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有机成为山西农业名片
——解读山西省《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7-01-31
背景新闻
山西省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加快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发展的唯一路径和正确方向。11月20日,山西省出台《关于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和 《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立足农业实际,明确了我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布局任务、发展目标和重点工程。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正在大步向前。
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18年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着力抓好大力提升耕地质量、集约利用农水资源、加快旱作良种攻关、推进旱作农艺创新、推进农机配套融合、推进绿色循环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培育有机旱作品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典型等10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全省有机旱作农业又好又快发展。2018年力争实现全省耕地地力提高0.1个等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全省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83%,农业机械化率达到67%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33%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力争增加30%以上,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扎实起步。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业生产质量效益有较大提升,全省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绿色有机农产品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具体指标为:全省耕地地力提高0.2个等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抗旱节水良种普及率达到90%;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年均增幅30%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公顷以上。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构建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农业与生态和谐互惠的局面基本形成,绿色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特色主导产业基本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成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重要品牌。
A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
山西省是中华农耕文明重要发源地。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面对山多地少、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的自然环境,探索和发展了平整土地、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轮作养地、保持水土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有效抵御了干旱,实现了耕地持续开发利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农业特色产业。
山西发展旱作农业历史久远。在夏朝就出现“抛荒制”实行休耕,战国时开始应用“垄作法”,汉朝推广应用了“代田法”,南北朝以后就形成了精耕细作、施用农家肥、轮作倒茬等有机旱作技术传统,绵延千百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三庄一寨一山一川”(壶关晋庄、闻喜东官庄、屯留王公庄、昔阳大寨、柳林董家山、陵川平川村)的旱作典型,成为旱作传统和现代技术结合的经典范例。这些年,我省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等旱作节水技术,培育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初步实现了旱作技术与特色产业的有效融合。
当前,山西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正在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有利于我们保护生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有利于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销售、提高农业效益。另外,山西许多旱作地区也是贫困地区,土壤、空气、水源相对洁净,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有利于发挥优势,产出更多绿色有机农产品,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脱贫。
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路径,也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方向,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优先位置;要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把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要注重产品的优质安全高效,产出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优质安全农产品;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实施标准化生产,形成完整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框架。
B六大工程突出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
《实施意见》在深刻把握山西省情农情的基础上,按照土、水、种、技、机、绿等要求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
——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坚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提升土壤蓄水蓄肥能力。通过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
——农水集约增效工程。推行集约高效的节水措施和用水制度。旱区建设旱井、旱窖、蓄水池、人字闸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灌区抓好末级渠系和田间灌溉管路配套,加强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工程,实行水肥一体化。
——旱作良种攻关工程。集中科研力量开展抗旱品种育种技术攻关,加快抗旱节水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让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成为山西种业新的增长点。
——农技集成创新工程。加强有机旱作农业新农艺的试验研究,深挖传统技术精华,广泛开展新技术试验探索。
——农机配套融合工程。针对我省丘陵山区多、地块不连片、作物类型多的实际,坚持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集中研发适于丘陵山区的经济耐用、环保低耗、操作简便的小型农机具,加快推进作物耕、种、收、管、防全程机械化。
——绿色循环发展工程。围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保护生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休耕轮作制度,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循环农业,努力实现废弃物处理资源化、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
2018年的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有机旱作农业典型打造。第一层次是要在全省创建30个以村、乡或新型经营主体为单元,符合“四有要求”(有稳定区域、有成熟技术、有生产标准、有注册品牌)的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在示范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五统一管理”;力争实现在体制机制创新、提质增效、品牌创建上有突破。第二层次是创建5个有机旱作整体推进示范县。要全县域积极探索“有机旱作技术+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努力实现 “三个率先”,即率先建立有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率先形成高效有序可借鉴的经营管理机制、率先做好有代表性的区域公共品牌。第三层次是创建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大力开展“太行有机小米”等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在封闭化示范、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
C强化政策支持、强化金融支撑、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有机旱作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将“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与合作经营相结合,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要创新政策保障机制,持续加大投入,强化金融支撑。按照“大专项+任务清单”模式,新增设立有机旱作农业任务清单。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创设有机肥替代化肥、良种繁育、增施有机肥等补贴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加大对有机旱作农业的投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政策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逐步将杂粮、鲜干果、蔬菜、草食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纳入省级政策性保险范围,进一步提高农业风险保障水平。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完善县乡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推进“三权分置”,落实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农民合作社创新发展,鼓励农民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支持农民举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经济,发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社。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产销衔接。注重经营体系创新,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加快发展完善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新途径,并探索创新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