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2017-01-31范爽
范 爽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
范 爽*
西安工业大学,陕西 西安 710021
朋辈教育是一种以群体为主的自我教育形式,高等院校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朋辈教育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组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教育群体,不断适应高校德育工作的变化,满足大学生朋辈教育的需求,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朋辈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相应的配套文件,在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准则是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1]自我教育作为我国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检验大学生德育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朋辈教育是一种以群体为主的自我教育形式,高等院校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朋辈教育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组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教育群体,不断适应高校德育工作的变化,满足大学生朋辈教育的需求,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朋辈教育的内涵
学术界定义朋辈教育是指年龄相仿,在相似的工作、学习环境中组成相关群体在一起共享信息、价值观、行为和专业技能等,为了改变被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一个种教育方法。[2]朋辈教育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相同的心理特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朋辈共同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的活动,逐渐提升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相同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念、知识技能的相互融合。
(二)朋辈教育的特点
与传统教育相比较而言,朋辈教育摈弃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互相帮助以及在群体之间树立榜样所开展的朋辈教育,其实一种全新的自我教育方式。自我教育主要由个人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共同构成的,朋辈教育主要被界定为群体的自我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群体成员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和管理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方式,在组织中所形成的朋辈教育都是归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三、运用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优势
(一)朋辈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特切入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教育对象是主体,必须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最终将先进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时候朋辈群体的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超过父母和老师。
(二)朋辈教育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朋辈教育模式能够发挥同龄群体的作用,相互教育引导,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一是选拔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朋辈教育者为榜样,来引导和教育其他同龄人,在群体之间形成模范,起到示范作用。二是以朋辈教育的方式对群体之间的学生进行教育,在此过程中对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者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能够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氛围和环境。
四、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有效尝试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对朋辈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有益地尝试和实践,主要涵盖了新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基层党组织建方面。
(一)朋辈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在国家和政府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高等院校纷纷组建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组织以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为主题,以讲座论坛、视频影音、学术沙龙为主要的形式开展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在相关群体之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预防心理疾病所造成的危害,推动了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朋辈教育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运用
在高校的职业教育规划中,朋辈教育主要以职业发展类的学生组织来开展的。在高等院校中的职业发展类的学生社团主要以大学生关注的社会就业问题转化成丰富的社团活动,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主要囊括了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和讲座、就业交流会以及模拟招聘等活动,在社团群体中开展相关的职业教育活动,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职业和就业倾向,具备此类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让同龄群体之间彼此交流和了解就业方向和就业规划等方面的需要。
(三)朋辈教育在高校党团活动中的运用
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引入导生制,形成常态化的政治导生制度。导生制主要是指在校院两级的党委支持下,由各个党支部选取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高、综合成绩优异以及学生工作优秀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党员担任部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导师,在低年级学生入党的时候,对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政治理论上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五、高校开展朋辈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一)健全朋辈教育制度
在高校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起完善的朋辈教育的工作制度,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和行动准则以及指南。只有在规范的制度指导下,才能使朋辈教育更加科学、规范、合理。
(二)优化朋辈教育队伍
在朋辈教育的队伍建设方面,坚持选拔、任用以及培训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定相关的选拔标准、培训计划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交流、培训研讨以及工作交流等手段,提高朋辈教育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三)完善朋辈教育效果评估体系
规范朋辈教育评估的边界,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考核评估对象,主要囊括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程度、专业成绩等,除此以外,还要将学校对朋辈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考核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朋辈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贯彻朋辈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朋辈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表现都应该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来,最终通过学生主观考核和客观评价来实现朋辈教育的效果。
[1]潭亮.论朋辈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06):8-10.
[2]李若衡.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2013(04):81-83.
范爽(1991-),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G
A
1006-0049-(2017)14-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