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徽宗《听琴图》
2017-01-30田野
田 野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宋徽宗《听琴图》
田 野*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的绘画作品,无论从内容到意境上,都是宋徽宗所奉行的道教思想在其画作上的反映。画作从构图和色彩等方面来看,也体现了宋徽宗神妙超脱的绘画风格。其中对古琴和琴桌的详尽描绘,也是体现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把琴纳入政治理想的一部分。
宋徽宗;《听琴图》;古琴
《听琴图》轴为绢本设色,尺寸为147.2m×51.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是徽宗不可多得的传世工笔人物画作品。图中所描绘的是宋朝内府听琴的情景。画中主角头戴道冠,穿一身皂色道服,坐于松树之下静心抚琴,神情潇洒自如。前面有听琴二人,左右对坐。一人着乌巾朱衫,手执团扇,俯首低眉,静心聆听。另一人则头戴纱帽,身着绿衣,头微微向上抬起,笼袖于膝上,恭听出神。其旁有一侍女侧立,亦被琴声所引,神思入乐。画中四个人物主次分明,画中操琴者历来被认为是平时着道服的宋徽宗,清代胡敬在《西清札记》中认为画中着红衣的听琴者是蔡京,可备一说。人物刻画以中间抚琴者最为精细传神,而侍女则以较小比例画出,也体现了中国人物画里以人物大小和描绘的细致程度来烘托画中人物尊卑关系的规律。
画中的背景和道具处理的较为简练,画面空灵。徽宗背后的松树枝叶梳密有致,亭亭如盖。树上藤萝缠绕,点缀朵朵小花。松后有竹数竿,苍翠欲滴,分别向左右生长倾斜,摇曳多姿,衬托出庭院高雅幽静的气氛。道具除琴案外,徽宗身旁置一黑漆高几,几上置一香炉,香烟袅袅。主人将它至于自己身旁,也说明对此物极为喜爱,另一方面也说明此物的珍稀难得。徽宗对面则设一小巧玲珑的奇石,上置古鼎名花,除以上物件之外,再不增添一物。使整个画面气氛静谧安和,人物仿佛沉浸在优雅的古琴曲中,是典型地北宋院体人物画。
在构图上画中人物呈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地感觉,抚琴者背后的松树分枝梳密有致,大势向上生长,则在左下方向方分出一大枝,使背景丰富而有变化。松后散写三五竿墨竹,也加强了背景的层次,增添空间之幽深。而听琴者则一人低首,一人面部微抬,神态各有不同而又极为传神,穿绿衣者神情活泼自然,目光向右上方凝神静听。着红衣者手执团扇于腿上,低头静听,仿佛轻松惬意。二人从动作到神情形成对比,更加强了画面的主题,使得琴音丝丝入耳,沁人心脾。
在画面上方有北宋宠臣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第一句用的是东汉蔡邕听到木材在火中燃烧发出的爆裂声,知为最好的琴材的典故,第二句说明了画作中松树活泼挺拔的气质和琴发出的美妙音色。第三句则描写了听琴者神思入乐,沉醉于琴音的形态。第四句则用东晋陶渊明时常抚无弦琴为乐的典故,象征陶渊明超脱的情怀。这四句诗是称赞这幅画传神生动,歌颂徽宗深通琴理,超然似仙的情怀。题诗填补了画面上方的空白,使画面更加饱满,同时也点出了画的意境和主题。在画面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恰如其分地在略高于松树的右上方,而又不与题诗相齐,若太高太低都会显得刻板和拘谨,而宋徽宗独特的押书“天下一人”签于画面左下部,与标题上下呼应,徽宗身旁的高几和对面的奇石也起到了点缀画面和补充空白的作用。整幅画作布置匀净,梳密相生,画面一尘不染,境界空灵,也符合宋徽宗所持道家逍遥自在,致虚极,守静笃的人生观。
《听琴图》中人物描绘地细致入微,衣纹用线简练生动,尤其是人物神态传神,在表现北宋宫俗中,其精微程度远超过了普通民俗的绘画作品。而画家在色彩上的运用更是绝妙之极。画作仅使用黄、青、绿、红、黑、白几种颜色,着色不多但是恰到好处。尤其在画中左右对坐的两人身着红绿两色衣袍,其大红与大绿的服色对比被徽宗身着的黑色道服所中和,显得沉稳而不失华丽,简单而富有变化,同时也更加衬托出抚琴者道家衣着的高贵。徽宗头戴黑色的道巾,面如冠玉,道服内外黑白对比,简单质朴。手则被黑色的古琴所衬托,更加突出,古琴则用古黄色的琴桌所衬托出来,显得极为内敛,也符合古琴音色“清微淡远”的气质。整幅画色调沉静安和,抚琴者凌然若仙,听琴者如闻钧天之乐,单纯素朴而显得空灵,也是徽宗道教理念在画中的深刻表现。
宋代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把琴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器物,把古琴纳入自身政治理想的一部分。宋徽宗作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多才多艺的皇帝,不仅绘画技巧高朝,而且同样痴迷于古琴艺术,为此徽宗还专门设有“万琴堂”,收集天下名琴。在《听琴图》中,古琴作为最为主要的道具,同样被描绘的精致入微。画中古琴造型优美,以黑色漆髹制而成。琴体结构精确,十三个徽位以白色点出,位置及大小也是符合斫琴的标准,其支撑琴体的雁足和调弦用的琴轸也被描绘的精到准确,七根琴弦若隐若现,可见画家对古琴结构观察的细致程度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如此精细的描绘古琴,这在以往有古琴出现的画作中是不常见的。画中抚琴者身体正中对着琴的五徽位置,琴轸置于琴桌之外,也符合弹琴的坐姿和放置古琴的要求,神态自然放松,也充分说明了画家亦是弹琴的高手。在古画中大多描绘的是弹琴者席地而坐置琴于膝的形象,但在实际演奏中会由于人体晃动而不便用力。这幅《听琴图》中是置古琴于琴桌上弹奏,琴桌描绘之精美,结构比例符合弹琴的姿势,因此琴桌“宋已有之”,并沿用至今的说法也是较为肯定,而且琴桌和古琴的详尽描绘也为后来琴学的发展做出了有力的参考。
《听琴图》作为宋徽宗不可多得的一件人物画作品,写实技巧高超,意境深远,其风格代表了当时院体画的典型特征,都深深体现宋徽宗的崇道精神,是无以复加的上乘之作。
[1]余辉.故宫藏画的故事[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7.
[2]葛斐尔.名画中的古琴[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9.
[3]龚一.古琴演奏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9.
田野(1991-),男,河南焦作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笔花鸟。
J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