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 坚定理想信念

2017-01-30赵大海

山西青年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客观规律生平伟人

赵大海

中共山西永济市委党校,山西 永济 044500



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 坚定理想信念

赵大海*

中共山西永济市委党校,山西 永济 044500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是当代党员干部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有其现实困境,认识客观规律对当代坚定理想信念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理想信念;方法论;人格魅力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是一个认识问题,从狭义上讲它的根本要求是主体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牢固地树立在意识之中,作为自身价值观的核心形态,坚定不移,执着追求,为之实现而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它的表现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不为任何风险考验所动摇。坚定理想信念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复杂辩证的思想斗争和同一切落后、腐朽、反动等旧思想决裂的认识过程,也是当前党的建设面临解决的重大而急迫的课题,遵循认识客观规律,对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一、认识的客观规律对坚定理想信念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一)认识的客观规律对坚定理想信念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1日在纪念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指出:“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①此后,全党、全社会迅速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热潮。

“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②人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辩证的运动过程,但又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顺序进行的过程,并且要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还要考虑新实践、新认识的变化情况。认识也是从事物内部对立统一两方面全面把握事物和遵循认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认识过程。坚定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真学、真信和具有哲学思维的认真思考者,会进一步追问这个学说、思想和理论的来源,即他的创立者是经历了怎样的实践和思想蜕变。他会从认识到认识来源的实践进行反思和追问。不光反思追问实践来源,他还要从实践与认识、物质与精神、实体与程序、特别是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的对立统一中、从量变到质变的认识的量的积累上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避免犯政治信仰的速成幼稚病,在实践中则犯的是“命令主义”和急躁冒进错误。

(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困境

随着“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到精读马克思原著,专家学者们倾尽全力解读其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从大学课堂到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成为红极一时的政治“显学”。然而各种课程设计中涉及伟人心路历程的内容却寥寥无几,好像其成果是天才的一夜暴想,或是神灵的幸顾。社会上各种论坛也多讲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却少有甚至没人讲革命导师的思路历程及生平传记,好像这块处女地是无人敢碰、还是畏难不碰,总之,笔者认为这块教育研究短板是一块肥沃的黄金之地,它孕育的价值宝藏还未开垦出来,造成现实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的两个困境:

1.教育学习上:①部分党员干部存在认识错误,认为只要学会并记住马克思基本理论和有关概念、规律和范畴即可,至于其生平及心路历程是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的事。②现实中专家、学者也多迎合学员要求,只讲理论结晶,不讲或少讲其生平及思路演变过程。只阐释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即只重视理论的“实体”部分而忽视理论的“程序”部分。各高校学科设计和教材编制也忽略伟人生平及思路历程的内容。

2.社会实践中:①只学习结论,导致学习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学与信脱离,理想信念不牢固,左右摇摆,经不住市场经济的考验。树立了短暂的而不是终生的信仰,如“西西弗斯之石”经过一段时间又回到了原点。②不入脑入心,假学假信,信奉实用主义,崇拜潜规则,从开始就根本没树立起来。

二、在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一)正确看待学习伟人思路历程和生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先进理论体系的构建是以伟人艰难曲折的思路历程即个人的社会实践为平台。今天坚定理想信念指的是坚定伟人创建的的基本理论(认识)。伟人的心路历程看上去似乎没有必要去了解,我们今天似乎只要面对新的实践去检验和应用其原理即可,在“再实践”的范围内去积攒坚定其原理的积极因素。这种简单割裂历史考虑问题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学习伟人的思路历程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有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第一,从人类认识形成的客观规律看,知道其认识来源或认识形成的原因,会让被接受者的记忆更趋自然,而不是强制记忆,这符合人的接受知识的生理特点,也会让接受的知识更牢固持久。

