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田县岭区晚夏番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对策

2017-01-31焦选妮王德田

蔬菜 2017年5期
关键词:番茄土壤生产

焦选妮,王德田

(蓝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蓝田 710500)

蓝田县岭区位于县城东北部,俗称北岭,地势起伏,沟壑纵横,海拔高度1 000 m以上,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200 d以上,远离城市,无工业“三废”污染,为发展晚夏番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气侯、生态条件,但当地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目前岭区常年种植晚夏番茄面积不足333.3 hm2,主要分布于三官庙镇、洩湖镇和华胥镇半岭等地区,主要集中在三官庙镇过风岭村、北仓湾村等,常年平均667 m2产量3 500 kg,每667 m2纯收入5 000元以上,是当地种植群众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种植技术上,岭区群众种植晚夏番茄的时间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种植收益相对较好。随着城乡居民对果菜需求数量的急剧增长,岭区晚夏番茄迎来了扩大种植规模的良好机遇,但消费者对果菜的品质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上,急需对种植技术进行集成,发挥综合增产效果,实现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目标,为城乡居民提供充足、优质、安全的蔬菜产品。

经农业技术人员先后多次深入到晚夏番茄主产村——三官庙镇过风岭村和北仓湾村等地开展生产现状和居民消费情况调研,对目前岭区晚夏番茄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对策归纳总结如下。

1 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水与缺肥并存

由于全县晚夏番茄的主产区在岭区,而岭区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既无灌溉条件,降水又十分有限,且分布不均;土壤瘠薄、蓄水蓄肥能力差,以靠天吃饭为主;轮作倒茬比较困难,重茬种植普遍。晚夏番茄是对水分和肥力要求较高的蔬菜作物,由于有机肥源有限,群众只重视施用化肥,造成氮肥施用过量,磷钾肥严重不足,微生物菌肥绝少施用的现状,特别在晚夏番茄生长发育的需水临界期,水分供应明显不足,需肥临界期养分供应欠缺,且不协调,致使品种的生产潜力难以挖掘出来,造成其产量低而不稳,商品性较差,菜农收入增长缓慢,生产积极性不高,生产规模难以扩大。

1.2 缺乏标准化技术规范

由于种植晚夏番茄效益难以保证,精壮劳力大量外出打工,从事种植生产的农民年龄普遍偏大;在种植方式上沿用老经验,学习新技术的兴趣不浓;施肥只重视氮肥的应用,忽视磷钾肥的作用;田间管理粗放,植株长势弱;不掌握科学用药技术,乱用、滥用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棉铃虫、病毒病等病虫危害发生较重,造成产量不稳,品质不高,番茄果实缺乏质量安全保障,从而导致菜难卖、效益差的局面。

1.3 种植分散,难以形成基地和品牌

在晚夏番茄种植布局上,缺乏科学、统一规划,晚夏番茄又是忌连作的经济作物,目前生产上多为“插花”种植,不能做到集中连片,不利于技术指导和商贩收购,从而增加了销售成本。

1.4 技术衔接性不强,增产效果不明显

由于农户分散种植,在技术操作上无章可循,科学用肥意识不强;对主要病虫危害辨别不清,难以做到对症、适时用药;生产上又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对自然降水缺乏有效利用,难以达到高产、增效目标,致使所生产的番茄果实商品率不足40%,产量、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

1.5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不显著

在晚夏番茄主要种植的村镇,虽然成立了蓝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财力和人才,难以在生产、销售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 建议对策

2.1 对种植技术进行有效集成,发挥综合提质增效作用

技术集成的原则:(1)技术成熟、先进、实用;(2)有利于实现农药、化肥使用减量化要求;(3)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4)节本增效;(5)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6)技术简化,易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2.2 坚持做好高产优质品种试验、筛选、示范和品种储备

品种是获得晚夏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的内因。近几年来,经过连续试验,筛选出适合蓝田县岭区种植的金棚1号、东圣1号和中研998三个晚夏番茄优良品种,示范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在此基础上还要继续开展品种试验、筛选与示范,做到应用一批、筛选一批、储备一批,形成良性品种更新循环。

2.3 根据地力情况,实施科学施肥

紧紧围绕岭区土层薄、肥力差的生产现状,长期坚持土壤养分监测,掌握土壤养分动态,采用配方施肥,选用有机肥与控释肥、控失肥(低氯型)、NEB相结合,大胆示范应用新型化肥、微生物肥料混用技术,尝试作物秸秆、杂草快速腐熟就地还田技术,不断增加耕层厚度,持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土壤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供应能力。优化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比例,充分发挥土壤微生物间的颉颃与共生作用,优化土壤环境,避免或降低晚夏番茄因重茬所造成的损失,不断挖掘土壤增产潜力。经过几年试验示范总结出科学施肥配方,即:667 m2用控释肥40 kg或控失肥40 kg与腐殖酸铵40 kg、NEB 10 kg或EM堆肥混合施用,效果最好。

2.4 实施节水技术,满足晚夏番茄生长需要

农谚道:“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道出了水在作物生产中的作用。缺水也是制约岭区晚夏番茄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方面,晚夏番茄生产中,在采取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利用地势修建容积不同的积水窖收集雨水,在番茄生长需水的关键期灌溉“续命水”或“丰产水”。大力推广地膜覆盖和膜下灌水技术,积极引进痕灌技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另一途径为坚持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满足晚夏番茄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此外,地膜覆盖栽培对提高晚夏番茄生长后期的地温,延长供应期,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和效益作用显著。

2.5 示范推广病虫综合防控技术,实现无害化生产

经过长期观察,危害晚夏番茄生长的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和蚜虫、棉铃虫、金龟甲、菜青虫、草地螟、食心虫等,在科学监测预警的基础上,采取在田间种植春玉米形成诱虫带,田间安装宽波段杀虫灯和飞蛾诱捕装置等物理器械,实现诱杀大量成虫,减少田间卵量,恶化幼虫孵化环境,降低虫口基数的目的。采取定期喷施液体膜,番茄生长期间悬挂黄、蓝粘虫板,利用智能植保无人机喷施苦参碱、碧护、阿维菌素、吡蚜酮、阿泰灵等药剂的专业化综合防治措施,达到防病灭虫效果,实现了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的目标,延长产品采收期15 d以上,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2.6 开展部门协作,实现集约经营和品牌销售战略

2.6.1 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抓住土地颁证确权的大好机遇,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或租赁,扩大种植规模,挖掘环境和土地等资源潜力,形成种植基地,提高种植水平。

2.6.2 积极与农检部门联合,开展产地认证,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为品牌销售打下良好基础。

2.6.3 加强与技术推广部门协作,开展晚夏番茄高效种植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尽快形成生产技术规范,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目标。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系数,增加生产总量,为品牌销售创造条件。

2.6.4 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申报项目,或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资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共同开发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番茄品种与深加工产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水平,增加附加值,实现互利双赢。

2.6.5 在产品销售上,发挥已申请商标的优势,实行统一分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发挥品牌效应,实行优质优价。采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在超市建立销售专柜等模式,也可以结合休闲旅游、举办金秋晚夏番茄采摘活动,扩大影响,畅通销售渠道,实现优质、增产、高效目标。

猜你喜欢

番茄土壤生产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土壤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用旧的生产新的!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HOME家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