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活概念及现实启示
2017-01-31姜瑶
姜 瑶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马克思生活概念及现实启示
姜 瑶*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世界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同时,人们生活利益化现象也逐渐严重,人们只关心当下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本文在分析了社会生活本质的基础上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个人的生活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人的尊严受到了严重的践踏,主体性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理想的生活状态的现象。在充分的理解马克思生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着重关注现实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方向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方法。
马克思;社会生活;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现如今,各国的建设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就成为各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各种经济利益也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以一种功利、实用的心态来对待生活,而忽视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使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所以,从生活的角度来全面深入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好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活动使人们能够获得更加自由全面的发展就十分必要。
因此近年来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重心和理论视角也转移到了生活哲学上来力求将哲学理解为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论,使哲学的关注焦点从外部世界转向人本身,立足于人的本身,对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做了全新的阐释和理解。充分理解马克思的生活概念,对于认识和指导当今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生活本质的概述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拉·美特利就认为:“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而在对于人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既然他把人看成一台机器,那么人类的社会生活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机械的自然生活。在这样的生活里,人的主体性并没有体现出来,与动物的生活并没有区别。而费尔巴哈理解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市民社会的生活,仅仅只是人们各种利己的行为和日常生活所构成的总和。他只是从直观的方面去理解世界和人社会生活的本质。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科学的揭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的“生活”不是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是人们的生命活动。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的现实展开,它是“现实的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进行的物质生产生活和日常生活实践的总称。
(一)生活的属人性:现实的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生活是人类进行各项活动的总和,无疑表明人是生活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人类能够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条件无疑是有生命体的存在。但是生活又不并只是为了生命的存活,这和动物的以“生命活动”为内涵的“生存世界”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是和他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本身就是这种生命活动,而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人的本质正是通过人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这便说明了马克思所提出的“生活”概念是现实的人的有意识的,并且既能按照其所属物种的尺度,又能按照内在固有的尺度追求理想生活的活动。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活是人类的专属,就有属人性。
(二)生活的实践性:实践是生活生成的主要途径
生活是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正式由于有了实践活动,生活才能够表现出来。这种实践活动主要包含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实践。
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历史的出发点。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接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自然界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物质生存资料,有生命的个人必须要先满足生命的基本的吃穿住行及其他的一些东西的需要才能够生活。“因此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是人类从诞生开始每日每时都必须完成的,而一当人开始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物质生产活动摆脱最原始的仅满足生命的存活而进行的采猎活动时就已经将自身与动物区别开来。
交往实践也是行程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所以,人从来都不是可以孤立的存在,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交往活动以便从他人身上获取现实生活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所以,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时间共同构成了生活形成的主要方式。生活具有实践性。
(三)生活的现实性:人的现实需要是生活形成的动力
生活是一个活的、现实的过程。首先,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现实生活的人,没有了人的存在也便没有了所谓的生活。其次,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以现实的人为基础的实践活动不断推动着人类历史向前发展,并且能够不断的为下一代的人们的生活奠定新的现实基础。最后,人们的生存条件是现实的。一定的物质基础是使人生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它早于人类而存在,在对象化人的过程中也不断被人同化。所以,生活具有现实性。
人们生存于世,既有维持生命体生存的自然需要,也有促进生命体发展的社会需要。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反过来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进步也会催生人们产生新的需要,新的需要又促进人们惊醒新的实践……,这就是一个不断反复、永无止境的
过程。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基础之上的物质生产生活和日常生活实践的总称,随着新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和形式多样。
二、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个人的生活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正是在这个规律的作用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才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人的社会。马克思首先肯定了资本主义在转变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了的——他说:“资本主义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超过以前一切世纪。”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令人忧虑的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被践踏,人格被蔑视,理智被扭曲,人的主体性地位受到挑战。有着为人类谋利益的远大抱负的马克思,目睹这“非人”的人的境况,用“异化”概括人的现实的生存状况。
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在优越的社会生活使他们在金钱中迷失了自己表现的自私自利,贪婪无比。在资产阶级中,个人主义功利原则普遍弥漫开来,他们将利己心看做是人的永恒的本性。在实际的生活中便显现出来极端的利己主义,人人唯利是图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此时的人们已经完全失去了作为人类本身的自由,人们日益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人的依赖纽带、血统差别、教育差别被打破了,人的独立性增强了,而这种独立性是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生产表现为目的,财富则表现为生产的目的。由于封建的地主阶级以及新生的资产阶级对金钱的疯狂追求,使得当时欧洲的普通劳动人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极其的悲惨。穷苦的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就没有任何的地位可言,在生活中也是身无分文,而且还要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人只是为了得到工资而进行劳动,工作已经沦为纯粹谋生的手段,人们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千方百计要逃避这种活动。劳动产品的奢华、美艳、智慧与工人的贫穷、畸形、愚钝形成鲜明对照,劳动对象和产品反过来奴役和压迫人,工人成为自己对象的奴隶。
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对自身必然性的认识和改造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但是同时人却受到了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束缚,人在自然界中和社会领域内的自由形成巨大的反差。劳动者创造的更多的财富不仅不能为劳动者所有,反而使劳动者受到了更为深重的剥削和压迫,整个社会充斥着疯狂的“生存斗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占据统治的地位。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不仅劳动者不自由,剥削者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有摧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才能使人类从受社会的必然性支配的“必然王国”中最终摆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
共产主义社会则是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进行集体生产,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作为其基本原则的社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生存条件不在受盲目力量的支配而是由联合起来的个人本身来控制。
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的物质资料,物质生产过程开始真正的为人服务,劳动成为了人的第一需要,成为了人们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手段,从而变成了真正的自由劳动。生产资料归社会成员共同占有,人人平等,整个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组成人员的各种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每个人的个性、才能与天赋都得到充分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四、马克思生活概念的现实启示
(一)关注现实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
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人们的生活状况。现实的人是指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社会生产条件限制的,活生生的有着各种需要的有血有肉的人。这要求我们关注当下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况。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扩张,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而是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与别样多彩的异域文化,生活更加绚烂多彩,世界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正逐渐攀向高峰,人们正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种种好处。但是同时,也要看到高速发展的科技与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如全球气候变暖,热带雨林逐渐消失,空气污染严重等。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唯一家园,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家园都守护不了,那么人们的生活将难以继续,更谈不上幸福与稳定。
(二)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方向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马克思的生活概念为我们指明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生活追求的理想状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与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相符合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则是党和国家的宗旨,也就是说党和国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而服务的。所以为了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就要在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与奋斗。
首先,要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在一个社会里,其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后,人们才会有更高的素质,人民素质高,才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有可能。第二,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只有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先进与否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会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我国的经济。为实现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其次,普通劳动者应该受到国家更多的重视。劳动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要谈论人的自由和解放,最不应该忽视的便是劳动者的自由和解放。所以,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刻不容缓。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权益保障还是需要国家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的。
最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首先是有生命体的人的存在,个体的人不可能独立生存于世界上,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由此便产生了多样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也是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人们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自由。所以人们要想使自身发展得更好,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满,那么就要努力提升自己,以马克思生活概念为指导,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奉献社会,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稳定,为达到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
姜瑶(1993-),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
A
1006-0049-(2017)14-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