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单身现象
——基于《单身者舞会》《亲密关系的变革》《个体化》的读书报告
2017-01-30韩新月
韩新月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浅议单身现象
——基于《单身者舞会》《亲密关系的变革》《个体化》的读书报告
韩新月*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4
相对过去,单身成为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单身现象应当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被加以解决,还是应当作为一种趋势潮流被社会所接受,本文基于《单身者舞会》《亲密关系的变革》《个体化》这三本书,分析了单身现象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的特征及产生原因,为了解单身现象提供了思路。
单身;单身者舞会;亲密关系的变革;个体化
单身,是指一个人成年以后仍然是一个人生活而没有配偶。无论是独身、未婚、离婚、丧偶的事实单身现象,还是同居、同性恋这类法律层面是单身现象,在过去都是个少数现象,但现在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取消晚婚假等法规政策,都将单身这一命题置于我们面前。从前两年的相亲节目火爆到近两年的“光棍节”等被热炒,与单身相关的各种字眼并不少见。“单身贵族”、“单身狗”等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时褒时贬被人所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单身现象有时是作为社会问题的被动存在,有时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生活状态。为了更多角度的了解单身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影响,本文整理了《单身者舞会》《亲密关系的变革》及《个体化》这三本书,期望对了解单身现象提供思路。
一、布迪厄:《单身者舞会》
布迪厄在《单身者舞会》中围绕法国农村中愈加普遍的长子单身现象,对贝亚恩村进行田野考察,以人类学的角度描述并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剖析。布迪厄以统一的婚姻市场中的象征资本和习性作为基本点来阐述职业、社会阶层和婚姻之间的互动及其对小型社会的影响。
布迪厄认为,在1914年前,婚姻是受到十分严格的规则的支配,相对个体,婚姻更多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当时农村社会现金的匮乏,家族为了家产和家世的延续,在继承和遗产的双边制度中让长子拥有长子权,即对地产的责任权和管理权。基于维护家族的家产,每一桩婚姻一方面联系于男女双方的出生排行和家族大小,另一方面联系于两个家庭在社会等级中的相对地位,而社会等级本身联系于地产的价值。在这样的逻辑中,婚姻倾向于在经济上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之中建立;而幼子,尤其是人口众多且家庭贫困的家庭中的幼子会自然成为单身者。而产生这种结果的婚姻交换制度在后期发生了动摇,导致了长子的较高单身率。
布迪厄以舞会为切入点,以婚姻市场的统一来研究农民的婚姻制度。他认为舞会实际上是婚姻市场的新逻辑的可见形式。舞会体现了新的婚姻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取代过去服从规范和群体利益的地方小市场的有规则交换,体现了婚姻市场的统一。
在市镇和农村定期举办的舞会是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相遇的唯一机会。农村单身者们大多只是呆在舞会的外围角落,很少参与跳舞,这是因为舞会也是各种文化碰撞的场合。以前的舞蹈从名称到节奏到歌词等都带着农民的标志,其舞蹈与农民的身体习惯等相适应,而城市舞蹈与城市文化相融合更加轻盈灵动。相对于农村单身者,农村女孩对城市文化的吸收更要主动,她们也更能够适应城市文化并渴望日后可以通过婚姻去乡镇生活。所以在舞会中极少有年轻姑娘邀请或愿意和这群单身者跳舞。“那个人是An.家的儿子(一个大地主),邀请他跳舞的姑娘是为了讨好他”①这也只是极少数的情况。
是什么导致了昔日传统农村社会的婚姻交换制度的动摇?究其原因一是制度的经济基础动摇,二是真正价值的崩溃,三是农村社会的向外开放。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继承人长子的最大资本——地产所决定的社会等级不再对婚姻产生决定作用,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地位——相应的生活方式。教育与社会流动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变化,传统权威动摇,尤其是女性更渴望摆脱农村生活的奴役,向往城市生活方式。
农村不再是封闭的系统,农村中外婚现象突起。农民的儿子娶农民的女儿,而农民的女儿则通常与非农民结合。在新的婚姻市场中农村内部的社会等级、家族的延续不再占据主导因素,职业与社会阶层等因素对农村的婚姻产生了的直接的影响。于是出现农村中“女人逃走,单身者留下”。相对长子需要固守土地,幼子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外出务工者多,对城市文化的接触更多,也导致了婚姻市场幼子较长子呈现出的更强的竞争力。
