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刨地瓜

2017-01-30

新传奇 2017年45期
关键词:瓜果空巢山坡

六月六,地瓜熟。

地瓜是一种长于山坡田野之间的野果。它有长而柔韧的藤,长蛇般绵延匍匐隐藏于碧绿的杂草丛中,其叶状如枇杷树叶,边缘呈锯齿状,叶面椭圆而光滑,仿佛打了蜡一般。

掀开密密的绿叶,便可觅见结在藤上沾满新泥的地瓜果。它有雀蛋般大小,圆圆的,果皮鲜红。

在溪旁井头,洗净果皮上的新泥,双手轻捏,用力一掰,黄红的瓤肉便裂开一道樱桃似的小口,露出细腻晶莹的籽儿,洁如贝齿,白如冰雪。

放进嘴里,轻轻一吮,便浆液四溢,味道又酸又甜。

在贫穷而饥饿的年代,地瓜果便是童年的我们最好的零食。

放学回家,打完猪草,小伙伴们便三五成群,不约而同从荷包中翻出一个早已藏好的油纸口袋,人人如欢快的雏驹一般,撒腿奔向碧如绿毯的山坡,四处翻动草丛,掀开藤蔓,便会大有收获。

嘴馋的摘下地瓜果,在衣襟上揩去新泥,便径直丢进嘴里大快朵颐。

“好甜啰!好甜啰!”脆生生的喊声响遍山坡,叫人羡慕不已,更让人垂涎不已,整片山坡便沉浸在一片无尽的欢乐之中。

直到夕阳落下山坳,一弯如钩新月渐渐挂上天际,暮色降临,我们才人人怀揣一大包地瓜果恋恋不舍地回家去了。

后来,当我师范毕业,在乡下教书的时候,也曾带着班上的学生们去野外摘桑椹、觅野果,但学生们不是踩坏了庄稼,就是弄断了人家的树枝,惹得村妇们一顿好骂。

曾记得十多年前的2000年,我在蓬安最偏远的天成小学教书的那年,一个炎热夏天的课外活动,我和学生们一起跑到山野之间去兴高采烈地摘回了一大堆地瓜果。

反复洗净之后,学生们大多用怀疑而迷惑的目光打量良久,才慢腾腾轻轻地掰开地瓜果,伸出舌尖怯怯地一舔,便扔得满地都是吃剩的。

看到此情此景,我心里倍感难过。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在蜜糖罐子里泡大的,他们哪会喜欢当年曾被我们视为人间最甜蜜美味的地瓜果呢?他们又哪会知道我们那一代人曾经经历过的贫穷饥寒与艰难苦楚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食得地瓜果,百事皆可作。

(四川邓四平)

·读者诗词

菊月笔会感怀

(卢志芳)

笔会欣逢菊月天,

临溪席坐众英贤。

奇章秀句传神笔,

雅韵清词集锦篇。

艺苑争芳开美景,

诗林竞萃展娇妍。

扬帆学海遇良友,

任我怡情醉墨田。

重阳访友

(樊晖)

苍山远岫着轻纱,

绵延起伏曲径斜。

古木森森萦紫气,

金风习习拂黄花。

文章倾情三冬暖,

岁月推移二鬓华。

野鹤长鸣邀结俦,

密林深处访仙家。

·读者评刊·

宁夏胡生明:空巢老人是中国老龄化社会逆袭进程中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着诸多实际生活困难,更面临着“精神慰藉”的匮缺。

如何破解这一社会难题,使“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活出暮年精彩,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和万千家庭和睦幸福的大问题。读者欣喜地看到,《新传奇》杂志对社会与民生高度关注,与空巢老人心心相印。

刊载于2017年第42期的《空巢老人,如何走出人生的孤独》一文,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文章作者深入古都南京市多家社区,亲眼目睹并详细记录了3位高龄孤寡老人的暮年生活,并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之后,用细腻的笔触,从“走进空巢老人的心灵世界”、“怎样才能让自己独立起来”和“走向社会才能走出内心的‘空巢’”等三个方面,描绘了这几位“空巢老人”今非昔比的心理变化历程,热情赞扬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读后使人感动,思绪联翩。

据有关资料介绍: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增至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未来20年,中国老龄人口还将会比现在翻一番。

由于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我国的“空巢老人家庭”将会越来越多。

如何使“空巢老人”走出空巢,跟常人一样全方位融入社会,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活出暮年的精彩?既要靠党和政府从宏观层面统筹考量,加快老龄事业配套政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也要靠全社会党政工团,尤其是社区组织的齐力同心。另外,空巢老人如何直面衰老和疾病,“能让自己独立起来”,“走向社会”,走出内心的“空巢”,也甚为重要。而《空巢老人,如何走出人生的孤独》一文,对这一切都予以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猜你喜欢

瓜果空巢山坡
作家现在时·朱山坡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藤儿长,瓜果旺
你家的瓜果蔬菜都成精啦
瓜果蔬菜:成精了!
小猴吃瓜果
春天来啦!
山坡上,立着这样一棵老树(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