放;固体粪便可经堆肥发酵后生产有机肥料或复合肥料;③清洁回用模式:养猪场采用机械干清粪,高压冲洗,控制生产用水量,污水经无害化处理后,全部回收用于场内粪沟及栏圈、地面的冲洗;固体粪便堆肥发酵后作有机肥料;④集中处理模式:养猪场购置处置设备,建立干粪池、三级沉淀池及粪水存储池等,将粪污集中进行处理。

猪场发病死亡猪只要及时按照GB 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只无害化处理方式,目前使用的高效、环保的方式有化制法与生物降解法两种。化制法分为干化法和湿化法2种,当前主要采用湿化法。原理是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直接与畜尸组织接触,当蒸汽遇到畜尸而凝结为水时,则放出大量热能,可使油脂融化和蛋白质凝固,同时高热与高压对病原体能完全杀灭。经湿化机化制后动物尸体可熬成工业用油,同时产生的固体残渣可制作成有机肥料,从而达到资源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目的。生物降解法是将动物尸体放入到降解反应器中,利用微生物的发酵降解原理,将动物尸体降解、灭菌的过程。其原理是利用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将尸体降解,以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此法不产生废水和烟气,无异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节约资源,降低处理成本,尸体全部分解后与发酵原料充分混合,所产生的生物有机肥或生物蛋白粉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促进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

2.4 健全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在生态养猪生产中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是保障猪群健康、有效防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应高度重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把生物安全体系中的各项技术措施与科学的管理制度贯穿于整个养猪生产的全过程,从猪场选址、猪舍建设、各项生产设备安装到不同生产环节的疫病防控与科学管理,确保猪只始终处于最佳生产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的发生,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4.1 猪场选址与布局 在国家规划限定的发展生猪养殖区域内选择避风向阳、地势平坦、干燥;水质好、水源充足;供电有保障、进出方便;土壤透气、透水性强、吸湿性和导热性小、质地均匀、抗压性强的地质建设猪场。距离居民区、学校、工厂、医院、屠宰场、河流、景区于5千米之外。根据农业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有关要求,在猪场建设总体布局上要将猪场划分为生产区、隔离区、粪污处理区、管理区和生活区,整个猪场周围建筑围墙与外界隔开。生产区应分种公猪舍、后备种猪舍、配种舍、妊娠母猪舍、产仔哺乳舍、保育舍、肥育舍、兽医诊断室、出猪台等建筑与布局。各猪舍应相距一定距离并用建筑围墙分隔成独立的单元,使用单独的通道进出。猪场内要进行绿化,建设标准的道路(分出净道与污染道)与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区与管理区位于上风方向,生产区与粪污处理区位于下风方向。要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合理科学地布局猪场功能区建设与猪舍内部工艺设计,特别是养猪生产工艺流程,要依据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尽可能使猪舍建筑设计达到冬季防寒保暖、夏季防暑降温。同时根据猪只生长不同阶段对环境中的湿度、温度与空气、卫生等需求的差异,通过调节建筑设备、工艺程序来满足猪只生理需求,为猪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4.2 猪舍内要保证做到“三度”、保持“两干”、坚持“一通” 猪舍环境是猪只生产中依赖的重要条件之一,创造良好适宜的猪舍环境,以满足猪只对环境的需求可有效地促进猪只健康生长,增强体质,提高生产水平,减少疫病的发生。

“三度”:一是要保证猪舍内的正常温度。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温度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猪只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仔猪出生后为32~34℃,1周后为27~29℃,3周后为24~26℃;保育猪为22~24℃;肥育猪为17~22℃;后备母猪与妊娠母猪为22~25℃、分娩母猪为24~25℃、分娩后10天为20~23℃;种公猪为20~22℃。大猪怕热,小猪怕冷。温度过高易造成热应激,诱发高热综合征,种公猪精液品质变低,母猪受胎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等。寒冷时温度过低,易造成冷应激,诱发呼吸道病综合征,仔猪腹泻、猪只采食量增多,但日增重减少。二是猪舍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以64%~75%为宜,猪舍内空气湿度越大,保湿性能越差,猪体内热量散失就越多,能量消耗增大。高的空气湿度易使饲料发霉变质,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三是保证适宜的饲养密度,根据猪圈的大小放入猪只,仔猪每头需要0.6~0.8米2的活动空间;肥猪每头需要0.9~1米2活动空间;后备种猪每头需要1.3米2活动空间;生产母猪每头需要1.6米2活动空间;种公猪单栏饲养。适当降低过大的饲养密度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和温度,减少粉尘、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含量,降低噪音等。

“两干”:一是要保持猪舍内的清洁干净;二是要保持猪舍内的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易繁殖,有利于防止病原体的扩散与引起疫病的发生。潮湿寒冷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造成病原体扩散而诱发疫病,而且不利于猪只健康生长。

