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修养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7-01-30孙志朋霍文杰王伟轩刘晓东
孙志朋 霍文杰 王伟轩 刘晓东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高校教师修养对大学生的影响因素探究
孙志朋 霍文杰 王伟轩 刘晓东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210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更是传播高级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人生素养形成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素养的形成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将外在的约束力与实现教师素养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使之自觉,自发的按照良好教学修养的目标内化于心,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修养外表于型才能更好的促使教学相长,使学生的素养符合当今时代的要求。
教师;教学素养;教学方法
一、引言
列宁说:“任何‘监督’,任何领导,任何‘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程的方向”[1]。改革创新,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利的促进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因此在原有的教学系统中,其中的教学结构,管理体制等,应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变,新时代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都发生了变化,以偏向自由和学生生活的多样性为主。因此对教师素养和思想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不是对学生的迁就和放任自由,而是对教学方式的修改好的要保留旧的要摒弃。以对学生成才负责的态度,关心理解学生,及时进行疏导教育。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学素养
在现代教育活动以“教”与“学”两个主体围绕着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学院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2]。开发学生的散发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们在作品中展现风采彰显个性,同时在思想政治方面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对于学生的奖惩也要分明,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当今大学生心理状况日益成为学生能否健康发展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深入了解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关怀学生,抓住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了解切身从实际需求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快他们学习的步伐提高他们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立体性的知识储备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激发潜能将学习与兴趣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良性的循环才能成为学生源源不断动力。
三、个人素养
教师在学生生活中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除了将专业知识有效的传播给学生外,教师更应注重学生个人修养的的培养,德育与才育同时兼顾,更加注重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十字型”人才,将以往的“文秀才”只注重才育方面发展,而忽视了德育内在修养方面偏颇观点转变过来,同时这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也必须培养德智体全方位人才。
(一)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课内为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后在课外要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下的实际操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打破以往在教学中只有书本而缺乏动手能力的古板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勇于在外展示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还是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都是很大的一笔财富。比如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创立的“公益联盟彩绘唐山”组织以美术公益为主题,每隔一段时间下乡在农村中涂下一笔笔颜料墨水,为美化我市农村的乡土风貌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这就是一个富有特色并且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组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将社会公益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内在修养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注重学生品德
在课外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学生打架和跳楼等恶性事件学生之间相互伤害以及参与社会恶劣行为的状况屡见不鲜。因此教师不仅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以健康向上的姿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榜样[3]。教师在学生生活中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以平等的姿态让学生真心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怀,成为“亦师亦友”。做学生最知心的老师,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体会到亲切和关怀,既减轻了学生的心里负担,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有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教师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是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修养的最基本要求。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即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同时向社会昭示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社会让家长对师生关系的负面情绪逐渐消失[4]。
当下,教师的内外在素养更表征在专业素养的基础上品行上为人师表,职业道德上为人楷模。教师的素养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依据。教师应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提高自己的修养,以此顺应时代的潮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负责[5]。
[1]列宁.列宁论教育[M].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52.
[2]张琴.榜样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王清风.试论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6):131-133.
[4]陈林福.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刘洋.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G
A
1006-0049-(2017)15-0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