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校园研究

2017-01-30刘晓静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进校园内蒙古

刘晓静

(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工作必须加以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进行了细致、繁琐的排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以地域为中心的民间音乐文化集成,为后续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从国家层面开始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与传承工作进一步细化,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个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批准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命名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涉及民族民间音乐的非遗名录可谓种类繁多。对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的当代传承与传播必须重视这样一批各个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一、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概要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横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接邻八个省区的省级行政区之一。五千多年前,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范围,还有辽河出土的红山文化。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可以说,内蒙古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了多样化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

内蒙古常见的民族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和筷子舞;民间音乐中有特色性乐器马头琴、大蒙古四胡、小蒙古四胡、蒙古筝、火不思、胡琴、胡笳和口弦琴等;特色曲艺品种有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歌唱类民间音乐文化品种主要集中在长调、短调和呼麦上;戏曲剧种有漫瀚剧、蒙古戏等。

比较经典的内蒙古民歌有:《嘎达梅林》《达那巴拉》《那不斯来》《劳工之歌》等;赞美故乡、思念亲人、怀念故土的歌有《诺恩吉雅》《母亲的恩情》《金姐》等;哀歌、格言歌、摇篮曲、讽刺歌有《波茹莱》《都吉雅》《丁格尔大喇嘛》等;仪式歌包括祭祀歌、安代歌、婚礼歌、宴歌、酒歌如《四季》《金珠尔玛》《篝火歌》等;反映妇女生活的歌如《万梨》《高小姐》《德力格尔玛》等;情歌如《韩秀英》《达古拉》《金叶玛》等。

以上所梳理的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有的依然在民间以自我传承的方式流传着,有的已经濒临失传的边缘,因此,为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品种找到合适的路径传播与传承依然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二、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意义

众所周知,民间音乐文化品种是本民族的文化瑰宝。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了当地民族语言、风俗、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彰显蒙古族和内蒙古地区其他民族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种,因此,在学校里传播与传承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让学生在活态的环境中感受本民族的音乐传统,认识本民族的特色性乐器,特别是在西洋音乐充斥社会的当下,把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校园极具现实意义。

蒙古族长调民歌早在2005年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了,这样的殊荣却并没有给蒙古族长调民歌以良好的传播与传承途径,很多人是知道蒙古族有“长调”但是却对“长调”的唱法、特点、曲目都知之甚少,特别是现在的少年儿童和年轻人更是对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品种没有兴趣,更有甚至会排斥这种音乐品种。面对这样现状,我们也不能单方面地指责现在的年轻人对民族民间音乐没有感情,因为民族民间音乐已经走出了现代人的生活,不像这些音乐品种在其繁盛期时那样可以融入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人们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自然可以对这些音乐品种产生亲近感,并由亲近变成熟悉,再由熟悉变成喜欢。而当下的社会中,青少年没有这个可以通过耳濡目染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亲近感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要求青少年喜欢甚至爱上民族民间音乐是不可取的。但是,将民族民间音乐引入校园进行传播与传承可以很好地为青少年提供与民族民间音乐建立亲近感的机会,让青少年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上可以公平地对待距离自己最近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

三、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教育界同仁在本世纪初就已经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收效甚微。在全国的大多数学校中都开设的有涵盖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音乐课程,只是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力度和广度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且目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形同虚设,教学过程隔靴搔痒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目前从基础音乐教育到高等音乐教育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然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对这部分内容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是浮于表面,照本宣科,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了解、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所在。

(二)种类繁多,教学内容因从教者的好恶而定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管是在教材编写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取舍都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教者多是根据自身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个人好恶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从教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个人音乐审美。

四、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实施策略

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应该是一个长远的计划,实施过程也应该在确立总体思路后细化实施计划,可以按照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三个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确立实施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的认知阶段以不同的侧重点来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在确立三个不同学校教育阶段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有针对性地开发本土教材

音乐教育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种类繁多,在开发本土教材时必须做好分析和归类,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音乐文化品种,在面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学生时,可以多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调民歌以及特色鲜明的民族乐器为教材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孩提时期就建立对民族民间音乐品种的初步认识。对于小学音乐阶段的教材课型设计上可以以民歌教唱和音乐欣赏的类型为主。

针对中学阶段的学生,在教材内容上就可以适当融入音乐品种的历史渊源与沿革过程的介绍和学习,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民族民间音乐可以做到“知其然”,而到了中学阶段后开始对民族民间音乐做到“知其所以然”,从前期的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亲近感逐渐升华到对民族民间音乐产生民族认同感,以备后续阶段的学习与欣赏。

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已经基本确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时会融入更多的个人情感,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可以更多地选择已经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音乐文化品种,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这些音乐文化品种时,可以切身感受到它们濒临灭绝,亟待改变现状的生存状态,唤起更多的人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情感,为这些富含地域文化特征的音乐文化品种可以有更多的传播者与传承者。

(二)积极实施“双语教学”

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从宪法、法律法规到规章制度,都肯定了在学校教育中确保少数民族群体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内蒙古教育厅和自治区民宗委在统一协调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的同时,对内蒙古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给予了必要的扶持,以推动自治区民族教育事业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民发展。

双语教学在内蒙古地区也有一些蒙语学校在实施,但是没有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所以截至目前仍然有很多城市中的蒙古族学生不会说蒙语有的甚至听不懂蒙语,这对一些需要蒙语传播与传承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因为语言的限制,会更加缩减这些音乐文化品种的生存与传播空间,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是必要的,这不仅是语言文化的延续,更是为需要依托语言传承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的需要。

(三)有条件地将音乐品种现代化

众所周知,现在有大范围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与当代社会相互脱节,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但是很多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往往散落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致使这些音乐文化品种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融入当代社会。脱离时代,不能融入当代社会就像一个死循环制约着民间音乐文化品种的发展,单纯的抢救和保护已经不足以挽救这些濒临消亡的音乐文化品种,时下应该做的是将这些音乐文化品种以某种流变的形式融入当代生活,让它们不至于失去生存空间,被抢救性保护地束之高阁。融入现代生活的音乐文化品种必定能引起年青一代的喜爱,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可以参考“杭盖乐队”。杭盖乐队是《中国好歌曲第二季》的年度盛典冠军,在这个乐队中有内蒙古的特色乐器马头琴、口弦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杭盖乐队将这些民族特色乐器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后,不仅让蒙古族传统乐器融入了当代的生活,还让更多喜欢杭盖乐队音乐的人通过喜欢杭盖乐队的音乐而认识了马头琴、口弦、呼麦等民族民间音乐品种。

在民族民间音乐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选择一些如杭盖乐队一般的音乐形式,着重在校园中特别是大学校园中推广,让那些对民族民间音乐品种不了解或者不想了解的学生通过现代的、流行的音乐形式开始关注这些特别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品种,为这些音乐文化品种争取更多的传播者和传承人呢。

[1]何益民.论高校音乐课堂引入原生态民歌的必要性-以桑植民歌为例[J].音乐时空,2014,07.

[2]王志毅.民间音乐讲演:当下实践性民族音乐教学的新思路[J].艺术探索,2013,06.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进校园内蒙古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可爱的内蒙古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