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2017-01-31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校学生道德

赵 娟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赵 娟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高校学生作为网络参与的主体,在网络参与中容易出现一些不道德的言语和行为,这些不道德现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大学生;网络道德;必要性

网络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牢牢把握网络文化的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了解网络文化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利弊,充分发挥其优势、规避其缺陷,面对新背景、新挑战做出科学、适当的调整是加强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1]。高校学生的道德水准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运行,尤其在互联网全覆盖的今天,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技术给高校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上还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使得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空白

高校一般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程的设置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高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方面,而涉及到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几乎没有。道德规范在现实社会中对大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网络社会的特点使得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中形同虚设,不能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所接受的网络信息是庞杂多样的,其中一些不良信息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盲目效仿他人发表一些违背道德要求的言论;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络世界里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清楚哪些是道德允许的,哪些是道德禁止的。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就不可能必然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正是由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

(二)监督管理不力

道德行为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人的监督管理,即依靠“他律”发挥作用,而高校对于网络道德的监管很不完善、很不健全。这是因为,网络交流是一个“人—机—人”的模式,是在虚拟空间的交流,彼此间缺少了现实中的“他律”约束。而由于现有技术条件及网络管理人员缺乏等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网络监督管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有的高校对于这个问题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于黄色、淫秽的网址,通过建立“网络防火墙”来进行控制。但这个措施只是对黄色、淫秽网址进行了阻挡,而人们在网络聊天中利用图像、文字、语言等进行的讽刺、漫骂甚至人身攻击等网络道德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同样,对于凭借高超的技术去删改他人的文件、破坏他人的计算机程序等网络道德问题,高校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且对于“网络防火墙”这些技术手段,有的大学生为了显示自己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非凡技巧,常常会有意的破坏这些程序,这样就使得“网络防火墙”本身也出现了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高校学生是引领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高校学生是网络活动参与的主要群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塑造具有主体意识、严于律己、开拓进取、崇尚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道德建设进步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参与者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应该说,网络世界的和谐有序也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和谐社会的建立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的调节需要建立在人们普遍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关系到网络和谐世界的建设,而且关系到现实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对于与网络频繁接触的大学生来说,加强其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的道德教育,在缺乏监管的网络世界里约束自己的言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要求。当代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在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和应用的新时期,网络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需要全体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网络道德建设实质上就是一种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大学生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道德素质的高低对于校园风气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网络道德意识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重要表现,如果大学生在网络世界里也能够很好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那么可以肯定,其在现实世界中也是一个文明素养比较高的人。因此,通过网络道德建设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使之能够对网上的一些不健康信息和西方的文化、意识形态进行正确的辨析,用正确的道德认知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够了解自己,又能够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都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同时,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能够努力发展自身的潜力,即使力量微薄,也能对他人的困难给予尽量的帮助。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总是不能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要么对自己不满意,总是自责、自怨、自卑,要么对他人充满怨气和仇恨。同时,由于现实与理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极容易使自己的心理失去平衡。当其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无助和和怨恨时,就会转而通过网络寻求解脱。网络由于大容量、互动性、隐秘性、易检索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网络活动的隐蔽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们在网络交往活动中形成了“相见不相识”的交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彼此的言行很少受到约束。而大学生在不健康心理的影响下,往往也就很难做出理智的行为,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做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情,从而既伤害了他人,也对自己无益,甚至带来了心理上的恶性循环。此外,网络社会中的一些不良信息对于网络参与者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都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不成熟,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常常冲击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对于网络世界里的信息无法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有的大学生甚至在网络世界里迷失了自我,沉溺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通宵上网者有之,逃课上网者有之,这些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网络道德建设可以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将网络当作促进学习和自身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促进自身全面、健康地发展。

[1]巨虹.网络文化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曹文泽.人民日报: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EB/OL].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0213/c1003-29075485.html.

G

A

1006-0049-(2017)14-0127-02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高校学生道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