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的特点探析
2017-01-30赵雅楠
赵雅楠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的特点探析
赵雅楠*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有效地运用口号宣传对广大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民众参与新中国建设的热情。这一时期党的口号宣传呈现出宣传目标政治性、宣传主体权威性、宣传模式运动性的特点,这给当今党的口号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口号宣传;特点
口号的内容及特点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所决定的,它们既是口号广泛宣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口号宣传目的、内容及形式的外在制约。新中国初期党的口号宣传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宣传目标的政治性
新中国初期,政治生活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而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共产党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增加生产、厉行节俭,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等政治色彩鲜明的口号。事实上,“任何一种口号都是为了一定的政治任务而存在,即使我们提出的是经济口号,其实也是为政治服务。”[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些口号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在该时期的奋斗方向与目标,集中反映了党的政治立场和倾向。
通过对1949-1956年中国社会各领域中政治运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运动最初是为了实现某一具体目标而发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随着中国共产党宣传力度的扩大及运动规模的扩展,这些始于特定领域的运动逐渐酝酿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群众运动,并最终回归于政治领域,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目标的实现。如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同时为了解决国家财政困难的局面,增产节约运动首先由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东北地区的工业系统中进行试点,之后在其他非生产部门展开,毛泽东发出的“增加生产、厉行节俭,以支持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将这一运动推向高潮,全国范围内的增产节约运动声势浩大地开展起来。
二、宣传主体的权威性
口号的权威性主要是从口号发布的主体和载体而言的。就其提出口号的主体来说,一方面体现在领导人的讲话常常成为重要的宣传口号。诸如,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作的《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不要四面出击”的口号,这一口号成为党应对复杂形势的理论指导;1953年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指出“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从此这句话风行一时。另一方面,党中央的决议和命令也是口号的主要来源。以抗美援朝运动为例,“每当遇到一个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要节日的时候,首先是由党和政府的相应最高领导机关发布口号,各级各地有关部门或者直接使用这些口号、或者是制订相应的更为具体的口号、或者是根据这些口号制作标语。”[2]党中央在1950年10月26日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这一决议成为指导全国人民支持抗战的行动指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迅速成为全国广泛流传的口号。
其次就宣传的载体而言,报纸无疑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策宣传的主要阵地,正如毛泽东所说:“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3]。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逐步完成了对私营报业的改造,逐步建立起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全国性的报纸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公营报刊体系。《人民日报》实现了由地方性报纸到党的机关报这一身份转变,这一转变确立起其在全国新闻宣传领域的权威地位,成为各省、市及县级报纸竞相模仿的对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关报的设立及发行,有效地促进了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
三、宣传模式的运动性
新中国初期是政治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者张云曾对共和国前30年发动的运动进行了统计分析,就运动的次数来说,“30年间大大小小的运动大致有68次”,“发动次数较多的是1950年、1951年、1957年、1958年、1960年、1966年这6年。均在4次以上。其中51年最多,为8次”[4]。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口号宣传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口号宣传以政治运动为载体。随着抗美援朝战争出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随着增产节约运动出现了“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口号。此外,口号也会随着政治运动的结束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当某一政治运动宣告结束,适应该政治运动而提出的口号也开始逐渐消退,直至被下一个口号所替代。政治运动与口号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口号为政治运动指明方向,推动着政治运动的开展,政治运动的深入反过来又促进了口号的宣传,加深了口号的社会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政治运动在时间上并不是依次出现、接替进行的,在一定时期内政治运动在开展时间上存在交叉重叠。1950年-1953年正值中国进行正义的抗美援朝运动,在这期间,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解决国家财政支出困难同时也为抗美援朝提供支援力量,全国掀起了增产节约(1951-1956)的浪潮。此外这一时期的政治运动也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其中增产节约运动完全包含了“三反”“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是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引发出来的,增产节约运动开展过程中发现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现象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随后党在党政机关中发动起反对贪污腐败行为的“三反”运动。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的“五反”运动是希望通过制止城市私营经济的违法行为,增加国家税收。“三反”、“五反”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增产节约这一任务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政治口号的宣传不是单一直线式的,相反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多种口号同时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口号宣传表现出多重性特点。
[1]奚社新,王军.刘少奇关于在宣传工作中运用口号的思想[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27-30.
[2]侯松涛.全能政治: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132.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149.
[4]张云.共和国前30年“运动”的回顾与思考[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4):61-63.
赵雅楠(1990-),女,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K
A
1006-0049-(2017)15-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