在新的社会环境里,农民整体占据着一个受支配的地位,在这个突然降级的世界中拥有较高地位的那些人是否能进行及时的转变和转产,对新统一的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
二、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
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现代社会中的性、爱和爱欲》这本书中从性、性别与爱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妇女扮演了主要角色的亲密关系的变革,并认为其变革展示了个人领域彻底民主化的可能。吉登斯认为讨论性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就在于这是个人最私人的领域,而个人领域是与公共领域密切相关的。而讨论性则不能忽略了性别与爱。
亲密关系的变革是以“可塑性性征”(同生育分离开的性)为基础的女性性自主及以同性恋为特征的性多元主义为基础背景,女性获得自治性,与男性达成纯粹关系。纯粹关系剔除了权力的控制,使得双方在性和感情方面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都获得自治能力。而这种自治性可以有效地控制自我在关系中的个人空间界限,同时对对方保持尊重,并意识到对方的发展潜力并不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纯粹关系强调平等、关爱、尊重,不仅性领域,还存在于父子关系、亲缘关系、友谊关系等,是亲密关系变革中的核心内涵。
传统的婚姻都是契约式的,是以经济条件而不是彼此间的性魅力为基础。激情之爱便产生于这种强烈地与日常生活俗务脱离的渴望中,具有强烈的纵欲冲动。而18世纪开始形成的浪漫之爱,开始把爱与自由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爱与责任和义务联系起来,对于婚姻开始有了经营。浪漫之爱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力量是首次提出了亲密关系的变革,女性及母爱的地位较于过去有了提升。但由于浪漫之爱受爱情与婚姻、爱情与母性之间的关联和真爱永存的的抑制,使得浪漫之爱从根本上是一种女人的爱,比较在乎激情之爱的男性与这种爱之间仍保持着距离。上文我们说到吉登斯将一种平等、自治性的关系称为纯粹关系。为了解决浪漫之爱与纯粹关系之间的矛盾,吉登斯提出了融汇之爱,它是一种双方彼此敞开心怀、直抒胸臆的情境。与在两性之间存在着情感权力不对等的浪漫之爱不同,融汇之爱假设了在情感的予取上的平等性。情感的予取越是平等,爱的维系也越是接近于纯粹关系的原始样态。在此,爱就发展到了亲密关系的程度。由于融汇之爱的平等和沟通的特征,因此它预示了一种纯粹关系的模本。吉登斯指出,作为一种生活政治,情感问题并不是恢复现代人所逐渐丧失的激情问题,而是要为评价情感建立伦理准则的问题。融汇之爱模式意味着一种伦理框架,用以在个体和群体生活的进程中培养非破坏性的情感,复兴一种在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生成的爱欲,摒弃情感的工具性。
吉登斯认为这种亲密关系变革的走向是民主的两性关系,表现为两性平等、个人自治、生活政治民主化、激情私有化、快感要求、反常爱恋形式的涌现。现代两性亲密关系力求平等、民主和相互分享,提高亲密关系和婚姻关系的质量和生活价值,使个人获得完美的情感满足和温馨的生活空间。这种理想的感情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但也成为了情感的发展趋势。这种对自治性和平等的追求让我们对当前两性关系及单身者的情感需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贝克:《个体化》
贝克通过《个体化》这本书从制度化的角度论述了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解的个体化概念。他认为风险社会、个体化和普世化推动着当今的现代社会,而个体化正在变成第二现代化社会自身的社会结构。所谓个体化贝克下了简单的定义:不再重新嵌入的抽离,即处于现代社会的个体从过去那些束缚他的社会群体中脱离,变成独立的个体来行动。传统的纽带与共同体对个体的束缚越来越小,个体更加自由的去面对人生中的各项不确定的选择,同时也伴随着机会与风险,自己去承担选择的后果。这样的个体化趋势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着影响。
在整个社会个体化的进程中,随着地域流动、新职业对女性的开放、社会流动及代际变化,女性在教育、工作、家庭等方面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经历着“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妇女们寻求教育与工作的机会,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满足感,不再只是家庭的“核心”,开始像个体一般生活。在这个体化的进程中,结婚的意义也根本的发生了变化:从工作一致到感情一致;从构成家庭纽带的部分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关系。婚姻的焦点变成了个人幸福。此时的婚姻关系变得脆弱,当共同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冲突时,结果就是分开,离婚率增加。在这一变化中的女性尤其还存在婚姻、家庭与工作的冲突,想要工作拥有个人生活的的愿望与现实条件的冲突。个体化进程中的女性不仅被允许有“自己的行为”也被要求“有自己的行为”,不仅面临着更多选择的可能性,也伴随着更多的风险。
