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视域下的孝文化教育实践探析
2017-01-30蒋芳
蒋 芳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李文俊
德育视域下的孝文化教育实践探析
蒋 芳*
营口理工学院,辽宁 营口 115014
孝文化不仅是社会必需的文化思想,也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然而在现代德育视域下却受到不小的冲击,在事事顺应时代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孝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孝道;现代德育教育;孝文化;适应时代;孝文化教育体系
一、传统孝文化及现实意蕴
孝狭义上来讲就是对父母的感激、孝顺和报答,广义上来讲,就是对自然,社会,国家,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与物都报有感激报答之情。从这方面来看孝和感恩有相似之处,实际上孝是感恩的前提,而感恩是孝道的体现。孝与不孝,有着鲜明的对比,善恶自古分明,而古人从善之心衍生出孝文化,这种孝文化便是我国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孝道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而孝文化是教导人行孝的“金科玉律”。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有一部成书于几千年前,就是孔夫子的名著《孝经》,千年以来,因世人对其推崇备至,经过人类文明的传承,成就了中国传统孝文化。而古人的想法:孝忠相通。更是成为统治者的标准,自古忠臣出孝子。孝心即是忠心,对家,对父母的责任感即是对君主,对国家的责任感。这也是儒家关于孝道的观点。“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总而言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古人将孝道作为维护社会伦理关系和巩固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并且把孝与感恩和“忠君”、“爱国”相联系,以“孝”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使孝道从一种道德规范提升为具有社会高度的行为准则,变成了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发展到现代的孝文化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也是人类文化的永恒课题。
二、现代德育教育对传统孝文化的冲击
在我国传统社会的家国同构、君父同伦的封建教育背景下,孝偏向于他律性道德,具有机械性、外生性及社会性。教育者只注重对子女孝行的训练,却忽略子女对孝行背后的意义与道理的理解。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现代的德育教育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意识、独立意识、主体意识,他律性的孝道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作用与功能,现代的孝逐渐偏向自律性道德。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必然使得传统孝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冲击。
(一)“孝”观念解读受到冲击
传统孝文化要求子女赡养父母,孔子认为:父母培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这是人类的天性。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传统社会中,孝是人伦公理,是家庭中晚辈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然而在当代很少有年轻人把孝道当作人之本。错误的价值观让他们觉得父母老了是他们的负担、是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人员,偶尔给予经济上的关心是迫不得已,所以现在很有必要给年轻一代加强道德教育以及孝文化的普及,让他们学会感恩敬老。
(二)传统孝文化认同受到冲击
孝文化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亲情力量,儒家提倡孝道是凝聚人伦,亲情,民族精神,但是现代社会,人们追逐经济层面的利益,挣钱养家,自己到外面打拼,把年迈的老人留在故乡,这些老人大多年迈多病无人照料,有的还得为儿女照料下一代,他们为家庭为社会奉献了一生,年老时却找不到当年的存在感。很少有子女给他们足够的精神慰藉,心灵沟通。这是当今普遍的社会问题,是传统文化衰颓的体现,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缺失。
(三)老年人的地位受到冲击
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日益追逐的经济利益,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伦理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甚至有人把老人当成累赘,没有人再把尊老敬老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家庭中,由于老人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使他们在家庭中没有发言权,多数沦为子女呵斥的对象,这是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普遍现象。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没有人像过去一样,推崇老干部、老红军、老革命,很少有人去关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以及无私奉献的丰功伟绩,这是中国近代老人无尽的悲哀,也是某些年轻一代的耻辱。
在传统的社会中,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有高度的同构型,孝道也不例外。加之,在我国传统孝文化中,人们认为孝是百善之先,关乎最重要的伦理纲常,这就造成了传统孝道不考虑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不同点,反之要求每一个为人子女者都要实践同样内涵的孝道,具有很高的社会性与强制性。在现代人所接受的德育教育下,传统孝道受到冲击是一种必然,因此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孝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三、打造适应时代的孝文化教育
现代孝文化教育的建设应更加重视父母与子女间的态度与行为的多样性与实效性。我国的传统文化犹如一颗大树扎根于数千年历史土壤中,早已在人民心中根深蒂固,在构建现代孝文化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对其全盘否定,而是要一方面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的精华内容,将糟粕内容删去,做“文化瘦身”;另一方面应从时代发展与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打造有时代精神和新的内容的孝文化教育。
首先,要树立和培养“孝观念”,而这种孝观念一定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要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相适应,脱离时代发展或是空泛虚伪的观念,只会导致孝文化与社会的脱节乃影响孝道文化的公信力。其次,是道德的教化。这也是现代中国孝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方式;这种建设可以采用人民大众自发建设的形式,也可由政府的教育机构或公认社会团体进行建设。通过对基本孝亲理念的倡导,使人们形成普遍的孝亲意识。最终达到人人知孝、行孝的目的。当然在当代孝文化教育中要体现出高度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方法。在其次就是行为引导。要将敬老爱老行为规范,变成一种行为规范,人人都会遵守。这也是现代社会孝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文化教育的建设不可能也不能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应当引导、规范人们的行为,其建设成果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当代孝亲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孝观念”的培育密切相关,孝观念的树立要从习惯行为上的养成为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时代在进步,教育也要随时代发展,孝道不应只停留在历史上,留存于古籍中;而应成为我国公民的一种象征,一种文化、道德标志。在这个信息时代,对于孝文化的发展极为有利,而正确的孝文化教育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观念培养,道德教化,行为规范各方面不断加强,加上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定可以打造完整的新时代孝文化教育体系。
G
A
1006-0049-(2017)21-0190-01
蒋芳(1983-),女,辽宁营口人,硕士研究生,营口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学。