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威胁行为理论下称呼语的使用分析
2017-01-30倪莎莎
倪莎莎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面子威胁行为理论下称呼语的使用分析
倪莎莎*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布朗(Brown)和列文森(Levinson)对面子理论的研究主要是诠释和分析人际关系中礼貌现象的应用。无论在何种语境,而称谓语则在日常交往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将称谓语与面子威胁行为相结合从而分析各种称谓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是否符合面子理论,促进人际交往。
面子威胁;称呼语;礼貌
一、面子理论与面子威胁行为
布朗和列文森首先将参与社交活动的人都是具有面子需求的理性人,其所具有的面子即是赢得公众之中的“个人形象”(the public self-image),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指渴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尊重和喜爱。消极面子是指希望他人不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干涉和阻碍,有选择的自由。他们认为,许多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会给说话人和听人双方无论积极面子还是消极面子都会带来威胁的。礼貌概念本质上是策略性的,即通过某种语言策略话达到给交际各方留点面子的目的。这种礼貌理论通常被称之为“面子保全论”。
在许多文化中,对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的估算包括以下三个因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用D表示)、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用P值表示)以及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固有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即强加程度。而面子威胁程度WX=D(S,H)+P(H,S)+RX(H代表听话人,S代表说话人,RX代表一种文化中面子威胁行为的加强级别),即三个因素的总和决定了WX的值,而WX的值越大,面子威胁程度就越高,而WX值越小,面子威胁程度就越小。
二、社会距离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在社会中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并且处于不同的角色关系之中,如亲人、朋友、同学、服务人员和顾客等。有的关系是固定的,如亲人、朋友、师生等;而有的则是临时的,例如医生和病人、服务人员和顾客等。上述两种关系中,处于固定关系的人,其社会距离较近。而处于临时关系的人,其社会距离较远。特别在服务关系中,其言语交际环境具有针对性,在这种临时关系中,交际双方更应相互尊重,使用称谓语时则更应采用尊称,避免引起双方不快,而无法达到交际目的。试比较:
A1:现在几点了啊?
A2:您好,请问您知道现在几点了吗?
上述例子中,都是询问时间,且双方权势相当,则P值和RX值可被视作常数,WX的值便取决于D值的大小。若说话双方社会距离较近,处于平等的关系,在使用称呼语时则可以比较随意,可直呼其名甚至称兄道弟。甚至亲密的关系,例如夫妻之间,甚至都可以不用称呼语,而用“喂”和“我说”等代替,可不考虑言语所带来的面子威胁程度。所以,常常采用A1的形式。相反,若是发生在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其社会距离较远,D值较大,那么采用A2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近乎”,以减少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满足其面子的需要。
三、相对权势
在说话双方处于权势关系中时,其选择称谓语的权力和机会是不平等的。而在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权势关系便是领导与下属、教师与学生、父母和子女。这些关系大多是固定的,不过其中一方具有一定的支配地位,所以在选择称谓语时需反映支配一方的权势和地位,如使用对方的职位和职称等,如称对方为“某老师”、“某主任”等。而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则采用“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于处于支配地位的一方,则有较大的回旋和选择余地,他/她既可以用职位或职称来称呼下级,又可以直呼对方姓名。而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也一般采用“你”而非“您”来称呼对方,如老师称呼学生。例如:
B1:小王,我明天有事,就不过来了!
B2:X主任,我明天家里有点私事需要处理,想向您请个假,不知道方便吗?
不难发现上述两句话具有同样的言外之意,即R值是一样的,而就其双方关系而言,其社会距离则可被视为常数,而决定WX值则是相对权势PX。若是上司告知员工自己次日不会上班,员工与自己相比权势较小,则D值,即面子威胁程度较小,则直接采用B1的形式。反之,若员工询问上司是否可以请假,而上司与自身相比权势较大,则需采用B2的形式。
四、言语行为固有的绝对级别
通常,说话人在交际中会存在交流动机、礼貌动机和求助动机。交流动机主要是指交流双方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交流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则需按照正常情况来使用称谓语即可,不需过于亲切,更不能过于粗俗,以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礼貌动机则是指表达对说话双方的尊敬和关系。例如,邻居和同事见面打招呼以示礼貌。而求助动机则是不同的,说话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甲对乙有所请求,而乙则有可能对甲有所施。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称谓语则需要对对方使用尊称或者敬称以示对对方的尊重,从而达到言语交际的目的,进一步说,在选择称谓语时,还应考虑其言语行为的级别。例如:
C1:你好,请问青山路怎么走?
C2:先生,您好,对不起,不知可否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回答几个问题?
以上两种情况之中,若我们假设对话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则我们可以假定D值和PX值一定,那么唯一决定WX,即面子威胁程度的就是RX值,即强加程度。C1中,说话人的动机是问路,若听话人知道,便告知对方路线即可。而C2中,说话人的动机是希望对方回答问题,其时间消耗和精力投入要比C1大,其强加程度RX要比C2要高,则C2的面子威胁程度要比C1高,因此C2中的称谓语“您”比C1中的“你”更为正式,也更加显得尊敬,满足对方面子的需要。
五、结语
本文主要是通过从面子威胁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称谓语的应用。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无处不在,也无比重要。如何正确使用称谓语维护对方面子,遵守礼貌原则,促进人际交往,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1]George Yule,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6.
[2]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马宏基,常庆峰,著.称谓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倪莎莎(1993-),女,汉族,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H
A
1006-0049-(2017)15-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