“一通”:猪舍内要常年坚持通风与空气自然流动,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与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氮等)的数量,有利于防止呼吸道各种疫病的传播与发生,同时在通风时还应适当的保持猪舍内有充足的光照,光照可促进猪只的新陈代谢,加速骨骼生长,杀灭病菌,诱发母猪发情等。

2.4.3 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 养猪场要根据猪只年龄、体重、生产阶段和状况进行多点、隔离、分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可有效打破病原体的感染链,防止疾病交叉传播,有利于改进科学管理和提高生产性能。圈舍中猪只转群或出栏后猪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冲洗、消毒,反复3次,空栏3~5天后再引入新的猪群。种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与产仔舍循环周转,每批猪群都要用温水冲洗全身,带猪消毒后再转群进入已消毒猪舍。非种猪区的猪只转群时要彻底消毒,单向流动。

2.4.4 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重点搞好“三管” 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促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许多养猪场不重视生产管理,导致养猪生产效率低下。抓好养猪生产首先要从科学管理入手,重点要搞好“三管”。

(1)管理好饲养人员: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生活与福利;学习养猪技术、组织培训、交流经验;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需要淋浴,更换工作服、鞋、帽等;人员定向流动、不准串舍、不得随意带非生产物品及未经消毒的物品进入生产区;认真搞好猪群的饲养、猪舍的卫生、及时观察猪群的状态,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做好消毒、免疫与猪群的保健工作。

(2)管理好猪群:养猪生产整个过程应实行数字化管理,技术操作要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猪群一律分群隔离饲养,实行“全进全出”的生产管理制度。每群猪只与每栋猪舍的饲养管理工作要落实到人,分工负责;免疫预防、保健与疾病防控落实到主管兽医。给予猪只充足的饮水、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禁止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在种猪配种、母猪分娩、接产、去势、断奶、转群、免疫接种、治疗、消毒、清扫等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减少各种应激、保持猪只的自然稳定。控制好饲养密度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搞好猪舍的卫生,为猪只创造一个符合猪只生理需求的饲养环境。

(3)管理好饲养环境:每天要及时清除粪尿及内外环境中的污物、污水、杂物、杂草等,建立沼气池与堆积发酵,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定期消毒,猪舍内每周消毒1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通道与进出口处每天消毒1次;猪舍外环境每月彻底清扫后消毒1次。

养猪场只准许养猪,不准饲养其它动物,更不能同圈饲养。比如在养猪场分出部分猪舍养犬、兔、猫、牛、羊及家禽类等动物,会严重危害到猪只的健康与安全。如犬、猫及家禽类可传播伪狂犬病、流感、狂犬病、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感染、口蹄疫、炭疽、结核病、李氏杆菌病等,牛与羊可传播口蹄疫、流感、狂犬病、黏膜病、布鲁氏菌病等。

2.4.5 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中要全面做好“四定”工作

(1)定期消毒:养猪场要按照综合防疫措施的总要求,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消毒的重点是生产区,包括生产区内外环境、猪舍内环境、生产工具、器械、各种设备、人员、猪群、排污道及通道等的消毒;对门卫、外来人员、车辆、物品、饲料、药品进场前也应严格消毒,以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具体操作要求请参照2.4.4 中(3)项有关内容。

(2)定期驱虫:种公猪每年驱虫3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驱虫1次;妊娠母猪产仔前20天驱虫1次;保育仔猪转入肥育前7天驱虫1次;肥育猪肥育中期(上市前2个月)驱虫1次;外购仔猪隔离检疫后20天左右驱虫1次。驱虫药可选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通灭”或“全灭”等,使用方法与剂量请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执行。

(3)定期灭鼠:鼠类不仅能吃掉大量的饲料、损坏物品与建筑物等,而且能传播炭疽、沙门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李氏杆菌病、猪丹毒、猪肺疫、伪狂犬病、猪瘟、口蹄疫、流行性腹泻、钩端螺旋体病、立克次体病和土拉杆菌病等13种人畜共患病。养猪场应每个季节灭鼠1次。选用立克名(拜耳)直接撒施,灭鼠彻底。杀鼠灵,取2.5%药物母粉加植物油2份、面粉7份、加水适量制成1克的面丸投放;卫工灭鼠剂,1支10毫升,加温水100毫升,混匀后,再加入玉米面或小麦面500克,反复搅拌后即可使用;敌鼠钠盐原药1.5克,加热水100毫升溶解彻底后,再加入适量的糖,拌入100克玉米面或小麦面中,阴干后即可使用。

(4)定期杀虫:吸血昆虫如蚊、蝇、蜱、虻等携带细菌100多种、病毒20多种、原虫30多种,可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20几种。特别是夏、秋季节养猪场要注意杀灭吸血昆虫。猪场要及时填平污水池与积水沟,清除垃圾、污物、铲除杂草与杂物,疏通排水道与阴沟等,绿化周围环境,彻底杀灭吸血昆虫的滋生之地。选用1吨饲料中添加诺蝇净,即1%预混剂500克,连续饲喂7天,或者用0.05%蚊蝇净喷洒猪舍或猪体,每周2次,可杀灭昆虫;或者用0.05%蝇毒磷溶液或0.1%力高峰溶液或者1∶50的拜虫杀溶液喷洒,安全效果好,可杀灭各种吸血昆虫和体外寄生虫。