今天,个体化现在不仅出现在单个男性和女性中,更加深入到家庭。过去的家庭是由团结义务而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共同体,而现代生活中个人设计生活的逻辑愈发重要家庭越来越变成一种选择性关系,变成个体的联合。此时家庭的纽带变得脆弱,若达成一致最终失败,家庭面临破裂危机。家庭结构和形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家庭丧失了持久的垄断地位,新的生活形式出现,例如非正式婚姻、同居、丁克家庭、单身父母、再婚家庭、同性伴侣等等。
个体化背景下的为自己而活意味着标准化的人生轨迹成为一种可选择性的人生,意味着一个人能享受极高的自尊,意味着一种无认同生活;但也意味着生活依赖所处的制度环境,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可理解、不可逆转;为自己而活是充满不确定性与可能性,无论幸福还是失败是需要个人承担。个体化的现代化无可逆转,传统的束缚与保障越来越薄弱,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对面对这些变化和选择,对每一个个人的课题。
四、总结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与内部控制之间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能够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在信息化环境之下,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地处儒家文化圈核心的拥有多元文化的农业大国,随着本国现代化的洗礼这样的定义也发生着变化。回归单身现象,通过以上三位社会学家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到单身潮的出现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必然性;不仅是客观因素造就,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布迪厄所描写的法国农村大龄单身汉现象及原因分析,有助于认识我国现在农村中同样存在的单身汉问题。农村地区的男性光棍,他们的单身更多的是因为贫穷、性别失衡而不得已的结果。新的婚姻市场中,城乡差距及女人择偶观念的变化对农村的单身汉提出了要求。婚姻圈规律的男娶低、女嫁高同样对当今社会普遍受用,职业、身份、能力、经济等都成为单身者的“筹码”。而这背后不用忽略的就是家族、宗教、道德等传统的约束力削弱及价值的多元化。吉登斯和贝克也告诉了我们随着工业化及现代化,人们对自己、对亲密关系及婚姻的需求发生变化。人们更倾向于提升个人生活的品质及和生活伴侣生活的舒适度。这也就理解了单身者不急于踏进婚姻河流,也理解了人们对离婚、同居、同性恋等形式接受度的增强。
现代化的浪潮我们无法阻挡,而单身潮即是这现代化浪潮冲击传统而产生的浪花。我国的形势是文化多元、人口众多,东西部差距、贫富差距大,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受着现代化与传统的影响。单身者们享受着扑面而来的空间与自由,也感受着现实的客观要求带来的压迫。所以说,在这冲突与过渡过程中我们可以集中地看到各种形式的单身现象。但待潮流平静稳定,人与人之间的主旋律还是恢复于和谐、稳固的亲密关系。作为个人,我们如何客观的面对单身现象;作为单身,我们是积极还是被动的面对这潮流,是当今时代交给我们每个人的课题。
[ 注 释 ]
①皮埃尔·布迪厄.单身者舞会[M].姜志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
[1]皮埃尔·布迪厄.单身者舞会[M].姜志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1).
[2]安东尼·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M].陈永国,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3]乌尔里希·贝克,伊丽莎白·贝克-吉恩斯海姆.个体化[M].李荣山,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韩新月(1991-),女,回族,新疆兵团人,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2015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文化社会学。
I207.42;J
A
1006-0049-(2017)17-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