第二,从伟人的思路历程,我们明白伟人也是先从普通人开始经过学习努力,才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这在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信心上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的人们总认为只有天才才能达到那样的认识水平和高度。李克强在答记者中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第三,当我们追随伟人思路历程伴随伟人成长时,好奇和兴趣会让我们总想找到他每个阶段的思想作品,去发现,去研究,找到他思想转变的根据,比如:1843年5月,马克思在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表明了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哲学从崇拜到质疑,从质疑到批判的思想历程,也表明了马克思已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③1843年12月底至1844年1月伟人移居巴黎时写的一篇论文,1844年2月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列宁认为这篇文章和之前稍早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到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通过读原著或原著译文,可以根据作者原话去进一步理解他的思想,例如:“真理的彼岸世界消失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④这些原著原话即证明后继者对伟人的思想评论正确性,也让学习者直观的体会到伟人的思想真实认识和当时达到的水平和高度,达到让人心悦诚服最好效果。

第四,我们今天学习伟人思路历程和生平实践并非教条的要后来继承者都要去经历伟人的经历和思想历程,而是要面对新的实践学习伟人在他的实践中的经验和启示,比如怎样同现代各类改头换面的无政府主义、唯心主义、“假社会主义”的论战和斗争。

(二)认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积累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伟人思路历程最重要的作用是让我们明白一个人思想每一次转变都是现实与精神矛盾的激烈碰撞,是一个找出路,寻出境的痛苦抉择过程,人的思想没有经过多次痛苦、愤懑的不眠之夜,是难以真正蜕变,发生质变的。轻易的接受,也轻易的流走,得到的越容易,失去的也越快。而伟人的思想却是经历了无数的深痛,才达到今天这样的哲学高峰。比如:1842-1843年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思辩哲学产生了质疑,发现普遍理性的原则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如此之大,为此,马克思陷入了苦恼的疑问”。⑤“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片面鼓吹‘纯批判’和‘醉心于抽象的哲学争论’的做法深感厌恶”,“从《莱茵报》到《德法年鉴》,从黑格尔到费尔巴哈,马克思一直在理论与实际、理想与现实、继承与批判的冲突中苦苦追问与探索”。⑥这一切证明了没有多次凤凰涅槃般的精神决裂与重生,一种新的重大思想是不容易牢固树立起来的。

(三)从认识的矛盾对立面中全面把握伟人思路历程、生平和其创造思想关系才能更科学和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哲学矛盾规律告诉我们,世界是矛盾的世界,只有深入了解每位理论创立者的心路历程,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其理论结论。二者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先因后果,没有因就没有果。伟人生平及思路历程和理论创新成果是实践和认识、物质与精神、实体和程序、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的对立统一关系,要从矛盾对立面两方面去把握,学习伟人的生平及思路历程,可知他在创造理想信念理论的艰辛、非常人的极强毅力,在颠沛流离、驱逐流放的生活中的百折不挠精神,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这些人格魅力更多体现在伟人的生平实践和思路历程中,而他的创新思想却更多只能体现他的学术魅力,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习伟人的人格魅力对坚定理想信念有着不尽的价值和力量。

此外,伟人从懵懂的童年到建立新世界观仅仅(按1818到1844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发表)26岁,这个时间上的启示就是世界观、理想信念的形成越早越好,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要早要及时。相比之下等到中、壮年后树立理想信念就要困难的多。

伟人已逝,坚定其理想信念研究还只是初级探索,继承者愿奉献一点建议,是对天才的尊敬和缅怀。

[ 注 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7-2.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7-2.

③张周志,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央编辑出版社,2014.7.

④张周志,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央编辑出版社,2014.5.

⑤张周志,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央编辑出版社,2014.6.

⑥张周志,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中央编辑出版社,2014.9.

赵大海(1971-),男,山西永济人,中共山西永济市委党校,副教授,从事中国政治研究。

D

A

1006-0049-(2017)15-0006-02

猜你喜欢

客观规律生平伟人
傅忠诚教授生平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曾巩生平
泼尽水墨是生平
如何学好语文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论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的唯物论方法
拔苗助长
学习伟人周恩来 培育淮安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