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声乐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2017-01-30郭玉芳
郭玉芳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
当前声乐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郭玉芳
(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1)
随着文化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高等教育面临着众多的机遇挑战,如何更好地培养我国音乐高等人才,使整个声乐教学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高等音乐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进入新世纪,面对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高等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笔者试图通过对当前高等声乐教学现状和问题及挑战来展开探讨,以促进声乐教育的繁荣和发展。
声乐教育;问题;改革
从我国声乐教育课程设置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学工作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以提高和发展声乐教育。纵观这一时期高校声乐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长时期过分的强调声乐教育的专业化,从而忽视了高等声乐教育中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出现了专业的片面化、单一化,知识结构不相协调,不能够促进声乐教育的全面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种专业化、片面化的方式直接导致了声乐教育的薄弱化趋势,与时代的需要差距越来越大,与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在整个高等声乐课程体系设置和教育中,教学理论和方法老化,理论知识陈旧落后。
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逐步走向课堂,走进校园。曾经一个时期过度强化高校声乐教育的专业化趋向影响下的传统声乐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新的声乐教育方法启迪下,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发生变化,也开始影响到高等声乐教育。在全国大多数声乐高等教育院校当中,逐步将声乐教育的艺术教育理念转向艺术生活化和艺术群众化道路,使得艺术走向大众,由过去强调的培养专业化声乐人才开始转向全面复合型人才教育发展,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在传统的高等声乐教育中,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声乐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以言传身教为主,长期以来则对学生发展极为不利,影响了声乐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出现专业素质突出而全面素质不协调,知识面和专业固化,在声乐教育传授中方法单一,内容继承前人的陈旧过时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与时代结合,这样影响了高等声乐教育学科的发展。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步伐不相协调,阻碍了高等声乐教育学科的自身发展。
高等声乐教育理论和传授内容的局限性。高等声乐教育由于在教学理念上的差异,导致在教学内容和理论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从我搞高等声乐教育学科设置开始起,对声乐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创新发展的探索一直进行。从理论创新到内容创新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声乐教育传授方式方面,改变了以往的组合形式,实行了因材、因地等不同实际结合授课方式,诸如小组课、活动课被引入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形式开始发生变化。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声乐教育的教学内容依然未有较大的改变,知识依然相对陈旧,循环在训练和合唱之间。出现所谓的小组课,只是声乐教育中人数多少的变化,质的变化没有达到,传授的理论和内容依然没有变化。从声乐教育的小组课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还是重复着过去的教学方式,复制过去的教学内容,声乐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能力依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
声乐专业的学生长远发展存在着局限。从整个高等声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来和时代发展来说,声乐专业复合型人才需求已经刻不容缓。鉴于一个时期高等声乐教育理论和声乐教学内容的不同,导致高等声乐教育的课程选择范围上较为狭窄,内容较为陈旧单一,日常的教学实践主要以声乐技能的练习和训练为主。可以说,声乐技能占用了声乐教育主要教学内容。在这种片面的声乐教育观影响下,培养出的声乐专业学生在技能方面可能较为娴熟,但在理论知识和理论素养方面表现出欠缺,系统性的音乐知识没有形成。这种各自为阵、片面性、短视性的观念长期作用致使实践和理论脱节,没有很好地联系音乐发展实际和声乐发展规律。
长此以往,对声乐教育的发展不利因素越来越强,势必导致高等声乐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观念和知识层次上的脱节,整个高等音乐教育与教育目标脱节,势必影响到声乐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必须改革和创新当前声乐教育理论和传授内容,使其成为系统性、理论性的知识。
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再拘泥于言传深授。多采用多媒体软件、微格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录音器材进行教学,可针对演唱技能的学习;采用微格媒体教学,可教授声乐教学技能;设计多媒体课件教学,传授声乐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这种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歌唱中一些不好的肢体习惯,帮组学生建立良好的台风和演唱风格,同时学生还能通过录像总结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调整,进一步提高歌唱水平。
理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设置。声乐个别课与声乐小组课相辅相成。两种授课模式各有优点,个别课形式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学生的演唱技能得到更为有效的训练;小组课能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缺一不可。我们要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注重多种模式的融合,丰富课堂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水平声乐学习者,教学模式的组合也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逐步进行调整,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程度深浅或者年级的不同调整个别课与小组课的比重。
[1]李燕.高师声乐教学动态生成资源探索[J].大舞台,2014(04).
[2]蔡音颖.高师声乐教学的多维思考[J].黄河之声,2013(19).
[3]郭伟平.刍议高师声乐教学的几个环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
[5]周璇论高师声乐教学中唱法定位的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03).
J616
A
郭玉芳,女,宁夏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高等院校钢琴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