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铭志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2017-01-30

北方音乐 2017年22期
关键词:复调音乐低音音乐创作

孙 沫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陈铭志音乐创作的艺术特征

孙 沫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陈铭志先生河南西平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很是了解,创作中侧重于复调音乐,复调音乐这一题材是占了他音乐创作的很大一部分,《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就收录了十二首乐曲,这十二首乐曲就完全用复律格式谱写,表达了作曲家浓浓的民族感情。

陈铭志;写作技法;旋律;节奏

陈铭志先生是我国当代十分著名的、众所周知的作曲家、复调理论家。他擅长对他们进行编排,同时他还十分热衷学习西方的音乐曲调,对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很是了解,努力将二者融为一体。他有很多的音乐创作,但是这些创作中他还是最侧重于复调音乐,复调音乐这一题材的作品占了他音乐创作的很大一部分,《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就收录了十二首乐曲,这十二首乐曲就完全用复律格式谱写,表达了作曲家浓浓的民族感情,同时还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陈铭志先生不停息地创作了六十多年,为中国在复调音乐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人们学习的经验。

一、民族化的写作技法

作曲家们也都十分注意吸收中国传统的风情特征,他们选取民族化的音乐作为材料,十分注重这部分的风格,民族风格的这一特点是他在创作之中最明显的特征,他还将民歌穿插在其中。他将《浏阳河》的旋律和朝鲜族民歌的旋律都运用到了自己的音乐之中,使他的音乐更具有中国特色,将这些元素插入到自己的音乐中让作品更加具有活力,前几首不仅运用了《浏阳河》的旋律和朝鲜族民歌的旋律,后面的第四首中和第九首都有评弹音调这一元素。但是到了第六首他就转换了一个方式,改为运用群众歌曲曲调这一素材进行创作。作曲家们利用多种创作方式和方法手段将原有的创作进行再次加工,让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内涵,更具有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作品中低音的运用也是一种特色。固定低音是西洋乐曲中比较普遍的一种变奏形式,这种形式常常运用到复调变奏之中。中国的复调中分很多声部,这和固定低音形成了很多对比。比如在《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中就有了低音变奏的例子,低音变奏的特点就是在低音部分反复出现,并且还带有发展和变化。就像《帕萨卡利亚》的固定低音方位就是用旋律变化代替了传统的、死板的和旋模式,这种模式十分新颖而又能准确地塑造形象。

(一)旋律

在中国,钢琴的复调通常都是民族化的,一般都是采取民间的主体进行创作的,这个创作方式是与民族手法分不开的,这种方式就是伦常或者就是跌唱,不论是以上的哪种方式,都是分声部进行演唱。在他创作的第二首中就运用了《浏阳河》中的音调,并且这一曲调多次出现在《小变奏中》,也就是刚刚提到的第二首。我们仔细数了一下,《浏阳河》中的乐曲一共在整首曲调中出现了三次之多,其中之前的两次都是以哪种固定音的伴奏形式出现的,只有第三次与前面的两次不同,是以卡农这种形式出现的。

(二)调性

西方的钢琴都是以大小调而创作的,但是陈先生却与他们不同,运用了区别于以上的五调。尽管五调有所创新但是还是离不开西方大小调的影子。在西方,钢琴大都采用移调,但是陈先生并没有照搬,他全部采用同一个调式。比方说第一首《引子与赋格》中就采用了一个调式,它的名字叫角调式。在第二首《小变奏曲》中就采用了一个调式,它的名字叫徵调式。在第三首《旋律》中就采用了一个调式,它的名字叫羽调式。在第四首《创意曲》中就采用了一个调式,它的名字叫西洋大调式。

二、陈铭志钢琴音乐作品中的美学特征

我们可以说音乐是一种视听觉结合的一种形式,相比之下,西方的音乐模式是具有框架性的,但是中国的音乐模式就不具有框架性,它是一种更为松散的模式,更加让人感觉舒服。这一点就和绘画创作是一样的,中西方对比,中国的画是分散的,他不仅仅局限在一个点上,而西方的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点进行构图。音乐和作画时相似的,陈铭志钢琴音乐有跳跃性强,不拘泥于单一的益处进行描写的特点。这就会在音乐上有所不同,让人们更加理解音乐,和创作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中西方现在已经有了发展和交流,当然陈铭志的音乐也是,他的音乐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方面。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艺术的方面看问题就会发现他是更清新自然的,这个自然是很有价值的,陈铭志先生的音乐是不拘泥与传统的,他往往是通过钢琴的复调来体现。

最早能将自己的作品收集起来的是巴赫,从那之后才有了统一的概念,作曲家们在将自己的音乐也形成了一种体系,就像是巴赫的平均律一样。要是想做到这一方式,就要有一定的只是理念,知识体系才能将他们总结起来,收集成册。

陈铭志是成为“中国复调大师”,他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这六十多年来,他的研究成果对复调音乐,准确地说是中国复调音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不知辛苦和疲倦地认真学习了六十多年,他所形成的理论已经被所有人所认可,不仅如此,他还将中国风的音乐融入其中,成为中国复调音乐的奠基人,他让中国钢琴的复调音乐更迷人。

三、结语

通过陈铭志先生的钢琴作品《复调小曲集》等,一直到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这些音乐都可以看出他对复调音乐的独特的见解,他经过自己的经验使中国复调音乐更加完善,更加具有独特的风采,让钢琴复调音乐在中共得以发展。他不仅仅被人们称为“中国复调大师”,他还将复调音乐加以创新,让他们成为一种独特的方式在中国音乐的历史上。他将古老的音乐方法和手段注入新的活力,带有民族音乐的特点,他让复调在中国生根发芽。

中国历史悠久的音乐都是经过数千年的演化而来的,是有气度的,也更是古典优雅的。不仅如此,还要注意要和自然结合。学习中国风歌曲不仅仅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有好处,更对历史知识的积淀、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内涵。

[1]叶思敏.伟业铭史励后承志——陈铭志复调学术生涯述要[J].音乐艺术,2002(02).

J624.1

A

猜你喜欢

复调音乐低音音乐创作
复调循梦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中国复调音乐理论分析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