2.5 养猪场疫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2.5.1 预防为主,依法防控 生态养猪中疫病的防控要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猪只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按照国家颁发的《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要求,牢固树立依法防控疾病的观念,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把防控工作贯穿于各个生产环节之中,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5.2 坚持做好疫病检测与疫情监测 养猪场的防控计划要根据猪群中实际疫病信息、疫情监测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动物疫情预报来制定,这样的防控措施才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针对性。因此,平时养猪场就要高度重视做好猪群中疫病检疫与疫情监测工作,做到防控疫病心中有数,实施防控措施针对性强,防控效果倍增。养猪场一定要做到:引进猪只在产地进行检疫,运回猪场后要隔离检疫1个月,检出的阳性猪一律淘汰处理。猪场的猪只每季度采血做1次免疫抗体检测;种公猪每半年进行1次疫病监测、种母猪每年进行1次疫病监测,重点监测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圆环病毒2型感染及病毒性腹泻等疫病的病原体。做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加以解决。如果免疫抗体不合格,要及时补注疫苗;如检测出带病毒猪只一律淘汰处理,以净化种猪群。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防止动物重大疫病的发生与流行。

2.5.3 免疫预防,提高猪群的特异性免疫力 免疫预防要根据猪场疫病监测情况与抗体水平高低、疫病流行的规律,结合当地动物疫情和疫苗的性质与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本猪场实际情况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实施疫苗免疫接种。免疫预防可提高猪只的特异性免疫力,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是综合性防控措施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但是不要盲目的使用疫苗,也不要把疫苗接种看成是万能的。疫苗免疫接种的种类过多、接种的次数频繁、长期超大剂量使用疫苗接种等都有可能造成猪体内产生免疫麻痹或免疫不全,疫苗相互之间产生干扰,从而导致疫苗免疫失败。目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综合防控措施落实比较好的养猪场,重点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病毒性腹泻、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病及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其它疫苗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考虑使用,不一定要过多的接种疫苗。

2.5.4 药物保健预防,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在养猪生产中,根据猪群和当地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规律、特点、季节性,结合猪只生长不同阶段对疫病的易感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些药物进行保健预防,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防止疫病的发生,这也是综合防控动物疾病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药物保健预防不要使用抗生素,可选用敏感高效、作用性强、安全、无毒副作用、无药残、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生物兽药、生物抗菌药物及中兽药制剂,如目前兽医临床上与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的基因工程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球蛋白、胸腺肽及微生态制剂等。生物抗菌药物抗菌肽、细菌素、溶菌酶等,以及中兽药制剂清开灵、银翘散、黄连解毒散、清瘟败毒散、黄芪多糖粉、灵芝多糖粉、芪黄素、金黄素、银黄素、甘草粉、鱼腥草粉等。药物可经拌料或饮水添加,进行饲喂,每次保健预防7~12天即可。中兽药制剂与生物兽药和生物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预防效果更佳,更安全,可替代抗生素。

2.6 疫病的治疗与净化

2.6.1 发病猪只的治疗 猪场发生疫情时,要立即进行封锁、隔离病猪并全面消毒;进一步确诊、紧急免疫接种;按国家规定有的疫病需要扑杀病猪,不用进行药物治疗。一般对感染细菌性疫病并无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临床症状轻微的病猪可实施药物治疗,以控制疫情的发展和减少猪只的死亡。但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用药、早治疗。采用细胞因子疗法、抗病毒疗法、抗细菌疗法、对症治疗与支持疗法等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满意的疗效。临床上可经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饮水给药,一般疗程为3~5天。

2.6.2 猪场疫病的净化 疫病净化可以促进养猪业发展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增效,是发展生态养猪、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疫病净化工作要与养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严格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措施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疫病的净化,达到最终的净化目标。我国养猪场猪病防控已进入净化时代,目前疫病净化的重点是在种猪场,以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等为主要净化对象,结合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有计划重点地开展净化工作。疫病净化措施的核心技术是优质有效的疫苗和鉴别诊断方法,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法规与行政措施,加大研发优质有效的疫苗和先进的诊断检测技术,集成净化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建立净化评估体系与评估净化效果标准,发放一定的净化疫病专项资金,积极引导养猪场逐步走上疫病净化之路。在净化方式上,要根据不同疫病感染程度、防控目标的不同,分别采用垂直净化和水平净化两种不同的净化模式,以场为单位开展种猪垂直传播性疫病净化,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开展猪群区域性水平净化,探索“种、场、区”的净化模式。

(编辑:柳青)

S828

A

1002-1957(2017)02-0002-06

2017-01-11

万遂如(1938-),男,江西南昌人,教授,主要从事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现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只养猪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养猪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治污关停养猪场这可不是开玩笑
“环保税”来了,养猪不知道这些你就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