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让中学生更有效地认识“海门山歌”

2017-01-30季海荣

北方音乐 2017年22期
关键词:海门山歌歌剧

季海荣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江苏 海门 226121)

谈如何让中学生更有效地认识“海门山歌”

季海荣

(江苏省海门市三厂初中,江苏 海门 226121)

海门,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海平原,长江入海口,被誉为“江海平原一枝花”的“海门山歌剧”是海门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海门山歌剧曲调优美朴实,清新流畅,乡土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海门山歌起源于吴歌,内容涉及面广,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劳动,抒发了农民的感情,贴切现实生活,因而爱唱的人甚多,流传甚广。

海门山歌;歌剧

2008年,海门山歌剧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海门山歌剧流传较广,曲调也很美,但在当今时代,现在的学生对这个山歌剧知之甚少,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剧种的教学提及的很少,课上一般参照江苏统一的音乐教材授课,而江苏统一的音乐教材中是没有海门山歌这一块内容的。作为音乐教育者,眼看着土生土长的海门山歌几近消失,想想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因此这几年,我在平时教学中,尽量多方面、多渠道让学生有机会多接触海门山歌,算尽到我的绵薄之力吧。

一、让海门山歌更有效地进音乐课堂

有关海门山歌进中学生音乐课堂,这在我们当地也提出许久,但真正实施的学校和老师却寥寥无几,原因恐怕就一个字“懒”。现成的教材、音响资料不用,课余还要花大量时间去收集、整理、思考那些琐碎的山歌剧本,确实是件烦心的事,但想想这么优秀的地方剧种,我们的下一代却一无所知,那更是件痛心的事。因此我尽量地收集一些海门山歌的优秀代表作,每学期安排三、四节课音乐课,或简绍,或欣赏,或学唱。如海门叙事山歌剧《淘米记》,曾进京参加过全国地方戏的比赛演出,获得优异成绩,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课前我就收集整理了有关《淘米记》的创作、排练、演出等相关内容制作成PPT,以叙事的形式和同学们一起了解、欣赏,就像是讲述一个故事一样,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对于这个地方名作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音乐感觉好的学生能唱上个好几句。

有的山歌唱起来朗朗上口,对于这些歌曲,我们在课堂上选择教唱,在初步学会后还可以用我们当地方言来演唱,让同学们比较普通话和地方方言在演唱上的不同效果。孩子们也非常感兴趣,在演唱娱乐之际,进一步加深了对海门山歌风格特点的认识。若干年后,我想孩子们还会依稀记得这些场景,高兴之余还会哼上一曲。

二、让海门山歌更深化地进社团课堂

每周一节的社团课,在我们当地是要确保开课的,每个学校都会尽量地搞些特色课程,海门山歌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尽管每周只有一节课,但“山歌”社团的学生们都是自己报名参加的,似乎对于海门山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都非常乐于积极地参与各个乐曲的学唱与编排。比如在社团课上学习的,由我校音乐组同仁们集体创作的海门山歌《妈妈教我唱童谣》,大家根据海门山歌的地方特点,又融合了童声歌曲的唱法,完成了创作。曲调优美,唱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地方山歌特色。社团课上我先是让学生们学会主旋律,确保学生都会能熟练演唱歌曲,而后进行了编排,给歌曲配上和声及领唱,经过几节课的排练终于可以对外表演了。在校文艺周上的表演一举获得成功,引起师生们的轰动,而后又参加了当地的市艺术节比赛,获得了一等奖。这次在社团课上的山歌学唱与编排表演使得学生们对海门山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再次增加了学生们的兴趣,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使海门山歌获得了一次最大限度的推广。

三、让海门山歌更全方位地融入校园氛围

在平时教学中,除了通过音乐课堂上的山歌教学,及每周一课的社团课上的山歌拓展,我们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的功能机制作全方位的深化,使得海门山歌更全面地深入人心。如利用校园广播,学校向来在中午饭后利用十分钟的时间播放每周一歌,学校负责宣传播放的老师不时地让我们音乐组的同志推荐一些歌曲。因此,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推广些优秀题材的海门山歌,隔三差五地在校广播站播放,竭力让海门山歌通过校广播的每周一歌,让更多的孩子们接触到更多的有关海门山歌题材的优秀曲目,增长了相关知识,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

又如,利用每年一度的市中学生艺术节活动,每个学校都要编排一些节目参赛。同时为了鼓励学校排练海门山歌题材的相关节目,市教育部门出台了凡涉及海门山歌题材的节目均有适当加分。因此,同样是排练节目,我们音乐组同仁们每年都坚持寻找山歌题材类的优秀曲目,并且尽可能地在节目质量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因而每年的市文艺节主要奖项名单上总会出现我们学校的名字,让兄弟学校同行们叹为观止。同样,我们学校民元旦前夕都有校艺术周,我们也采用市里的鼓励方式,给班级凡是编排海门山歌题材的节目都有班级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班级的积极性,使各类山歌节目百花齐放。同时,我们又在各班级优秀节目中加以遴选,为下一届的市中学生文艺节作准备。可谓市一举二得,使学校学习海门山歌剧的氛围进入到良性循环、经久不衰的道路。

再比如,我们音乐组同志向学校建议每学期都要邀请市山歌协会的专家老师向孩子们讲解海门山歌的相关题材知识等,或邀请海门山歌剧团来学校巡演。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扬学习海门山歌剧的氛围,使海门山歌真正成为我们学习的一大特色。

总之,海门山歌作为我们的地方特色的剧种,最大限度地发扬、传播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文化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我们有理由相信,海门山歌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得到越来越使得孩子们更有效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得到更广泛的流传。

A

猜你喜欢

海门山歌歌剧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海门赞
三百山山歌
走进歌剧厅
苗山歌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海门打开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