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7-01-30于丹丹宋介男
于丹丹 宋介男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流行音乐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
于丹丹 宋介男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流行音乐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模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意教学,有利于从国外的教育模式中吸取长处,有利于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本文从教学模式的探索的实际需求入手,探索教育模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流行音乐;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的流行因素
经济快速的在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流行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多,流行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短,这是流行音乐与很多流行的共性,文化的交流也在日益增多,世界各国之间的地域界限已经被空间的信息界限打破,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途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的共享拥有了实现的条件。单一的、固守的模式必然被更加灵活的形式、更加多元的形式所取代,世界的发展方向是走向多元和开放。在教育模式上也是如此,随着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断增多,在教育上的彼此借鉴也不断深入,单一模是不现实的,因为彼此之间的客观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但多元式地吸收,根据条件的差异有选择地利用是符合发展规律的。
世界的多元发展是教学模式多元的前提,也为多元教学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可能性,世界各国之间的流行音乐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各国之间的流行音乐风格和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流行的就是世界的,各国优秀的音乐都是流行云音乐的宝贵财富。我国流行音乐可以从国外的优秀作品和教学模式中吸收养分,根据自身的条件,探索符合自身条件的流行音乐教育模式。
二、流行音乐教育模式的探索符合时代发展
我国的流行音乐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市场的空间很大,市场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和流行音乐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与此相对的是高校输送的毕业生多,但是优秀的人才相对较少,传统的教育模式急需改变,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优秀的流行音乐人才。在传统的流行流行音乐教学中,教学的内容和模式都按照严格的规定,教育模式不鼓励创新。老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受到限制,老师不能够根据教学的实际来调整教学策略,自身的创造性发挥受到限制。教师不能够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学生个体之间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根据教学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对教学重心做了重新的定位。学生是教学的重心,新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或者说是以学生还是需求为主导,教师要准确的定位学生的需求。无论是传统的教学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都是课堂的导演,是课程的编排者,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老师应不断地与时俱进,改善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可以尝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对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断尝试。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不断地创新,情景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尝试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结合在一起的,模式的创新离不开方法的创新。
三、吸收国外的经验
流行音乐的发展速度快,教学模式的创新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学校的教师资源和学生的整体情况的不同,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选择中可能都有不同。除此之外,市场的环境、学校的整体教学环境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学校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都会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有影响。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前,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创新,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应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教学思想,用国外的教学思想改变现有的教育思想,做到东西方的思想融合,在思想融合的基础上,选择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四、流行音乐个性要求创新
流行音乐的发展模式需要不断的创新,这与流行音乐内在的个性化有紧密的联系。流行音乐突出音乐的流行性,在一定的时间里流行的通常是个性化的,拥有独特风格特征的。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特点,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如果个体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独特性,并把这种个性与音乐巧妙地结合,就很容易创造出符合自己风格的音乐形式。世界各个民族的流行音乐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的流行音乐的独特都成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多元。因此,多元和个性是不相背的,两者是融合在一起的。流行音乐的学生,应注重自身内在独特性的挖掘。风格即人,一个人就可以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格,很多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可以代表流行音乐的一个时期,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流行的因素可能会变化,但是流行的规律不会改变,流行意味着新的、陌生化的。个性化的声音和个性化的风格应该是流行音乐人的追求,这对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尝试提出新的要求,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发唱法和表演形式。学生需要音乐开发的平台,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平台的实践需求,为培养全面的音乐人才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1]赵盈娜.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和声教学改革构想[J].北方音乐,2015(14).
[2]郭淑兰.培养拔尖创新的艺术人才增强国家文化艺术的创新力[J].艺术教育,2010(09).
[3]康葳,魏宁,丁岩松,徐学航.探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互补融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4).
[4]沙娜.中国音乐教育应用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论丛,2011(23).
G623.7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